別拿同行恩怨當噱頭!德雲社VS聽雲軒的博弈絕非此消彼長!

相聲迷 2023-09-23 17:07:26

自從今年聽雲軒在全國多地相繼舉辦專場巡演後,觀衆、媒體便不約而同將聽雲軒和德雲社的相聲專場做比較,似乎作爲旁觀者非要分出個輸贏高下才滿意。上個月,聽雲軒和張鶴倫專場“撞上了”,其實選在同一城市、同一天辦專場不過巧合而已,但硬是被誇張地形容成了“交鋒”和“對決”。當然,此前青曲社專場也經常被拿來跟德雲社做比較,曬上座率甚至一度成了整場演出最精彩的返場節目.....

不少人覺得正因爲聽雲軒的崛起,才反襯出德雲社漸顯頹勢。說張鶴倫商演自降票價不假;說德雲社專場不再滿坑滿谷是實事;說郭德綱有危機感開始賣力演出也沒錯,但這一切並不是聽雲軒和其他相聲團體造成的,問題還是出在班社內部。

當德雲社在相聲市場長期占據壟斷地位後,作品質量下滑,負面新聞頻出,本是意料之中的事。在舒適圈待久了,必然不適應突如其來的壓力。簡單來講,德雲社因爲習慣領跑而放慢了腳步,給了聽雲軒、青曲社、大逗、嘻哈包袱鋪等相聲團體追趕上來的機會。

正如郭德綱在德雲社永慶安瀾專場上親口所說:“這麽多年,我們老哥倆把相聲當中這些表演技巧都吃透了,才敢在台上胡說八道。”衆位細品,這還真是句大實話!其實大多數觀衆還是心明眼亮的,不會盲目追捧。您各位舉著真金白銀買票看商演,結果演員在台上表演懈怠,新作品乏善可陳,致使觀衆乘興而來,敗興而歸,忠實擁趸逐漸流失也完全在情理之中。

所以說,不論媒體、觀衆還是相聲從業者,大可不必揪著師徒恩怨這點陳年舊事炒作相聲市場。即便真炒火了,也只不過是泛起的泡沫。哪怕沒有聽雲軒,也會有其他優秀的相聲團體追趕上來。班社興衰起伏、演員揚名立萬歸根結底全仰仗高質量的相聲作品!拿活說話,這才是演員挺直腰杆的資本!

同樣的道理,聽雲軒如今風頭正勁,也並非得益于德雲社走下坡路,兩個班社根本不存在此消彼長的博弈關系。全國民營相聲團體林林總總194家,每個班社之間都存在良性競爭,想讓更多觀衆走進自己的園子聽相聲,先得讓演員精進業務水平吧?得不斷推陳出新上“新活”吧?得拿出額勒金德的玩意兒獻給前來捧場的觀衆吧?

最近除了聽雲軒,嘻哈包袱鋪在高曉攀的帶領下也開始了網絡直播蓄力,爲班社積攢口碑和人氣。青曲社班主苗阜在沈陽創辦相聲江湖劇場,遍邀全國優秀相聲演員助演獻藝。作爲觀衆,當然是哪家園子的演員水平高,去哪家看了。借用趙偉洲先生說過的一句話:“相聲這玩意,誰用功誰走在前面。我天天看本子,我就比你強,我開場話就比你多!”

0 阅读:317

相聲迷

簡介:分享相聲界不爲人知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