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安全內涵的演變及我國能源安全政策的選擇

夏彤能源 2024-04-23 02:09:25

文件編號:A466/0497

刊發時間:2024年4月22日

能源安全內涵的演變及我國能源安全政策的選擇

能源進口、出口和能源獨立後的能源大國,都面臨能源安全問題。保證穩定供應,避免國際市場對經濟社會沖擊,是能源安全核心。

王能全

發端于20世紀70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機的能源安全問題,在50年之後的烏克蘭危機的刺激下,再次成爲世界各國能源政策的首選。當前,化石能源仍是人類社會的主體能源,能源轉型加速之中的有關國家政策,又給國際能源市場帶來了新的困境。作爲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費、進口國,以及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生産、出口國,能源安全不僅是當下而且還將是未來相當長的時間裏,我國能源政策都必須要直面的最核心問題。

一、能源安全內涵50年的演變

烏克蘭危機,引發了國際石油、天然氣和煤炭市場大幅度動蕩,石油價格第三次跨越每桶100美元大關,天然氣和煤炭價格均創下曆史新高,引發了全球性的通貨膨脹。繼50年前的第一次石油危機之後,能源安全問題,再一次前所未有地擺很多國家的面前,能源安全替代了氣候問題,成爲國際社會的新熱點,以及世界上很多國家能源政策的首要選項。

一般意義上,今天我們廣泛使用的能源安全一詞,來源于1973年10月第四次中東戰爭引發的第一次石油危機。這場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嚴重沖擊西方國家和全球經濟的石油危機,使得以美國、歐洲和日本爲主的石油進口國首次意識到,保證自己的石油供應安全,成爲國家能源、經濟和安全政策的核心內容之一。自此,石油安全,以及後來擴大化的能源安全,已走過了50年的時間,其內涵也發生了重大的變化,變得更加豐富且更加複雜。

(一)進口國保障石油和能源的穩定供應,是能源安全最傳統和最經典的內涵

作爲當時的世界最大能源消費和石油進口國,第一次石油危機對美國的沖擊最爲嚴重,加油站出現了大排長龍等待加油的現象。1973年11月7日晚,美國總統尼克松就能源問題發表告全國人民的演說,提出了 “能源獨立計劃”,宣稱70年代結束時美國不再需要國外的能源。[1]自此之後,石油安全和能源安全,就成爲曆屆美國政府能源政策的主要內容之一。

1977年1月7日,在“能源咨文”中,當時的美國總統福特指出:“阿拉伯國家三年前實行的石油禁運表明,美國的石油嚴重依賴進口……對進口石油嚴重依賴的代價是一旦石油供應中斷,我們的經濟和社會將遭到嚴重破壞。”[2]因此,如何解決對進口石油的依賴,成爲美國石油安全的核心內容。在就職的次日,即1977年1月21日,美國總統卡特發表了《能源短缺及對策聲明》,表示能源短缺的影響並非單純限于能源領域,將對美國的經濟和社會造成重創。[3]1977年4月18日,卡特發表全國電視講話,提出了能源計劃的十大原則,表示1985年要實現美國的能源獨立。就在卡特的總統任期內,1980年6月30日,美國頒布了《能源安全法》,通過立法的形式明確,要通過降低對進口石油的依賴增進美國國家安全,降低石油供應中斷給美國造成的經濟損失。[4]2011年3月30日,美國政府發布《能源安全未來藍圖》,提出了確保美國未來能源供應和安全的三大戰略,其中的第一條就是“開發和保證美國的能源供應”;同一天,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喬治城大學發表演講時表示,在2025年前將美國進口石油的數量削減1/3,“減少對石油的依賴主要取決于兩件事情:第一,在我們自己的國土上尋找和生産更多的石油;第二,通過更清潔的替代燃料和更高的能源效率,全面減少我們對石油的依賴。”[5]以上多屆美國政府政策表述中,我們可以看出,減少對外國石油進口的依賴,保障石油供應安全,是美國石油安全和能源安全始終沒有改變的核心內容。

爲了保證石油供應安全,就在第一次石油危機期間,以美國爲首的西方國家開始討論組建一個政府間組織,協調能源政策,共同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能源危機。這一行動的結果,就是于1974年11月份成立並運轉之今的國際能源署。目前,國際能源署已發展成31個成員國、13個聯系國和4個待加入國龐大的國際組織,包括了世界主要能源消費和進口國,我國是聯系國,向國際能源署派出政府官員。

