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樓向彭德懷彙報工作,連喊幾聲報告彭德懷拍案而起:叫喚什麽

曆史典錄 2024-04-26 12:04:33
前言

彭老總作爲一代元帥,戎馬一生,而劉亞樓作爲空軍司令員同樣出彩,一次,劉亞樓向彭德懷彙報工作,連喊幾聲報告後,卻無人應答,沒曾想卻遭到彭德懷的不耐煩,他拍案而起說道:

“劉亞樓,叫喚什麽?”

這是什麽情況?彭老總爲何面對劉亞樓的報告而拍案而起呢?他們二人之間又有著怎樣的情感呢?

急人民之艱辛,元帥克勤克儉

建國以後,由于工作需要,彭德懷住進了中南海,他,作爲南征北戰,戎馬一生的元帥,爲新中國的人民解放事業立下了赫赫戰功,爲發展人民軍隊嘔心瀝血。

在硝煙彌漫的戰爭年代,他不知吃了多少苦,受過多少難,革命勝利了,新中國成立了,他和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無可厚非地應該在生活上享受了一些優厚的待遇。

可是,彭老總仍然堅持他的生活准則,雖然現在條件好了,但是國家還是很窮,人民還是不富裕,條件好了也要節約,所以他現在身居中南海,生活卻仍然過得十分清苦,那一件件往事,在他身邊工作過的同志們的心中留下了永久的記憶。

在中南海,他在食堂就餐,爲了不浪費一滴剩飯剩菜,他就把飯打回家吃,要是剩下一點飯菜,就囑咐工作人員留下,下頓飯熱熱又吃。

如果下頓餐見不到剩飯剩菜,他就會嚴肅地批評工作人員:

“剩飯不能倒,條件好了也要節約。”

他對自己的穿著,要求樸素得近乎苛刻,尤其是內衣內褲,經常是穿了補,補了在穿,很少允許去買新的,他平常上班穿常服,下班後穿中山裝便服和布鞋,

只有參加外事活動時才按規定穿上禮服和皮鞋,回家後他就馬上脫下來保存好,他經常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說:

“過去,我們節約每一個銅板是爲了支援革命戰爭,現在節約每一分錢是爲了支援國家經濟建設”,他時時都注意精打細算,從不准亂發一分錢。

1957年他出國訪問,有關部門按規定發給了服裝費,他僅僅做了必要的便服外,剩余的錢要求全部退還給公家,工作人員看見他衣服實在太少,建議他做兩件,他毫不客氣瞪大眼睛看著他說:

“不花自己的錢,你們就是不心疼。”

妻子浦安修在一旁聽到他這麽一說,本來希望他把這件破的不像樣的毛衣換一換,也就不敢吭聲了,她悄悄地爲彭老總上街買了一件,誰知彭德懷穿上一邊脫一邊诙諧地說:

“花錢買來一件緊箍咒,穿不得,穿不得!”

然後旁邊的工作人員一直堅持勸他再買一件,他卻堅持說:

“出去是爲了工作,又不是搞服裝展覽,舊毛衣穿在裏面怕什麽呢?”

聽彭德懷這麽一說,誰也不敢再說什麽了。

彭老總經常對身邊的人說:

“我多幫助他們一些,就可以減輕政府一點負擔”,

所以他一生都是這樣節衣縮食的過日子,時時想著國家和人民。

不僅如此,中南海的交通科按照中央的有關規定,爲一批首長配備了新車,也按規定給彭德懷配備了一輛新大吉斯車,當司機把車開到彭德懷的住所中南海永福堂旁邊時,警衛參謀景希珍高興極了,輕輕地撫摸著車身對司機說:

“這車子真神氣,恐怕是高級的轎車吧!”

