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染血,壯志幹雲”,中日巅峰對決之武漢會戰

俇攘 2024-05-08 21:27:29

一寸山河一寸血,窮十余年發展之成果與日寇血戰到底,集全國血勇之力與民族之憤慨在生死存亡之際敢于和日寇亮劍決戰。這就是中日最巅峰的一場大決戰,武漢會戰。中國幾乎集中了全國有生力量,沿著長江兩岸布防數千公裏,無數精銳在各自的陣地上與敵人浴血奮戰,以肉身和日寇的先進武器對抗,以頑強的意志粉碎了敵人侵略全中國的妄想。

武漢會戰,發生于1938年6月至10月,是中國抗日戰爭期間的一場至關重要戰役。在此期間,中國軍隊在武漢地區與日軍進行了殊死搏鬥,盡管最終未能守住武漢,但這場戰役的曆史意義卻極爲深遠。此戰極大的鼓舞人們的鬥爭信心,同時爲國家的戰略儲備以及人才戰略戰役至大後方爭取了時間。

武漢會戰

也正是在這場大決戰之後,抗日戰爭進入了漫長的拉鋸時代,中國也頂過了日寇戰略進攻階段,在戰略相持階段,憑借強大的民族韌性,漸漸開始觸底反彈。武漢會戰對于抗日戰爭來說,具有非同一般的意義,此戰在一定程度上也扭轉了抗日戰爭的整體局勢。

1938年,中國軍隊相繼在徐州和河南失敗,整體戰線從東部地區延伸到了中部地區,中國軍隊也從抗戰初期的失敗中逐漸認清了差距,也漸漸有了正面對抗日軍的經驗,作爲長江流域和中部地區的核心,武漢自古以來就是九省通衢,更是中國政府戰略大撤退的轉運基地,還是國民政府的政治中心之一,無論是從政治角度,還是爲了保存抗戰力量,武漢都是必須要堅守的一個重鎮。

所以,中國政府集合了從徐州撤退下來的精銳部隊,以及統籌安排沿江布置的軍隊妥善安排,層層布防堵截,並在安徽西部的江邊修建了大批永久性工事。組織起長江沿岸,在鄱陽湖周邊布置了重重防守,另外在大別山北部和平漢鐵路兩大主要防線也布置了大量軍隊。而日軍也召集了能上的所有軍隊,包括數個甲級師團,從各個方向向武漢猛攻。

武漢會戰保衛平漢線

爲了這次大會戰,中國政府新編第9戰區。同時以第5、第9兩個戰區所屬部隊保衛武漢。參加武漢保衛戰的部隊以及空軍、海軍,總計14個集團軍、50個軍,作戰飛機約200架,艦艇30余艘,總兵力近100萬人,同時還有蘇聯援華航空志願軍參戰。

日軍大本營在華中地區集中14個師團的兵力,直接參加武漢作戰的是第2軍和第11軍共9個師團的兵力,約25萬余人,以及海軍第3艦隊、航空兵團等,共有各型艦艇約120艘,各型飛機約300架。雖然日軍人數少,但是布置了7個甲種師團,實際有5個甲種師團參戰,甲種師團代表著日軍侵華先鋒,代表著日本陸軍最精銳的力量,裝備精良,訓練嚴格,戰鬥力強大,戰鬥意志頑強,甚至與美蘇精銳對比也不遑多讓。以當時中國最精銳的德械師,無論是在裝備還是人數上都遠遜于日軍甲種師團。

1938年6月,雙方在蘭封會戰後短暫和平了一個月之後,日軍在軍隊布置妥當之後,重啓了侵華戰事,先是沿江的波田支隊突襲長江下遊重鎮安慶,掀起了武漢會戰的序幕,由于川軍將領楊森准備不充分,導致了安慶轉瞬間易手,整條沿江防線也因此震動,被日軍打開了一個突破口,同時也因此引發了長江南岸很多永久性防守日本的工事馬當要塞失去了原本的效用,將日本海軍困在長江下遊的計劃落空,爲後續戰事的慘烈埋下了伏筆。

保衛南浔線

在安慶丟失後,馬當要塞也在一個星期內失守,沿江防線門戶大開,中國軍隊不得不重新布置,退守九江附近的長江兩岸。隨後,中日雙方在彭澤、湖口和九江展開了一場血戰,中國軍隊頑強抵抗了日軍半個月,但是最終也铩羽而歸,只能放棄九江,退往二線陣地金官橋一帶防守。

而日軍在沿江也展開了陣型,部分陸軍沿著南浔線進攻,部分軍隊則乘坐海軍艦隊一路向西挺進,另外一路則從長江北岸進攻廣濟和黃梅。長江沿線中日雙方打得如火如荼之際,大別山以北的戰事也隨之開展了起來,從中原進入江漢平原有兩條戰線,其一是通過平漢鐵路南下,其二就是穿過大別山峽谷直插江漢平原腹地。爲了守衛國土,同時爲戰略轉移爭取時間,在長江南北分別進行了一次慷慨激昂的誓死血戰,分別是富金山戰役和萬家嶺戰役。