在官網上,國際能源署表示,其使命是“與各國政府和工業界合作,爲所有人塑造一個安全和可持續的能源未來”。國際能源署將能源安全的定義爲:以可承受的價格,不間斷地獲得能源。其中,長期能源安全,主要涉及及時投資,以提供符合經濟發展和環境需要的能源;短期能源安全,側重于能源系統對供需平衡突然變化作出迅速反應的能力。進一步細分,包括石油安全、電力安全、天然氣安全,以及應急反應等。[6]總結以上,我們可以將國際能源署對能源安全的定義簡單概括爲三個“可”,即:可靠的、可負擔的和可持續的能源供應。

(二)保障能源出口市場和收入的穩定,能源安全也成爲石油和能源出口國面臨的重大問題

第一次石油危機,是阿拉伯石油生産和出口國,對美國、荷蘭等石油消費和進口國,實施禁運,並大幅度提高石油價格而引發的,是能源資源出口的一方對進口的另一方采取的行動。

2022年2月24日,烏克蘭危機爆發。作爲當事一方,俄羅斯是世界最大的能源出口國,其中,天然氣出口世界第一,原油和凝析油出口世界第二,煤炭出口世界第三。而作爲當事的另一方,歐洲國家45%以上的煤炭、40%以上的天然氣和26%以上的原油進口,來源于俄羅斯一個國家。危機爆發後,美國、歐盟和七國集團等能源進口、尤其是高度依賴進口俄羅斯能源的國家和地區,陸續宣布禁止進口俄羅斯的原油、成品油和煤炭等能源産品,並對俄羅斯海運出口的原油、成品油實施了最高限價。

美國、歐盟和七國集團等的制裁,給俄羅斯造成了非常大的沖擊。雖然俄羅斯也對有關國家實施了盧布結算、禁止出口能源等反制裁措施,但制裁的結果是,俄羅斯失去了歐洲這個從冷戰時期就培育的最大的能源出口市場,大幅度打折銷售原油和成品油,最高時折扣達每桶30美元以上,石油出口收入每天損失1.74億美元,給處于戰爭狀態下的俄羅斯財政帶來了巨大的壓力。[7]2022年,俄羅斯財政預算赤字高達3.3萬億盧布,占國內生産總值的2.3%,爲曆史最高水平。[8]

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出口國,受制于能源進口國,這在過去是不敢想象的事,這一事件之所以能成爲現實,除當下國際能源市場總體供應較爲寬松,進口國有更多的能源進口資源可以選擇外,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作爲能源資源大國,俄羅斯高度依賴石油、天然氣等能源資源的出口,而且高度依賴歐洲單一的市場。以危機爆發前的2021年爲例,俄羅斯原油和凝析油出口的49%、天然氣出口的74%和煤炭出口的32%,流向了經合組織歐洲地區。其中,2021年俄羅斯出口的天然氣中,84%通過管輸方式,而向歐洲出口的約1560億立方米天然氣中,管輸的方式更高,占到了約90%,從而使得俄羅斯的天然氣出口方式非常單一,過高地依賴管道輸送的方式。[9]

(三)能源獨立後的美國未能幸免全球性能源危機,能源大國也面臨著嚴峻的能源安全問題

2021年11月23日,美國總統拜登宣布,釋放5000萬桶戰略石油儲備,其主要目的是爲了降低美國國內不斷升高的汽油價格。2022年3月1日和3月31日,面對烏克蘭危機爆發後國際和美國國內石油價格的不斷上漲,美國總統拜登又先後兩次,宣布釋放戰略石油儲備,釋放的總規模達到1.8億桶。三次合計,作爲總統的拜登共釋放了2.347億桶戰略石油儲備,成爲自戰略石油儲備建立以來,釋放數量最多的美國總統。

第一次石油危機之後,通過40多年多屆政府的持續努力,2011和2014年美國又重新成爲世界最大的天然氣和石油生産國,並于2019實現了能源獨立,當年國內的能源産量大于消費量,能源出口量大于進口量。2020年,自1948年成爲石油淨進口國之後,72年來首次,美國又重新成爲石油的淨出口國。至此,美國實現了石油、天然氣和煤炭三大主要能源産品的全部淨出口。這樣,到2020年,美國的能源消費,已經可以完全不依賴國際能源市場,美國的能源形勢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

