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敗走麥城,距馬超封地不過一二十裏,爲何馬超見死不救?

古城青衣 2024-05-07 19:59:36

關羽,作爲五虎將之首。

他的忠心和勇敢,在三國時期可是數一數二的。

過五關斬六將,斬顔良誅文醜,無人不曉。

這事兒之後,關羽的名聲一下就響了。

曹操想方設法要拉他入夥,可關羽心志堅定,再多的好處也沒能讓他動心。

但話說回來,關羽也是普通人,有弱點。

他負責守荊州的時候,跟東吳那邊的摩擦就沒斷過。

最後,矛盾激化。

公元219年,對關羽來說是個坎兒。

呂蒙帶兵打過來,荊州丟了,麥城也守不住。

自己最後也倒在了臨沮。

二爺這一走,“三國”的故事就像少了主心骨,顔色都淡了幾分。

“義忠貫日月,縱橫華夏喪敵膽;怨恨傾山河,敗走麥城失蜀魂。”

這些話,平實卻沉甸甸的,讓人聽了心裏不是滋味。

不過,細心的觀衆可能發現。

關羽敗走麥城時,距馬超封地臨沮。

不過一二十裏,同爲蜀漢五虎上將,馬超爲何見死不救?

一、馬超當時不在臨沮

要說馬超投靠劉備這事兒。

那可真是“帶著全家桶”。

人家不僅自己來,還打包了自家的精英小隊,外加羌人朋友圈裏的五星級好評。

簡直是自帶光環出場。

不過,到了蜀地,他沒想著搶占C位。

反而低調地選擇了“邊疆守護者”這個角色,大概是覺得保衛家園比當網紅更重要吧。

那時候,大將歸附。

總得有些實質的獎賞,封地往往是最好的證明。

可馬超的情況特殊,他在當地人心中的地位太過顯赫。

若是在附近分封,難免會讓人聯想到割據一方。

這對于新主劉備而言,是不得不謹慎處理的大事。

于是,異地封侯,成了平衡各方的最佳方案。

這樣的安排,雖然遠離了故土,卻也避免了不必要的誤會和紛爭。

馬超以大局爲重,默默接受了這份安排,沒有半句怨言。

然而,在劉備的帳下,馬超似乎總是處在一種微妙的位置。

他在戰場上,無疑是把鋒利的寶劍,多次爲蜀漢披荊斬棘,所向披靡。

每當戰鼓響起,他總是沖鋒在前。

但在更深層次的戰略決策中。

劉備似乎更傾向于,信任那些多年並肩作戰的“自己人”。

這種微妙的差別,讓馬超的角色顯得有些複雜。

他是戰場上的猛將,卻也是戰略棋盤上的一枚棋子。

話說這臨沮,好比是荊州大家族裏頭的小表弟。

地方雖小,卻也沾著點荊州的光。

關羽,那可是三國圈裏的大腕兒。

他的地盤上發個通知,小到芝麻綠豆大的臨沮也得跟著搖旗呐喊。

可偏偏這位馬超,身世顯赫。

伏波將軍馬援的後代。

名門之後,擱哪兒都是自帶光環的主兒。

給這麽一號人物安排個臨沮的小官兒,就好比讓一位奧斯卡影帝去跑龍套,心裏頭那份不甘心。

這“伏波將軍後代”的頭銜,聽起來響當當。

實際上在臨沮那地兒,也就是個聽起來挺美的空殼子。

馬超心裏明鏡似的。

這職位,虛得能吹泡泡。

于是乎,馬超幹脆一不做二不休,不去上任。

他沒去,自然也就談不上救援啥的,這事兒後來成了茶余飯後的談資。

如果馬超真的披星戴月趕往臨沮。

或許曆史,就得換個寫法。

退一步講,要是馬超真的收到了關羽那封“SOS緊急呼救信”,他會不會二話不說,提槍上馬,直奔荊州而去呢?

這事兒還真得從長計議。

要知道,馬超守的臨沮,就像是蜀漢版圖上的一顆微不足道的小珍珠。

兵馬少得可憐,別說組建個豪華救援團了。

再看看另一邊,呂蒙那可是帶著江東的“全明星陣容”,到處設伏,跟《孫子兵法》現場教學一樣。

馬超要是真的頭腦一熱,帶著臨沮的“雜牌軍”沖出去。

估計還沒等他,走出臨沮的“家門”。

後院,就已經被呂蒙的大軍“裝修”得面目全非了。

西蜀好不容易攢下的這點家底,經不起這麽折騰。

這麽說來,馬超的“袖手旁觀”。

其實是一種無奈的理智,是權衡利弊後的“忍痛割愛”。

二、兩人不對付

馬超和關羽。

這兩位五虎上將,如果比作是班級裏的兩位同學。

關羽,那可是劉備的“鐵磁”,倆人好得能穿一條褲子,這層關系就像是從小玩到大的發小。

外人想插一腳,難!

