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大事年表4

識上善看曆史 2024-03-26 18:17:50

30.魯哀公七年,公元前488年,孔子64歲

此後五年時間,孔子定居衛國。

魯國臣服吳國

本年吳王夫差帶領吳軍北上,欲先壓服宋、魯,再迫齊稱臣,掌握中原東部以後,再與晉國一決高下。

吳王夫差率軍北上,與魯哀公會晤,要求魯國提供“百牢”典禮。

季康子推動魯國伐邾。

31.魯哀公八年,公元前487年,孔子65歲

吳王夫差不滿魯國伐邾,率軍伐魯。魯國示弱臣服,雙方盟誓。

吳撤軍。

32.魯哀公九年,公元前486年,孔子66歲

爲了稱霸中原,吳王夫差下令開鑿從蘇州至長江,長江至淮河的運河,由淮河順泗水而上可達魯國,成爲後世京杭大運河的前身。魯哀公十年,公元前485年——孔子67歲

33.魯哀公十年,公元前485年,孔子67歲

吳王夫差攜仆從國魯、邾、郯伐齊。

齊國貴族殺死齊悼公,簡公繼位。吳軍撤回。

34.魯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孔子68歲

齊軍伐魯,冉有主張迎戰。魯軍在曲阜郊外擊退齊軍。孔子的學生冉有、子貢成爲魯國的主力。

吳王夫差趕來救魯,與魯軍一起伐齊,在艾陵擊敗齊軍。吳齊艾陵大戰,讓魯國人真正見識了什麽是真正的戰爭。相比之下,孔門弟子們抗擊齊國的郊之戰更像一場團體遊戲。

吳國的霸主地位不容質疑,魯國不敢再有什麽非分之想,只能安心在南蠻的保護傘下過日子。至此,孔子爲相時代的外交格局已經徹底翻轉了,唯一保留的,是魯國和衛國的親密關系。

季孫氏之前想用孔子幫助三桓打擊當權的家臣。但是,孔子想提升公室的實力,因此季孫氏將孔子逼走周遊列國,艾陵之戰後,孔門弟子在魯國及季氏家族供職的弟子比較多,爲了拉攏這些人,此時的季氏家主季康子決定把孔子從衛國請回來。爲此還驅逐了當年制造冤案的公族成員公華、公賓、公林等人。

本年孔子的孫子孔伋出生。此次回到魯國以後,再未離開,直至去世。

35.魯哀公十二年,公元前483年,孔子69歲

孔子回到魯國以後,被季康子奉爲國老,列席朝會,無具體職務。

本年魯昭公夫人薨,孔子前往悼念。

衛國屈服于吳國。

孔子的兒子孔鯉去世。

36.魯哀公十三年,公元前482年,孔子70歲

晉、吳達成中分霸權,猶如晉、楚之間的關系。越王勾踐乘機伐吳,夫差倉促班師。

37.魯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孔子71歲

孔子停止編寫《春秋》,此工作可能由其弟子繼續。陳成子(田常)殺齊簡公,立齊平公。孔子弟子宰予可能死于此次動亂。孔子要求三桓討伐陳成子,未果。

本年顔回卒。

38.魯哀公十五年,公元前480年,孔子72歲

魯國與齊國和好,子服景伯爲正使,子貢爲副使。這是承認陳成子掌控齊國的現實。

孔子在魯國。

39.魯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孔子73歲

衛世子蒯聩潛入衛都,驅逐了他的兒子

衛出公,即位,爲衛莊公。孔子弟子子路死于此次事變。

衛出公逃亡魯國,又到齊國。

四月,孔子卒。魯哀公發文吊唁。子貢率衆弟子服喪。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