能源獨立之後,美國拜登政府之所以大規模動用戰略石油儲備,幹預國際石油市場,並不得不出訪沙特阿拉伯等國,要求中東産油國增加石油産量,主要的原因是,美國與國際能源市場高度一體化,在大規模出口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的同時,美國也大規模進口這些能源産品,美國國內汽油價格與布倫特原油價格挂鈎。正是與國際市場的高度一體化,讓能源獨立後的美國,也未能幸免烏克蘭危機引發的全球性能源危機的沖擊。美國的事例說明,繼能源進口、出口國之後,能源獨立的能源生産和出口大國,也會面臨能源安全的問題。

綜合以上,我們認爲,能源進口、出口和能源獨立後的能源大國,都存在並面臨能源安全的問題,能源安全已不僅僅是能源進口國一類國家面臨的難題。不過,我們這裏還需特別指出的是,能源進口國保障進口能源的穩定供應,仍是人們印象中能源安全最主要的形式,是能源安全最傳統和最經典的內涵。

近年來,學界和有關國家的政府,出現了泛能源安全或濫用能源安全概念的現象。近40年對世界石油和能源問題的觀察、研究,讓我們堅信,雖然石油安全或能源安全的概念出現已過去了50年,世界能源形勢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但不變的是,能源安全的邊界,指的是一個主權國家的政府,面對國際能源市場的動蕩,如何保障自己國內能源市場和經濟社會的穩定,而自己領土主權範圍內的,諸如能源供應不穩定、電網大範圍斷電、重大自然災害對能源供應的沖擊等等,都是自己本國的內政,是執政能力問題,而不應歸爲能源安全的範疇。

二、當前國際能源市場仍存的老問題和出現的新困局

震驚世人的第一石油危機,已經過去了半個世紀,當今的世界還是石油的時代,化石能源仍舊是人類社會的絕對主體能源,困擾50年前國際石油市場的老問題今天仍然存在。與此同時,爲解決氣候問題,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在全球範圍迅猛發展,但部分國家正在采取的政策,讓國際能源市場出現了新的困局。撥開國際能源市場令人眼花缭亂的各種迷霧,能源資源的穩定供應保障,仍是當前和未來相當長時間裏世界各國能源安全的核心內容。

(一)化石能源是人類社會絕對主體能源的地位沒有改變

1965年,石油超過煤炭,成爲人類社會消費的第一大能源來源,人類社會進入到“石油的時代”。根據2023年《世界能源統計評論》的數據,2022年,石油占世界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31.56%,仍是人類社會第一大能源來源。也就是說,自1965年以來的58年間,石油的地位並未發生根據性的改變,從能源消費的角度看,人類社會仍是石油的時代。

除石油外,2022年,在人類社會消費的能源中,煤炭排名第二,占比26.73%;天然氣排名第三,占比23.49%。石油、煤炭和天然氣合計,三大傳統的化石能源占人類社會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81.78%,是當今世界絕對的主體能源。

進一步細分,在2022年人類社會消費的能源中,屬于傳統能源的水電,占比6.73%,核能占比3.99%。加上以上三大化石能源,傳統能源合計占比高達92.53%,地位更加不可動搖。

2022年,包括風能、太陽能等的可再生能源,在人類社會一次能源消費中,占比爲7.47%,無法動搖化石能源和傳統能源的地位。這裏還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列爲統計的部分可再生能源,諸如風光等,是人類社會很早就已經使用的能源,有的使用時間大大早于煤炭,屬于傳統能源的範疇。

一次能源消費之外,人類社會對化石能源的高度依賴,在電力領域的表現也特別明顯。2022年,世界發電用能源來源中,煤炭占比高達55.82%,超過半數以上,是可再生能源發電的4.05倍。[10]

(二)發展迅速的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在推動能源轉型的同時也開啓了全球清潔能源的競賽

爲解決日益嚴峻的氣候問題,大力推進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使用,開展能源轉型,成爲國際社會的共識和世界各國政府能源政策的重要內容。通過世界各國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投入的巨額資金,全球範圍的能源轉型取得了長足的進展。從發展速度看,2021年,不包括水電的世界可再生能源消費大幅增長了15%,成爲所有能源來源中增長速度最快的,2022年增長速度雖然有所下降,但仍高達14%;從總量上看,風光等可再生能源,2022年已占人類社會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7.47%,超越了水電和核能,成爲第四大能源來源。

