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隱退7次的頂級導演,即將複出

視覺志 2024-04-07 16:21:18

公開隱退7次的頂級導演,又一次複出了。

時隔10年,給無數人童年造夢的宮崎駿,推出新作《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

影片沒有鋪天蓋地的宣傳活動、沒有層出不窮的物料,只在上映當天,放出一張孤零零的海報,卻依舊掀起全球的期待。

只因導演是宮崎駿。

《龍貓》《千與千尋》《天空之城》《哈爾的移動城堡》……

或許你看過他的電影,但你可能從來沒有讀懂他藏在作品裏的隱喻。

在殘酷世界,溫柔造夢

"我怎麽會是日本人?真丟人。"

在二戰的陰影下,宮崎駿逐漸長大,轟鳴的戰機、燃燒的街道、殘破的廢墟,以及孩童的哭喊和顛沛流離的人群,堆積成他對日本發動戰爭的厭惡情感。

圖:宮崎駿童年照:左一

他家境優渥,富裕的物質生活,本該爲他撐起精神的屏障——

父親是經營戰鬥機與軍需設備的廠長,曾洋洋得意地誇耀自己的經商才能:

“給質檢員塞些紅包,便能把殘次的飛機零件賣到軍隊。”

然而宮崎駿卻爲此感到恥辱,常常頂撞父親,認爲他在斂不義的戰爭財。

電影《龍貓》裏的一幕,便是宮崎駿的童年縮影:

小月與小梅的母親患有肺結核,常年躺在病床上,兩個女孩只能偶爾前去探望。

宮崎駿曾經祈求母親,能夠將自己背起,可身患重病的母親,只能抱歉告訴兒子,自己無法做到。

宮崎駿在煩悶與無力感的包裹下長大,走上動畫之路,是因爲一部來源于中國的電影:

《白蛇傳》。

看完白娘子與許仙的曲折故事,宮崎駿深受震撼:

“我得很慚愧地承認,我愛上了女性英雄主義的動畫。我被深深的震撼了,大雪中,我跌跌撞撞的走回家中。

與他們(劇中人物)的執著比起來,我爲自己感到非常地羞愧,哭了一整個晚上。”

現實殘酷,動畫則成爲他造夢的出口:

“正因爲無法改變,才去做動畫,這是夢想。”

就讀政治學院的宮崎駿,決心成爲一名動畫師。

他拿起畫筆,用詩意與想象力,搭建起夢幻的烏托邦,填補現實與理想的鴻溝。

那個在漆黑雨夜,手持雨傘陪著迷路小女孩等父親的龍貓,撫平了女孩童年時母親缺席的遺憾,也給予每一個孤獨者溫暖的慰藉。

宮崎駿的反戰情緒,也如數表達在作品裏。

影片《紅豬》的主角,是意大利飛行員波魯克。

他熱愛戰鬥飛艇,卻厭惡戰爭,爲了拒絕爲法西斯作戰,他甯願詛咒自己變成一只豬。

《起風了》的故事背景設定爲二戰前後,主角堀越二郎從小夢想設計出自己的飛機。

可當他實現理想,設計的戰鬥機卻成爲殺人的武器,忙于工作的他,甚至沒有時間照顧病重的愛人。

宮崎駿用一貫明快溫暖的畫風,揭穿戰爭對人的摧毀,以及愛國者信念的崩塌。

電影播出後,宮崎駿被許多日本人怒斥爲“賣國賊”,甚至遭到人身威脅,可他全然不在乎。

他反思戰爭給人帶來的矛盾和痛苦:

“無論他怎樣認爲他所做的事是善的,但因爲充當了戰爭的幫凶,都不可能是無罪的。因爲他的夢想是被詛咒了的。”

“只要戰爭開始就沒有公正可言,戰爭中沒有正義與非正義之分,是人類醜惡本性的上演。”

有人稱宮崎駿是理想主義者,這不僅是他對于戰爭的態度,更表現在他對作品的堅持。

理想主義

爲什麽多次隱退又複出的宮崎駿,總能受到大家的理解?