至于馬超,那可是被迫轉學來的插班生。

之前還在曹操那裏吃了虧,才“逃課”到了劉備這邊。

劉備一看。

嘿,這孩子雖然半路來的,但確實是個學習好、體育也棒的尖子生,不收白不收,于是馬超就這麽“插班”成功了。

可問題來了,馬超這插班生雖然成績優異,但畢竟不是“原裝”的。

加上關羽這“元老級”人物,眼裏揉不得沙子。

尤其對馬超這種“中途轉校還自帶光環”的新同學。

多少有點兒“你新來的吧?”的意思。

關羽對張飛、趙雲那可是兄弟情深,對黃忠老前輩更是尊敬有加。

唯獨對馬超。

哎,那眼神裏就差寫上“不服”二字了。

馬超這邊呢,心裏頭也是有本賬。

想我馬家世代行武,祖上還是伏波將軍,自己又是一身武藝,哪能受得了關羽那“老資格”的斜眼相待?

于是乎,表面上倆人見面還能點頭微笑,私下裏卻是各懷心思。

相互間那點兒小瞧,就像課間操場上不經意的碰撞。

雖然不至于動手,但空氣中彌漫的火藥味。

旁人一聞就知道,這哥倆,不對付。

三、有點兒“膨脹”了

關羽,這位武藝高強、忠義兩全的大將,身上卻也帶著點“傲嬌”屬性。

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有點兒“膨脹”了。

諸葛亮早早就給他量身定制了八字方針:“東和東吳,北拒曹操”。

字字珠玑,關乎蜀國生死存亡。

可關羽呢,就像是個聽不進勸的倔老頭。

明明手裏拿著通關秘籍,卻非要按自己的路數來。

他對待東吳的態度,就像對待不喜歡吃的青菜,總是挑三揀四。

不是今天給孫權臉色看,就是明天派兵敲打一番。

完全忘了“遠親不如近鄰”的道理。

這不,把東吳惹急了,新上任的呂蒙直接變身“狠人”,來了個“零容忍”,關羽這回算是踢到鐵板上了。

一代英雄,最終敗走麥城。

落得個“英雄淚滿襟”的下場,讓人唏噓不已。

一個時代的轉折

關羽這一走。

三國的劇本,突然就從熱血激昂的武鬥劇,變成了跌宕起伏的家庭倫理劇。

荊州,這個戰略要地,就像是一家子的存錢罐。

被隔壁熊孩子呂蒙,一不小心給摔了個稀碎。

這一摔,直接把諸葛亮在隆中喝茶時,精心策劃的“三分天下”藍圖,給摔得七零八落。

關羽的離開,對劉備來說,痛苦且無處訴說。

他一怒之下,決定給關羽報仇。

這心情可以理解,但沖動是魔鬼,結果自己也搭進去了,病倒在白帝城。

說好的兄弟並肩作戰,結果自己提前退了群。

張飛呢,本來就是急脾氣。

哥哥一走,更是急得直跳腳。

結果還沒等到報仇,自己就先一步去找二哥報到了。

諸葛亮接了這個“爛攤子”,心裏估計也是一萬個無奈。

他老人家開始了“北伐總動員”。

就像是天天加班的項目經理,一遍遍提交項目計劃書。

但每次都被甲方爸爸(魏國)無情駁回,搞得身心俱疲。

西蜀這公司,也在一次次的“加班”中,元氣大傷。

資金鏈(國力)逐漸斷裂,員工(士兵)士氣低落,眼看就要面臨破産(滅國)的邊緣。

關羽的倒下,引發了一連串連鎖反應。

就像是多米諾骨牌。

每倒下一塊,西蜀的心就跟著顫一顫。

曆史的車輪滾滾向前。

關羽的悲劇,不僅是一個英雄的隕落,更是一個時代的轉折。

讓人在感歎命運無常的同時,也不禁思考。

有時候,個人的選擇,真的能改變一個國家的命運。

1 阅读:808
评论列表
  • 2024-05-10 22:41

    那個時候馬超已經死了吧,就算沒死也是在惶惶不可終日

  • 2024-05-12 08:59

    知道什麽叫遙領嗎?

  • 提到關羽就是義氣,那麽有些毛病不是很正常嗎?說武力值爆表也排不了前幾,說統軍能力也沒有軍神之類的稱號,按照時間線來看老了不及當年勇也說得過去。

  • 2024-05-31 22:47

    見人就喊插標賣首,爲何要救[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