當前,世界範圍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發展,主要集中在風能、太陽能等發電領域,以及電動汽車。由于産業政策和發展曆史階段等多方面的原因,如同傳統化石能源一樣,世界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市場,也出現了生産和出口國、消費和進口國兩大類別,可能是吸取了化石能源危機的教訓,加之近年來日益惡化的地緣政治形勢,以美國、歐盟等爲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進口國或地區,紛紛出台政策,強制要求在本土生産相關的産品和設備,限制生産國的出口,人爲割裂了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市場,使得一體化的全球能源市場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領域不再,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美國實施的《通脹削減法案》和歐盟實施的“電池”法規。

2022年9月美國實施的《通脹削減法案》,使用高達3690億美元聯邦政府資金,用于補貼在美國生産電動汽車、關鍵礦物、清潔能源及發電設施等,詳細規定了這些産品的零部件、原材料在美國本土生産的比例,最終要求實現美國消費的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主要由美國本土生産。美國總統拜登表示:“該法案將是曆史上最重要的立法,旨在立即解決氣候危機並改善我們的能源安全。”[11]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評論這一法案時認爲,《通脹削減法案》必須刺激良性競爭,而推動非惡性的保護主義,法案可能會加劇世界其他地區業已不斷上升的保護主義沖動。[12]

2023年7月28日, 歐盟正式頒布了《歐盟電池和廢電池法規》,並于2023年8月17日正式生效。根據這一法規,自2027年起,動力電池出口到歐洲必須持有符合要求的“電池護照”,記錄電池的制造商、材料成分、碳足迹、供應鏈等信息。對于出口歐洲的電池企業,必須解決好三大問題,即補足和完善碳足迹聲明,滿足歐盟對電池材料的回收與再生利用的要求,以及電池護照中信息披露的要求。[13]有評論認爲,歐盟的新電池法規,既是綠色新標杆,更是貿易新壁壘,無疑大幅提高了歐盟以外地區生産的電池産品以及新能源汽車,進入歐盟市場的門檻。

(三)能源資源的穩定供應保障仍是當前和未來世界各國能源安全的核心內容

生産和消費的地域不平衡,即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的生産和出口,集中在少數國家,而能源消費大國高度依賴進口,是國際化石能源市場最顯著的特征。正是這一特征,導致了兩次石油危機,以及烏克蘭危機引發的“第一次真正全球性的能源危機”,催生出石油安全和能源安全問題。

當今世界,石油仍是第一大能源來源,人類社會仍處在石油的時代,石油、天然氣、煤炭三大化石能源仍是人類社會的絕對主體能源。迅速推進的能源轉型,什麽時候會帶來化石能源消費的達峰,是一個爭議極大的話題,作爲世界兩大著名的能源機構,國際能源署和歐佩克對其持完全不同的觀點,近期發生公開激烈的爭論。即使根據最樂觀的預測,本10年內全球範圍的化石能源消費能夠達峰,但世界上人口衆多的發展中經濟體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裏,仍將會高度依賴化石燃料發展自己的經濟。因此,保障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的穩定供應,仍會將是國際社會,特別是發展中經濟體能源安全的核心內容。

發展迅速的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也存在著非常嚴重的産品、設備和關鍵原材料供應等問題。美國、歐盟等之所以強調,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和電動汽車等新能源,要在自己的本土進行生産,背後所擔心的,是供應受制于人,某種程度上,就是對進口石油、天然氣等能源資源保障擔憂的另一種形式。

以電動汽車爲例,電池生産所需的锂,也集中在很少的幾個國家手中,資源的集中度不低于石油和天然氣。其中,位于南美洲的玻利維亞、阿根廷和智利三個國家,號稱南美锂三角國家,占世界锂總儲量的55.96%,如再加上墨西哥、秘魯和巴西量,拉美六國就占世界锂資源總儲量的59.36%,玻利維亞被稱爲“锂沙特阿拉伯”。[14]爲使用豐富的锂資源發展經濟,從國別來看,拉美很多國家將锂定義爲“戰略資源”,實施國有化,對投資、生産、出口和價格實施管制;從地區來看,玻利維亞牽頭發起討論成立“锂歐佩克”(OPEP del Litio),目的是加強政策協調,增加資源國談判能力,共同抵禦外部風險,提升地緣政治的影響力。[15]因此,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等關鍵原材料領域,如同石油行業歐佩克和歐佩克+一樣的生産、出口國組織,很有可能將會出現,使得全球能源轉型更加複雜化,能源安全也將會與能源轉型相伴相生。