司機高興地說:“彭老總坐上這輛汽車,確保暢通無阻”,正好彭德懷那天要外出,景希珍立刻跑進屋裏對他說:

“首長,來,出來,撥給你的大吉斯開過來了,車子漂亮極了。”

他以爲彭德懷也會高興地出來看看車子,誰知,他坐在那裏一動不動,頭也沒有擡,說:

“你看著就好,你去做嘛!”

景希珍仍調皮地說:

“我?我沒有那個資格,不過,你要是換了這輛車,我當然也可以做。”

彭德懷很生硬地說:

“我早就講過了,反正我不換。”

景希珍聽後,馬上解釋道:“哎呀,這車子也不是光給你一人換的,人家都有嘛。”不解釋則已,一解釋彭德懷就生氣了,板起面孔說:

“換什麽車呢,我現在坐的車不就是很好嗎?小景,我問你,你知道這些車子是怎麽來的嗎?那都是用豬肉,水果換來的呀,換一輛車子,不知要用勞動人民的多少血汗錢,祖國剛剛解放,咱們的工業還很不發達,農業又很落後,有輛車坐就不錯了,我現在坐的這車子,外面好多人還坐不上了。”

他堅決不肯換車,景希珍與司機都奈何不了他,司機苦笑一聲搖了搖頭,只好把新車開走,將舊車開回,彭德懷才上車外出了。

從此以後,彭老總不管到了哪裏,都是坐著他這輛舊吉姆車,誰也不敢再給他換新車了,因爲他們深深知道,國家和人民在彭德懷心中的位置永遠都是不會改變的,永遠都是第一位的。

而彭老總對于稱呼也是如此的“隨便”,甚至彭老總卻顯得不耐煩,拍案而起……

劉亞樓連喊報告,彭德懷卻不耐煩

新中國成立後,彭德懷任命爲國防部部長,在朝鮮戰場上,彭德懷和劉亞樓的交集開始密切,當時劉亞樓任命爲共和國第一空軍司令,組建志願軍空軍,劉亞樓請示毛主席下命令,空軍早日參戰,而彭老總起身,堅定地看著劉亞說說:

“空軍司令官,我等著你的空軍呢!”

衆人齊刷刷地把目光集中在劉亞樓的身上,劉亞樓胸脯一挺,語氣铿锵:

“請彭總放心,不論蘇聯空軍出動時間早晚,我們空軍都要克服千難萬險,盡快拉上戰場。”

之後,劉亞樓不負衆望,組建志願軍空軍,三次在朝鮮戰場悲壯北上,成爲朝鮮戰場上的“雄鷹”,爲抗美援朝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回國後的劉亞樓任命爲空軍總司令員,是彭德懷的部下,因此他經常去彙報工作,一次,時任空軍司令員的劉亞樓向國防部部長彭德懷彙報工作,他走到彭老總的辦公室門口,大喊一聲:

“報告!”

沒曾想,彭德懷卻沒有回應,劉亞樓就連喊幾聲報告,仍然沒有回應,彭老總卻在裏面顯非常不耐煩,他拍案而起說道:

“劉亞樓啊,你在外面喊什麽報告,又不是不認識,進來就進來嘛!”

原來,當時我國正在學習蘇聯的模式,對部隊要求正規化,下級碰到上級必須行禮和喊報告,這些繁瑣的禮儀,讓彭老總十分不耐煩,他認爲這一切都是形式主義,破壞了優良的傳統。

彭老總一向如此,即使個人,他的一生中“家私”只有四件,

“一枚紅星獎章,八塊銀元,一支左手輪槍,一包離世資料。

在中南海工作時,他他一直將這四件東西珍藏在辦公室的保險櫃裏。”

對于這些榮譽,他曾滿懷深情地說:

“這不是我個人的榮譽,這塊獎章承載著無數英雄們的奮鬥精神,承載著對犧牲同志們的深深思念。”

彭老總作爲一代元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兩袖清風爲國爲民,他耿直勇敢無私,剛正不阿,心裏真正裝著人民。

11 阅读:2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