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銜將軍程子華打仗排第一,爲四野貢獻20萬大軍,爲何卻沒授軍銜

莫地方 2024-05-11 09:04:40

1955年9月27日下午5時,新中國第一次大授銜在中南海懷仁堂舉行,毛主席將新中國的元帥授予朱老總、陳老總、羅帥等七人,至于大將、上將、中將、少將等軍銜由周總理負責授予粟裕等在京將官,在這之後國防部舉行了校官授銜儀式,這次授銜由彭老總負責授予在京校官,這次新中國大授銜總共有1360名將帥被授予軍銜,同時還有34643人被授予校官及61.1萬人被授予准尉以上軍銜。

之所以會舉行這次大授銜,根本原因就是爲了表彰這些爲新中國奮鬥多年的革命先輩的榮譽。

然而,這次大授銜不是所有的將帥都被授予軍銜,這些未被授予軍銜的將帥多數是因爲離開軍隊,轉到地方或者行政崗位工作,而當時的規定是離開部隊,不在部隊的沒辦法授予軍銜。

解放戰爭全國十九個兵團中有高級指揮官十八人參與了大授銜,這當中有一人是元帥,四人被授予大將,十九人被授予上將,三人是中將,從中可以看出,如果能在參與1955年大授銜的話,最低都是中將,可謂群星璀璨。

1人授元帥軍銜:被授予元帥軍銜的是第18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徐向前。

4人授大將軍銜:第2兵團司令員許光達、第4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陳赓、第12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蕭勁光、第19兵團政治委員羅瑞卿被授予大將軍銜。

19人授上將軍銜:第1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王震、第3兵團司令員陳錫聯、第3兵團政治委員謝富治、第5兵團司令員楊勇、第5兵團政治委員蘇振華、第7兵團司令員王建安,第8兵團司令員陳士渠、第9兵團司令員宋時輪、第10兵團司令員葉飛、第10兵團政治委員韋國清、第13兵團政治委員蕭華、第14兵團司令員劉亞樓、第15兵團司令員鄧華、第15兵團政治委員賴傳珠、第19兵團司令員楊得志、第20兵團司令員楊成武、第21兵團司令員陳明仁、第22兵團司令員陶峙嶽、第22兵團政治委員王震、第23兵團司令員董其武。

3人授中將軍銜:第9兵團政治委員郭化若,第14兵團政治委員莫文骅、第21兵團政治委員唐天際。

比起其他戰友,原十三兵團司令程子華沒有獲得任何軍銜,而他沒有獲得軍銜的根本原因,就是因爲他已經離開部隊,來到地方工作,也是這個原因存在,讓作爲十三兵團司令程子華沒能被授予軍銜,除了程子華還有第2兵團政委:政委王世泰、第7兵團政委譚啓龍、第8兵團政委袁仲賢、第20兵團政委李井泉、第23兵團政委高克林。

從這點可以看出,如果程子華能繼續留在部隊,以他在解放戰爭時期的職務和曾經的功勳,最低也是上將,高的話可能是大將,那麽是什麽原因,讓他離開了軍隊,說起程子華將軍離開軍隊一事,不得不說起他在解放戰爭時期,曾經指揮的一場戰役,那麽這場戰役到底是怎麽回事,今天來聊下這件事情。

1905年6月20日程子華生于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解州鎮一個貧苦家庭。

起初,程子華不姓程,而他之所以會姓程,主要原因就是姨母家沒有子嗣,這讓程子華的母親將他過繼給姨母,就這樣程子華從姓蘇改爲了程姓。

相比于原生家庭的貧苦,姨母家庭的還算可以,也正是因爲如此,程子華有了受教育的機會,于是到了讀書的年齡程子華先是進入私塾讀書,接著又進入模範國民小學學習。

在這期間,程子華深刻的到只有學習才可以改變命運,所以當姨母提出來讓他休學幫助家裏生意的時候,程子華拒絕了姨母,拒絕歸拒絕,但是如何延續接下來的學業成爲了難題。

在這個關鍵時刻,閻錫山在山西全省建立貧民高級小學的消息傳出,這讓程子華看到了希望,于是他努力刻苦學習,很快考上了這個學校,就這樣他依靠自己努力,得到了一次寶貴的受教育機會。

然而,不久後五卅運動爆發,讓程子華對我黨産生了認可,之後他又進入了山西太原國民師範學校就讀,在這裏程子華接觸到了革命思想,並認可了革命思想,于是他在1926年的時候加入共産黨,加入我黨後,程子華決定投筆從戎成爲一名軍人,很快他考入了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學習,在這裏他接受了系統的軍事軍校,爲之後管理軍隊和作戰奠定了牢固的基礎。

從黃埔軍校畢業後,程子華參加了廣州起義,而他也憑借出色的發揮,被國民黨重用,而後國共合作破裂,程子華回到了中央。

回到中央的程子華,相繼擔任了紅三十五軍第三0七團團長獨立第三師師長,紅五軍第四十師師長等職務,並率部參加了第二次和第五次反圍剿。在反圍剿戰鬥間,由于程子華的指揮能力十分出色,程子華被授予了二等紅星勳章。

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大部隊准備長征前,程子華擔任紅25軍軍長,徐海東爲副軍長,吳煥先則是政委。從徐海東擔任程子華的副手可以看出,那時候的程子華在我軍當中已經有較高的地位,所以徐海東才會主動辭去軍長,擔任程子華的副手。