三、雙重身份決定下當前和未來相當長時間裏我國能源安全三大政策選擇

作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我國在國際能源市場中具有雙重身份,不同的身份背景下,我國對能源安全有著截然不同的訴求和政策選擇,其中維護國際能源市場的穩定,應是我國能源安全政策應始終高舉的一面旗幟。

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費國和進口國,消費和進口對國際市場高度依賴,經濟社會的發展嚴重依賴進口能源,是我國在國際能源市場中最顯著的特征。自2019年超越美國之後,我國就一直保持著世界最大能源消費國的地位。2022年,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爲54.1億噸標准煤,占世界的26.4%,目前人類社會消費的全部能源中,超過四分之一以上來源于中國。當年,我國原油進口總量爲5.08億噸,天然氣1.09億噸,煤炭2.93億噸,均爲世界第一,其中石油的對外依賴度超過70%,天然氣的對外依賴度約45%。[16]

世界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和電動汽車生産、出口國,生産和出口對國際市場高度依賴,部分行業的發展嚴重依賴出口市場,是我國在國際能源市場另一重顯著的特征。根據國家能源局的數據,我國生産的光伏組件、風力發電機、齒輪箱等關鍵零部件,占全球市場份額70%,是全球光伏領域唯一具備從上遊材料到中遊組件再到下遊電站投資能力的國家;[17]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量全球第一,超過60%的全球新能源汽車由中國生産銷售,中國新能源汽車專利公開量占全球的70%,超63%的全球動力電池由中國供應。[18]2022年,我國風電新增出口容量229萬千瓦,截至2022年年底累計出口容量1193萬千瓦,遍布五大洲、49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包括就包括美國、英國、法國、意大利和日本等。[19]2022年,我國出口汽車311.1萬輛,超越德國,成爲全球第二大汽車出口國。[20]2023年,預計我國汽車出口規模將達到或超過400萬輛,成爲全球第一大汽車出口國,其中新能源汽車穩超100萬輛。[21]2022年,我國锂電池出口總額爲3426.56億元,比2021年增長86.7%;[22]2023年前七個月,锂電池産品出口額同比增長58.9%。[23]美國連續三年成爲我國锂電池最大出口目的地國,占比約爲19.9%。[24]

這裏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即使我們引以爲傲的風光等可再生能源和電動汽車的生産、出口,對部分關鍵原材料的進口依賴也非常嚴重,並且大大高過石油和天然氣。2022年,我國鉑族金屬的對外依賴達97%、钴爲95%、鎳爲91%、锂爲76%,而且進口來源國家單一,95%以上的鉑族金屬從南非進口,95%以上的钴從剛果(金)進口,98%以上的鎳從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進口,52%的锂從澳大利亞進口。[25]

一個國家的能源安全政策,包括十分複雜和豐富的內容,既有能源方面的,也有外交、經濟、運輸和軍事等諸多方面的,作爲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費、進口和可再生能源新能源生産、出口國,我國的能源安全政策也會包括諸多方面的內容。不過,我們認爲,在國際能源市場中截然不同的雙重身份,決定了當前和未來相當長的時間裏,以下三點,是我國能源安全政策選擇的最核心和最主要的內容。

(一)能源獨立,是我國能源安全政策應長期不懈追求的目標

最傳統也是最經典的能源安全內涵,就是一個主權國家要實現能源的獨立,不對外部的進口能源形成依賴。世界上最大的能源進口國,對進口石油和天然氣的高度依賴,是我國在國際能源市場最顯著的特征,決定了能源獨立,必須是我國能源安全政策的首要目標。只有我國本土生産的能源,大于消費的能源,出口的能源大于進口的能源,實現了能源獨立,我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才能不受外部因素的幹擾,對外政策才能不受外部力量的制約,能源不再成爲國家內外政策的負面影響因素。

隨著經濟和綜合實力的不斷提升,我國的國際影響力越來越大,作爲世界性大國,在國際社會所發揮的作用和影響力也會越來越大。能源,是人類社會正常運轉和發展必不可少的資源,只有能源獨立,才可以將其從當前的負面影響因素,變成我國發揮國際影響力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當前對國際能源市場的嚴重依賴,未來在國際社會要發揮更大的作用和影響力,都決定了我國的能源安全政策,必須首選並長期追求能源獨立的目標,包括石油、天然氣和锂等資源,也就是說,我國能源安全政策選擇中,最傳統和最經典的能源安全內涵仍極具現實意義。

