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傅傳幫帶青島175家企業已培養“新型學徒”近1.2萬人

青島信網 2024-04-25 16:55:13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爲之,而寒于水。師傅帶徒的工匠技術傳承方式曆史悠久,一直是我國技能人才培養的主要制度。當前,青島市技能勞動者總量達166萬,其中高技能人才超過58萬,“學徒制”的延續發展在擴增技能人才數量與質量方面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近年來,青島市人社部門積極推動開展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大力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強化宣傳組織發動、促進校企合作,促進學徒制培訓蓬勃發展,惠及了衆多技能崗位職工。

雙師帶徒助“雛雁”豐羽騰飛

從“雛雁”曆練爲“鴻雁”,王曉松跟著師傅嶽帥只用了一年半的時間。作爲海灣化學聚氯乙烯廠的一名“技能導師”,嶽帥對“愛徒”王曉松提出了非常嚴格的要求——對各個環節部位的理論知識必須吃透、摸准。徒弟王曉松也很爭氣,忙完手頭的工作,抄起工藝流程圖就埋身現場,大到工藝管線,小到儀表測點,學習鑽研一絲不苟,各項能力水平得到了極大提升。近期,師徒二人還合力編寫了中間單體罐排氣方案。很快地,王曉松得到了身邊同事和領導的一致好評,2022年底也順利從聚合副操提拔爲聚合主操。

據青島市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中心職業培訓部部長王同山介紹,企業新型學徒制以企業爲主導確定具體培養任務,采取“企校雙制、工學一體”的培養模式,即由企業與培訓機構采取企校雙師帶徒、工學交替培養等模式共同培養學徒。其培養的內容主要包括專業知識、操作技能、安全生産規範、職業素養、工匠精神等。據統計,2020年以來,參與企業新型學徒培訓的機構共有60家,其中企業培訓中心15家,社會培訓機構45家。

“企業培訓中心産教融合度高,培訓學員具有一定的‘先天優勢’。”王同山表示,例如青島海信電子産業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培訓中心,除承擔本企業集團衆多分、子公司的培訓任務外,還面向産業鏈上下遊企業開展培訓,有效帶動了整個行業的培訓鏈條提質增效;而多數中小型企業則采取與社會培訓機構聯合的形式,開展標准化、規範化程度較高的培訓課程。兩種培訓模式互爲補充、協同發展,相得益彰。”

以“需”爲靶,推動産訓深度融合

企業新型學徒制是以企業爲主體的培訓制度,貼合市場主體特別是行業的自身需求才是這一機制行穩致遠的根基。

2023年,青島市人社部門在廣泛征求企業、行業主管部門和行業協會意見基礎上,再次擴充了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職業(工種)目錄,擴充後的目錄包括高端裝備、軌道交通、化工、服裝紡織等176個職業(工種),保障了24條重點産業鏈和重點民生事業發展的“剛需”“急需”,也儲備了技能培訓引領産業轉型升級和技術變革的“新質生産力之需”。

作爲新型學徒制的“大戶”,青島海灣集團采取企業專業技術人員(學徒師傅)進學校、學校指導教師下企業等方式,組織所屬單位與石化高技校研究制定了適應産業需求、企業要求、學徒渴求的培訓方案,確定了培訓內容、培訓方式、培訓教材、考核標准、師資標准和實訓條件,集團首批聘用的50名導師目前已經有計劃地開展了系統性傳、幫、帶工作527人,爲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好政策助企業“名、利”雙收

企業新型學徒制的核心在于“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雙師聯合培養”,在這一過程中實施“雙導師”制度,即由企業選派技術骨幹和學校派出相關專業的優秀師資共同承擔學徒的教學任務,企業導師負責傳授實際操作技能和工作經驗,而學校導師則側重于理論知識的教授,兩者相結合,確保學徒能夠全面發展。

青島高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實施新型學徒制中,強化與職業院校的緊密合作,通過簽訂合作協議,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2020年至今,企業共挑選200多人參與到企業新型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中來,極大的滿足了企業對人才培養的需求,也爲其他企業提供了借鑒和參考。

王同山說:“爲鼓勵企業參與新型學徒的培養,根據政策,每培養合格1人,按照企業實際支付給培訓機構培訓費用的60%給予補貼,其中,開展中級工學徒的每人每年最高不超過5000元,開展高級工學徒的每人每年最高不超過6000元。補貼期限按實際培訓期限補貼,最長不超過2年。”

據統計,2020年以來,青島市共有175家企業開展企業新型學徒培訓,開設944個班期,培養學員11660人,向企業發放補貼1696萬元,初步形成具有青島特色的“企校合作、産訓結合”技能人才選育模式。

今後,青島市人社部門將繼續積極推進企業新型學徒制工作,加大對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的檢查監管力度,切實發揮職業培訓補貼效能,把提高勞動者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做精做實,爲發展新質生産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按下人才培育“加速鍵”。文/通訊員 呂鴻飛 信網見習記者 柴軍宸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