因爲他身體不好,每部作品又會傾盡全部心血,以至于完成之後,總想就此罷筆,可一旦閑下來,又忍不住拾起熱愛。

《千與千尋》只有不超過2小時的動畫時長,宮崎駿卻繪制了11萬張畫稿。

影片中一個龍從牆上掉下來的場景,宮崎駿仔細研究蛇與壁虎從牆上掉落的瞬間。

“蛇並不是滑下來的,而是保持著彎曲整個掉下來的。”

影片中小千餵小白藥丸的簡單鏡頭,宮崎駿也去附近的獸醫院,多次觀察寵物餵藥的過程。

就連後期配音的一個音調,宮崎駿也親自指導,反複引導調試。

《起風了》中,有一個地震中,人群四散的畫面。

只有4秒的動畫,出場的只是無關緊要、沒有姓名的背景人物,但宮崎駿卻帶領團隊花了一年零三個月,將每個人物的神態刻畫得真實細致。

或許,宮崎駿動畫的真實感,便來自于他對細節近乎苛刻的的細致刻畫。

《幽靈公主》裏,主角阿西達卡佩戴著防山蛭的頭巾身上還配備著手甲、綁腿、刀、弓箭和箭袋等裝備。

鹿受到驚嚇時,身上平時垂順的白毛,會小幅度立起,蕩漾般炸開。

如今,智能技術成爲許多動畫從業者的有力臂膀,宮崎駿卻堅持手繪,笨拙地使用最原始的方法,像一位手工匠人精心雕琢自己的稀世珍寶。

爲了一個草木搖曳的場景,宮崎駿可以繪制出一棵樹上百個不同角度的樹葉。

他也會來回調整鏡頭上百來次,只爲調整一個一閃而過、毫不起眼的光影變化。

影片裏,宮崎駿用溫暖明快的色調,搭建出一個純真夢幻的童話王國。

現實中,他也搭建了吉蔔力主題公園,讓大人和孩子從複雜的現實中抽身而出,感受片刻的治愈和溫暖。

在建造時,宮崎駿便要求,不能傷害原本的任何一棵樹木,“要與自然商量著來”。

吉蔔力主題公園裏沒有大型娛樂設施,也沒有真人假扮的玩偶,像是一個溫柔的夢想王國,你不需要拍漫長的隊去坐過山車,而是徒步走過《龍貓》《千與千尋》等電影裏的場景,感受童話世界的驚喜。

角落裏,到處藏著路過的小精靈,只有永懷童心的人,才會看到。

“要活得像一個真正的人”

滿頭白發的宮崎駿,依舊懷有一顆童心。

紀錄片裏,他會每天早上將一只假羊放到窗外,因爲這樣從樓下路過的幼兒園小朋友,擡頭便能看到。

晚上他會將小羊“收”回來,還不忘對它說一句:“辛苦了”。

窗前有鳥兒來“拜訪”,宮崎駿會親切問好:

“嘿,小灰灰。”

感受生活罅隙裏的純真和浪漫,或許這是宮崎駿童話世界裏的養料來源。

但相比用奇幻的想象力造夢,宮崎駿作品裏更打動人的地方,在于他將複雜的人生哲學,藏在溫柔美好的故事裏。

每個看過宮崎駿電影的人,都會感受到其中的治愈和力量。

《千與千尋》的背景設定爲日本經濟大蕭條時期,泡沫經濟催生的建築,成爲荒廢的旅遊區。

小千的父母在海量美食前不知滿足,變成了豬。

這隱喻著人面對物欲橫流的世界時,由于貪婪和墮落,而被吞噬與迷失。

《幽靈公主》裏,白狼養大的人類女孩阿桑,勇敢對抗著破壞森林的城主幻姬。

如宮崎駿所說:

“所謂人類和自然的關系,其實可以用因果報應來形容。”

當人類失去對自然的敬畏,大量砍伐森林獲取燃料,終將自食其果。

拯救父母與夥伴的小千、手持長矛反抗侵略者的幽靈公主……

宮崎駿的作品大多以勇敢少女作爲主角,他也創造過許多超前、獨立的女性角色。

《魔女急宅便》裏,系著紅色蝴蝶結的魔法少女琪琪,在陌生城市生活,利用飛行能力幫助他人,結識朋友。

《風之谷》裏,一頭紅發的公主娜烏西卡,腰上配劍、背上扛槍,富有悲憫和智慧,憑借勇敢和善良拯救了自己的國家。

《天空之城》裏,被脅迫的女孩希達,逐漸成長爲敢直面子彈的“解救者”,爲了阻止戰爭的蔓延,不惜毀滅自己的空中家園。

在宮崎駿的畫筆下,她們勇敢堅毅,不膽怯不慌張,不是依附人的角色,而是成爲世界的拯救者。

反對戰爭、保護環境、歌頌女性,始終是宮崎駿作品裏的議題。

他的作品像是現代生活的一記溫柔提醒,現實中,宮崎駿也積極承擔起社會責任感。

他反對日本開發核能,曾在工作室吉蔔力挂出布條表示:“吉蔔力不用核電制作電影!”

他堅決選擇購買其他沒有用核電發電的電力,還致力于參加廢核運動。

2003年,《千與千尋》斬獲奧斯卡獎,這本是別的導演望塵莫及的殊榮,宮崎駿卻拒絕出席頒獎典禮,只因——

“不想去一個正在轟炸伊拉克的國家。”

日本發布會上,宮崎駿公開督促安倍晉三承認曾對中國發動侵略戰爭,並針對給中國人民造成的巨大痛苦進行深刻反省。

如他所說:

“現在一部分日本人希望忘記曆史,但日本當年發動侵略戰爭行爲絕不允許被遺忘,更不容否認。”

不僅如此,宮崎駿多次批評日本政府抹去“二戰慰安婦”事實的做法,指責他們“必須明確道歉並妥善賠償”。

不顧他人的輿論施壓,堅定、客觀地談論民族的錯誤,這是宮崎駿的正義和責任感。

如今,82歲的宮崎駿患有心髒病,身體大不如前,他總感覺自己“就像用高壓鍋都煮不出湯水了,只能榨出一灘黑水。”

更打擊人的是,陪伴他並肩創作的夥伴,也一個接一個離開人世。

幾次宣告退休的宮崎駿,依舊執拗地用著手繪的形式,爲著永不褪色的動畫夢想努力。

有人調侃他:按照這種方法,很可能分鏡剛完成,他就去世了。

宮崎駿卻爽朗笑笑,對于他而言,追逐熱愛直到死去,這不算遺憾反而是一種圓滿。

就像NHK爲他的紀錄片所起的名字:《永遠不會結束的人——宮崎駿》。

沒有人知道,近期這部《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之後,宮崎駿是否會再次宣布“退休”,過段時間再“打臉”回歸。

又或者,這將是他真正的封山之作。

電影上映時,宮崎駿說道: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並沒有寫如何改變時代才好之類的話。我想,它想傳達給讀者這樣的信念——無論時代如何困難、殘酷,都要活得像一個真正的人。”

粗糙的現實中,宮崎駿用絢爛浪漫的夢幻童話,爲無數人的童年鑲上溫暖的金邊。

喜歡宮崎駿的人,即便長成大人,內心也依舊是懷有童心、善良溫暖的少年。

點個「在看」,感謝宮崎駿的作品,給予我們真善美的啓迪,讓我們始終有愛與希望的勇氣。

也願宮崎駿老爺爺持續上新,期待新作品引進中國!

0 阅读:36

視覺志

簡介:你陪著我的時候,我沒羨慕過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