(二)不對任何國家過度依賴,是我國能源安全政策應遵循的第一原則

對進口石油、天然氣的高度依賴,是我國能源形勢的殘酷現實,在沒有實現能源獨立之前的未來相當長時間裏,我們都只能接受並與之共存。

20世紀70年代的兩次石油危機,以及仍在持續的由烏克蘭危機引發的全球性能源危機,對所有能源進口國最大的教訓,就是在必須依賴進口能源時,不對單一國家過度依賴,應盡可能地分散進口的來源。從對國際能源市場多年的觀察研究看,我們認爲,我國進口的石油和天然氣,單一國家和進口來源比例,不應超過進口總量的15%。

烏克蘭危機中,作爲世界最大能源出口國俄羅斯受到的沖擊也說明,這一原則也適用于能源出口國。目前,我國已是世界最大的風光等可再生能源,以及電動汽車等新能源的生産和出口國,歐盟和美國等正在實施的一系列政策,要求我們在出口相關的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産品、設備時,也不能對任何國家形成過度的依賴,應分散我們的出口市場,高度關注相關國家政策變化帶來的市場風險。

(三)維護國際能源市場的穩定,是我國能源安全政策應始終高舉的一面旗幟

仍在持續的烏克蘭危機,嚴重沖擊了世界經濟和各國人民的生活,雖然不是當事方,但我國是主要的受害者之一。2022年,國際能源價格的大幅度上漲,我國能源進口量減價升的現象非常顯著,我們爲烏克蘭危機間接付出了非常大的代價。根據海關總署的數字,2022年,我國進口原油5.08億噸,同比減少0.9%,進口金額爲2.435萬億元,同比增加了45.9%;進口天然氣1.09億噸,同比減少9.9%,進口金額爲4682.87億元,同比增加了30.3%;進口煤炭2.93億噸,同比減少9.2%,進口金額爲2854.63億元,同比增加了22.2%。[26]因此,作爲世界最大的能源進口國,維持國際能源市場的穩定,直接涉及到我們的切身利益。

《通脹削減法案》等美國實施的政策,《歐盟電池和廢電池法規》等歐盟實施的政策,事實上正在將原本應全球性的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市場,人爲地分割爲一個個區域的、割裂的市場,將嚴重影響全球能源轉型的進展,對作爲世界最大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生産、出口國的我國,沖擊將是巨大的。因此,我們應通過多邊,如G20、APEC等機制,和雙邊,如中美、中歐等經濟、科技的交流,表達我們的訴求,應站在解決氣候問題、推進能源轉型這一全人類共同利益的高度,推動並維護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市場的全球化。

作爲世界上曾經最大的能源進口國,2019年,美國實現了能源獨立,2020年石油、天然氣和煤炭三大能源産品都實現了淨出口,但仍然未能幸免烏克蘭危機引發的全球性能源危機的沖擊,2022年國內汽油等能源價格大幅度上漲,通貨膨脹創下曆史新高,成爲美國拜登政府最頭痛的事,其主要原因,是美國國內的能源市場與國際市場高度一體化。與國際市場的高度一體化,雖然使美國未能幸免全球性能源危機的沖擊,但卻給美國帶去了全球最具競爭力的能源産業,帶去了國際能源市場從産量、出口量這樣的硬實力,到布倫特、WTI兩大標杆油價決定性影響這樣的軟實力,以及美國的能源行業爲拜登政府支持歐盟等盟友,源源不斷地提供了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氣等能源資源,美國的能源行業有力地支撐了美國的全球霸權。

世界最大的石油天然氣生産國美國的事例說明,即使實現能源獨立之後,如想在國際社會發揮大國的作用和影響力,我國的能源行業也必須與國際市場高度一體化,我國的能源行業必須通過自身強大的實力,來支持並支撐我國的對外政策。因此,努力維護國際能源市場的穩定,既是當前迫切的需要,更是未來更長時間裏,我們都必須長期追求、堅守的能源安全政策對外的一面旗幟。

[1] (英)馬克·萊文森:大轉折,民主與建設出版社,2022年3月。轉引自“讀書|1973年,美國夢似乎破碎了。尼克松:‘我們正面臨著二戰以來最嚴重的能源短缺危機’”,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6623149005366035。查詢日期:2023年9月26日。

[2] FORD G R.Public Papers of the Presidents of the United States:1976-77,Book 3[R].Washington: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979.

