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不太熱?4月飛雪是地球降溫預兆?NOAA:拉尼娜恐6月回歸

鋤禾園 2024-05-05 23:06:06

一直有“人間最美四月天”的說法,也就是說,今年的四月春風本該輕拂大地,卻意外地帶來了紛紛揚揚的雪花,這片古老的土地仿佛在一夜之間被時光倒流,重返了冰冷的冬季。這場雪其實剛過去沒幾天,就在河北的塞罕壩林場,銀裝素裹,仿佛披上了一層潔白的嫁紗,但這份美麗卻帶著一絲悲涼,那是對氣候無常的無奈歎息。

同時,內蒙古的草原,原本應該返青的農場上的草地,更是被大雪覆蓋得嚴嚴實實,孩子們期待的戶外課堂被迫暫停,那銀白的世界雖美,卻帶著一種讓人心痛的沉寂。這四月飛雪的景象,不僅僅是自然界的奇觀,更是大自然對人類無度行爲的一次沉痛警告。

這些降雪事件不僅令人驚訝,也讓人不禁猜測:這是否是地球降溫的征兆?

事實上,這一波降雪確實較爲強烈,已經是春天的最後一個節氣,馬上就立夏了,這個時候暴雪的頻頻出現,讓人不得不思考其背後的氣候原因。

可局地暴雪,也有局地卻在高溫中。在中東部大部,氣溫一躍回到了30度以上,而更南方,則穩穩地出現了近40度的高溫,一副提前入夏的氛圍。

一方面是暴雪,一方面是高溫,這反差就有點大了。而且下暴雪的地方既不是新疆西藏這種高山冰川地貌,也不是維度最北的漠河,而是在河北。這樣很多人在忍受著高溫炎熱天氣的同時,心中實在難以理解。明明已經接近入夏,卻又一下子像是回歸冬季,這難道還不是氣候異常的表現嗎?

在這波降雪的背後,我們首先要明確的是,全球變暖的趨勢仍在持續,並且愈發嚴峻。根據世界氣象組織的報告,2023年已成爲有記錄以來最暖的一年,而近10年也是曆史上最熱的十年。

在這一大背景下,爲何還會出現四月飛雪的異常天氣呢?這背後涉及到一系列複雜的氣候因素。其中,厄爾尼諾現象和拉尼娜現象是兩個重要的氣候因子。厄爾尼諾現象具有增溫效應,而拉尼娜現象則相反,會帶來降溫效應。

據NASA和NOAA的聯合報告,盡管2021年出現了拉尼娜現象,但全球平均氣溫仍然高達14.7攝氏度,是迄今爲止最熱的拉尼娜年。而過去8年,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8年。這些冰冷的數據告訴我們,全球變暖的趨勢並未因某些短暫的降溫現象而減緩。

換句話來說,全球變暖的確存在,甚至可以說是轟轟烈烈。以去年的數據來看,2023年7月,意大利的峰值溫度爲48.2度,北非國家突尼斯達到了創紀錄的49度,摩洛哥達到了50.4度,阿爾巴尼亞達到了49.2度。這些地方的溫度都創下了當地當月的最高溫度記錄。

而在厄爾尼諾現象之上,還有一個相對降溫的氣候現象:拉尼娜現象。

最新數據顯示,在2023年11月到12月,厄爾尼諾現象達到2.0度峰值之後,厄爾尼諾-南方濤動的只要檢測指標都在穩步的下降,目前可以肯定的說,這一氣候異常值一直都在穩步下降中。除此外,另一個重要指數Niño-3.4也在下滑。有科學家預判,在6月前,厄爾尼諾現象會轉爲消失。

而6月之後,形成拉尼娜現象的可能性會升到60%以上,到了秋季和初冬,拉尼娜現象的概率會高達85%。這也就意味著拉尼娜現象6月會回歸,並在繼續的幾個月裏緩慢呈現出變化來。

不過,雖然拉尼娜現象帶來的“降溫效應”的確存在,但這種現象也只是正常的調整過程中的變化,並非持久性降溫。只是說這種降溫能對減緩全球氣溫的上升,並非扭轉和阻止全球變暖的長期趨勢。大家期待值別太高!

同時,伯明翰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海洋雲增亮(MCB)技術雖然可以通過增加雲量來發揮降溫效果,占降溫效果的60-90%,但這僅僅是作爲一種臨時的緩解手段。MCB並未解決人類活動産生的溫室氣體導致全球變暖的根本原因。

講這麽多,無非是說我國四月飛雪,和正在降溫的地球沒啥直接關聯,畢竟拉尼娜只是有這種趨勢,還沒出現呢。

四月飛雪的原因何在?氣候學家的研究給出了答案。這主要是由于春季冷暖空氣相對活躍,當冷空氣強度較大時,與暖濕氣流相遇便容易形成降雪。只要氣候條件合適,在什麽月份都會有降雪的可能性。畢竟在2023年,還出現過6月飛雪呢。不過也不得不承認,盡管這一現象在往年也時有發生,但今年的強度和範圍都顯得異常。

雖然四月飛雪的現象令人驚訝,但並不意味著地球即將降溫。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我們需要更加關注氣候變化帶來的各種影響,並采取相應的措施來應對這一挑戰。

1 阅读: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