萬家嶺之戰

首先是萬家嶺戰役,在九江一線失守之後,中國軍隊在德安城西的萬家嶺群山之間,組織了一道頑強的防線,這一次中國軍隊可謂是名將雲集,薛嶽爲總指揮,吳齊偉爲副指揮,手下有名將王耀武,還有當時還只是團長的未來悍將張靈甫。日軍在占領九江之後分兵三路略取德安、南昌,繞襲長沙,切斷粵漢路,妄圖從全方位圍攻武漢。但是日軍在南浔線遭受到了中國軍隊的頑強阻擊,進度一下子就降了下來,岡村甯次悍然指揮日軍主力向德安進發。

薛嶽認准了日軍孤軍深入,在萬家嶺一帶布置了嚴密的防線,以達到將日軍阻擋在贛北的目的。薛嶽首先派出大軍切斷了日軍106師團和27師團的聯絡,然後圍攻實力較弱的106師團,然後派出軍隊阻擊日本27師團的支援。前期進攻過于迅猛的日軍被中國軍隊猛然的反擊打得暈頭轉向,由于日軍戰線拉得太長,無法抽調其他軍隊前來支援,就這樣日軍106師團損失慘重,整個萬家嶺之戰,我軍殲滅日軍1萬余人,繳獲山炮16門,迫擊炮28門,輕重機槍200多挺,步槍3000多支,生擒敵軍百余名。

富金山之戰

緊接著,北方的大別山區也爆發了一場曠世大戰,這就是響徹曆史的富金山之戰,自蘭封會戰之後,日軍兵分兩路,一路直插大別山腹地,准備從大別山峽谷穿過,攻取武漢東北部的黃陂,而富金山就扼守著這條大別山峽谷的必經之處,作爲兵家必爭之地,中日間一場最慘烈的戰役富金山之戰就此展開。

中國軍隊這邊的主要的指揮官是宋希濂,主力軍隊就是從淞滬戰場撤下來經過改編之後的德械師,這一戰也是德械師的最後一戰。中國軍隊頑強阻擊,多次與日軍展開肉搏,無數次擊退了日軍的猛烈進攻,更是扛住了日軍坦克和飛機的輪番進攻,中日雙方在富金山及其周邊鏖戰了十余天,數萬將士頂著槍林彈雨,最後打到了彈盡糧絕,還被日軍投放了毒氣,如此艱難的情況下堅守陣地未退一步,整編36師經過富金山一役,只剩下800多人撤下來。

中國軍隊在整個武漢會戰中打得格外頑強,整整拖住了日軍四個月,曆經大小數百戰,殲滅日軍數萬,極大的消耗了日本精銳的有生力量。雖然我軍傷亡二十五萬以上,丟失了長江沿線和武漢三鎮,但是四五個月的持續大規模會戰,也展現出了中國堅持抗戰的決心,正因爲此,日本不得不改變其政治和軍事戰略,轉而開始“以華制華”、“以戰養戰”。

武漢會戰

武漢會戰對抗日戰爭的意義格外重大。首先,武漢會戰打破了日軍的速戰速決戰略。日軍原本企圖通過快速進攻和占領武漢來迫使國民政府屈服,以迅速結束戰爭。然而,中國軍隊的頑強抵抗和堅決反擊,使得日軍的計劃落空。武漢會戰曆時4個多月,期間大小戰鬥數百次,大大消耗了日軍的有生力量。這使得日軍在戰略上陷入了困境,其速戰速決的戰略企圖被迫改變。

其次,武漢會戰爲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基礎。在這場戰役中,中國軍隊展示了強大的抵抗力和決心,爲抗日戰爭的勝利樹立了信心。同時,這場戰役也爲中國軍隊積累了寶貴的戰鬥經驗,爲後來的抗日戰爭勝利提供了重要的支持。通過武漢會戰,中國軍隊逐漸適應了戰爭的節奏,學會了如何在戰爭中生存和發展。

此外,武漢會戰還對中國社會産生了深遠的影響。這場戰役激發了中國人民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使更多的人參與到抗日戰爭中來。武漢會戰期間,全國各地的人民紛紛支援前線,捐款捐物,爲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同時,這場戰役也促進了中國社會的團結和進步,爲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奠定了基礎。

最後,武漢會戰的曆史意義還在于它提醒我們,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曆史,不能忘記那些爲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而英勇奮鬥的英雄們。他們用生命和鮮血譜寫了中華民族的壯麗史詩,爲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要時刻銘記他們的功績,繼承他們的遺志,爲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而努力奮鬥。

保衛武漢

綜上所述,武漢會戰的曆史意義是多方面的。它不僅打破了日軍的速戰速決戰略,爲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基礎,還激發了中國人民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促進了中國社會的團結和進步。同時,它也提醒我們要時刻銘記曆史,不忘英雄們的功績,爲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而努力奮鬥。武漢會戰是中國抗日戰爭的重要轉折點,它永遠銘刻在中國人民的心中。

0 阅读: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