[3] CARTER J.Public Papers of the Presidents of the United States:1977,Book 1[R].Washington: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977.

[4] Public Law 96-294- Energy Security Act,United States Statutes at Large:Volume 94[Z].Wathington:U.S.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981:616.

[5] 美國頒布國家能源新政策,領導21世紀清潔能源經濟的國家將領導全球經濟,https://www.cas.cn/xw/kjsm/gjdt/201104/t20110419_3118008.shtml。查詢時間:2023年9月24日。

[6] 請參見國際能源署官網,具體可包括: https://www.iea.org/about/mission; https://www.iea.org/topics/energy-security。查詢日期:2023年9月24日。

[7] CREA, EU oil ban and price cap are costing Russia EUR 160 mn/day, but further measures can multiply the impact.

[8] 俄羅斯財長:2022年俄財政收入約28萬億盧布 預算赤字3.3萬億盧布,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3-01-11/doc-imxzuhrv8905177.shtml。查詢日期:2023年9月25日。

[9] IEA: Russian supplies to global energy markets, February 2022. https://www.iea.org/reports/russian-supplies-to-global-energy-markets.

[10] 本文中有關石油等能源消費占比的數據,均來源于英國能源研究所2023年版《世界能源統計評論》,不再一一單獨注明出處。

[11] 美國參議院通過的《通脹削減法案》講了什麽?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823885。查詢日期:2023年9月24日。

[12] 傑森·博爾多夫:美國裏程碑式的氣候法案。https://www.imf.org/zh/Publications/fandd/issues/2022/12/america-landmark-climate-law-bordoff。查詢日期:2023年9月24日。

[13] 歐盟新電池法將生效,國內電池企業直面三大挑戰,http://www.news.cn/2023-08/15/c_1212256148.htm。查詢時間:2023年9月24日。

[14] 美國地質調查局(US Geological Survey),2022年5月。

[15] 賀雙榮:中國企業投資拉美锂礦的風險研究,《中國能源》2022年第10期。

[16] 有關我國能源消費和進口的數據,均來源于國家統計局。

[17] 國家能源局:中國新能源“風”“光”走出去,http://www.nea.gov.cn/2020-08/21/c_139307781.htm。查詢日期:2023年9月25日。

[18] 中國汽車大變局:出口量躍居首位,https://finance.sina.com.cn/wm/2023-08-23/doc-imzierrz8664426.shtml。查詢日期:2023年9月25日。

[19] 秦海岩:2022年,中國風電“冰火兩重天”, https://www.in-en.com/article/html/energy-2323349.shtml。查詢日期:2023年9月25日。

[20] 311萬!2022年中國汽車出口量躍居世界第二,都出口到哪些國家?前十車企有哪些?https://www.163.com/dy/article/HRCN3QFC0518Q0NB.html。查詢日期:2023年9月25日。

[21] 中國汽車大變局:出口量躍居首位,https://finance.sina.com.cn/wm/2023-08-23/doc-imzierrz8664426.shtml。查詢日期:2023年9月25日。

[22] 外貿新動力!2022年我國锂電池出口額近3426.6億元,https://m.163.com/dy/article/HSM9QD210514R9P4.html。查詢日期:2023年9月25日。

[23] 海關總署:今年1-7月锂電池産品出口額同比增長58.9%,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3-08-24/doc-imzihcth2578327.shtml。查詢日期:2023年9月25日。

[24] 外貿新動力!2022年我國锂電池出口額近3426.6億元,https://m.163.com/dy/article/HSM9QD210514R9P4.html。查詢日期:2023年9月25日。

[25] 孫涵、王箫鳕:數據說話!關鍵金屬礦産全球供應面臨哪些挑戰?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3550021。查詢日期:2023年9月26日。

[26] 有關2022年我國原油、天然氣和煤炭進口數量、金額等數據,均來源于國家海關總署。

(說明:本文是應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之約,爲《中國碳達峰碳中和進展報告(2023)》{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3年12月出版}撰寫的稿件,文章寫作于2023年9月底,這裏刊發的是完整的原文。爲使文章閱讀時更加友好,本次刊發增加了三幅圖片。)

0 阅读:0

夏彤能源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