1934年11月紅25軍開始長征,只有3000多人,而後部隊開始了艱苦卓越的長征後在10個月後總算抵達了陝北,當部隊抵達陝北後統計人數的時候發現總人數居然達到了3400多人,這讓兄弟部隊及毛主席對其大爲贊賞。

紅25軍抵達陝北後,被整編爲紅15軍團,程子華擔任紅15軍團政委,自此程子華成爲了軍團幹部,而那時候擔任這個職務的有林總和劉帥,從這裏可以看出那時候的程子華在我軍中的級別。

抗日戰爭爆發後,程子華擔任冀中軍區政治委員代理司令,後兼任冀中區黨委書記等職務,從程子華所擔任的職務可以看出,那時候的程子華無論在軍隊還是我黨內部都有很高的地位。在抗日戰爭期間,程子華多次和日寇激戰,並獲得勝利,鞏固了冀中根據地。這期間的程子華雖然沒有在八路軍或者新四軍內部任職,但是他憑借自己的努力,也打出了一片天下,期間他認爲可以在冀中采用地道戰,這個作戰方式也被采用,最終爲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卓越貢獻。程子華在抗日戰爭所做出的貢獻和他所擔任的職務,完全有資格讓他被授予大將。

抗日戰爭勝利後,程子華來到了東北工作,在這裏他全力配合林總,打好東北戰場的每一戰,這些戰役中,最爲出彩當屬塔山戰役,作爲最高指揮官之一的程子華抵住了壓力,成功率領東野第二兵團和兄弟部隊取得塔山戰役的勝利。塔山戰役的勝利,爲遼沈戰役最終勝利,奠定了牢固基礎。

而後,東野第二兵團被改編爲第十三兵團,程子華也成爲了十三兵團司令,從程子華的履曆來看,他在紅軍時期相繼擔任過紅25軍長,部隊抵達陝北後,程子華又是15軍政委等職務,抗戰時期又是冀中軍區政治委員及代理司令,然後在解放戰爭時期,又是兵團司令,從程子華的經曆可以看出,他完全有資格被授予大將,就算不是大將,最低也要上將,然而在1955年大授銜的時候並沒有被授予將官,而之所以沒被授予將官,不得不說起平津戰役時期密雲戰役。

遼沈戰役結束後,傅作義判斷我軍翟少需要經過三個月的休整才可以入關,所以他才敢放心讓郭景雲35軍支援正被我楊成武部攻打的張家口,毛主席在知道這個情況下,也做好了相關部署,打算全殲郭景雲35軍,讓傅作義放棄一切幻想。

但讓傅作義想不到的是,程子華和黃志勇已經率東野先遣兵團秘密入關,執行堵截傅作義向東撤退的任務,這時候他們已經抵達密雲的時候,程子華覺得密雲是部隊的後路,所以只要能拿下密雲,就可以避免最糟糕的情況發生,同時根據情報顯示,密雲只有一個保安團,于是程子華決定以最快的速度拿下密雲,而毛主席當初給程子華的命令是他的部隊繼續前進,將進攻密雲的任務交給後續部隊。

本以爲這場戰鬥只有幾個小時,想不到打了三天,程子華的部隊之所以打三天,主要是出現了情報錯誤,因爲這時候密雲城的保安團是三個而不是一個,這完全超過了程子華的預期。

在沒有搞清楚城內部署的情況下,讓部隊進攻密雲,這一戰雖然最終獲得勝利,也拿下了密雲,可也讓郭景雲感覺到情況有些不對勁,從而逃離我軍的包圍圈,好在鄭維山部及時出現,成功幹趴郭景雲最終讓傅作義失去了35軍這個依靠。

這場戰鬥結束後,程子華遭到了毛主席的嚴厲批評,程子華對此也十分後悔。

可由于程子華是我軍一員得力戰將,所以他雖然遭到了毛主席的批評,可他依舊率部南下參與解放全國的重責。

渡江勝利後,程子華部隊參與了解放湖南的戰役,在這期間程子華接到了調令,讓他前往自己家鄉山西擔任省委書記,兼省軍區司令及政委,就這樣程子華脫掉了軍裝來到地方工作,後來等山西穩定後,程子華又調任全國供銷總社主任。

關于密雲戰役其實還有一個說法,這個說法,就是當初程子華就派了一個縱隊進攻密雲,其他部隊則是按照原定計劃繼續合圍35軍,則他僅是順手拿下了密雲。

而後,程子華不僅配合二楊全殲35軍,同時還把傅作義派來的2個軍的援軍打殘,由于這一戰打的十分不錯,讓程子華和其他兩個參戰兵團都受到了中央的表揚。

程子華之所以會離開部隊,根本原因就是全國解放後,需要的大量幹部參與到各地建設,那期間有不少優秀幹部離開了軍隊,這些人中有周總理、鄧公、李先念和陳老總。

1955年大授銜前,中央有這樣一個規定,就是離不開部隊到地方工作同志不授銜,不少老同志也十分理解中央決定,于是一些原本有資格授予軍銜的革命功勳,放棄了原本軍銜,最後大授銜公布的時候,除了陳老總以外的多位革命功勳都沒有被授予軍銜。

程子華也是因爲這個原因沒被授予軍銜,這對于他雖然有一定遺憾,可他並沒有灰心,而是全心全意投入新中國的建設,之後程子華還擔任過商業部長和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要職。

對此,你們有什麽想法?

0 阅读: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