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讀qièdié,也不讀zāzhá,“唼喋”該怎麽念,意思呢,和“踥蹀”怎麽區分?

文學一淺閣 2024-05-13 22:01:42

華夏文化久遠,漢字作爲文字的載體,一直占有重要地位。諸多常用字中,生僻字也占有重要地位。近日翻閱書籍,偶然間發現“唼喋紅蓼根”一句,對其中的“唼喋”産生了疑問,它到底什麽含義,又該怎麽讀呢,今天我們來了解下。

一、“唼喋”怎麽解釋

單個看,“唼”有蟲咬東西、魚鳥水中覓食、除掉沒用的東西、小孔泄氣四種意思。而“喋”有語言啰嗦、血流滿地、魚鳥吃食之聲三種意思。聯合起來,“唼喋”的意思就是用來:形容魚或水鳥吃食的聲音,或者魚或水鳥吃食的動作或過程。

二、“踥蹀”又是何意

兩個“口”旁,爲“唼喋”,表示魚、鳥吃東西的聲音。而兩個“足”旁的“踥碟”則表示:“小步前進,奔走”之意。例如,漢代卓文君的作品《白頭吟》裏就有:“踥蹀禦溝上,溝水東西流”這句話,意思就是:我沿著溝慢慢往前走,過去的日子就像向東流的溝水,一去不複返。

三、“唼喋”的字形演變

“唼”由“口”和“妾”兩部分組成,右邊的妾爲會意字,最初字形中,上部爲刑具(一說頭飾),下部爲女,表示有罪的女人,即女奴。事實上,甲骨文時,妾和妻意思一致,漢代以後才有“有罪女子”之意。字體逐步簡化後,成了楷體的“妾”。同理,喋的簡化之路也差不多,最終簡體詞“唼喋”出現了。

四、“唼喋”在古文獻中的運用

1.唼喋青藻,咀嚼菱藕

本句詩選自司馬相如的《上林賦》,大意就是:“魚和禽鳥吃食青藻,咀嚼菱藕。”全詩通過描寫宮殿、園囿、田獵等事物,既歌頌了大一統的最高統治者,又暗暗地進行了諷谏,提出了治國安邦安民的政治主張。

2.唼喋紅蓼根

蓼根蟹

[明]王世貞

唼喋紅蓼根,雙螯利于手。

橫行能幾何,終當墮人口。

蓼根蟹,指吃紅蓼根的螃蟹。唼喋,指螃蟹吃東西的樣子。紅蓼,一種淡紅色的水生植物。全詩大意爲:“你這螃蟹啊,雙螯比手還要鋒利,掐斷了紅蓼根放在嘴裏,唼喋唼喋,啃得好痛快。可是你又能橫行多久呢,最終還是逃脫不了被人吃的命運。”

本詩作者王世貞,字元美,號鳳洲,又號弁州山人,太倉人。明代文學家,與李攀龍同爲"後七子"領袖。詩人看似寫螃蟹,實則寫人,橫行霸道的螃蟹指那些壞人、惡人。詩人采用托物反諷的手法,表達了對惡人壞人(嚴嵩)等邪惡黑暗勢力的鄙視和憎恨,指出這種醜惡勢力盡管能得意一時,最終也逃脫不了被滅亡的命運。

五、“唼喋”該怎麽讀?

正確讀音:shà zhá

同音字:煞閘

部首:口

結構:左右結構

“唼”在古時有“zā、qiè、shà”三個讀音,到了現代只留下了“shà”這個讀音。“喋”有“dié、zhá”兩個讀音。但是在“唼喋”中,只能念“shà zhá”。

六、結語

華夏曆史悠久,文字意味深長。字字成詞,詞詞成句,音不同,意有別,情感表達更獨特。“唼喋”除魚鳥吃食之聲外,在詩人王世貞手裏。卻成了螃蟹臨死前逍遙快活的模樣。從古到今,實踐證明,黑夜終將過去,太陽總有一日會升起。有些人只能橫行一時,卻橫行不了一世。漢字雖小,寄思也寄情,踥碟之行,奔向光明。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