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鎮守漢中10年無人破,怎麽姜維一接手,連30天都守不住?

古城青衣 2024-05-14 21:05:54

同一個地方,不同的人守衛,竟然會出現兩種不同的情況。

到底是前者能力強?

還是後者的能力弱?

亦或者是形勢使然?

蜀漢偏安西南,諸葛亮以天縱之才,尚且無法完成一統天下的大業。

其繼位者姜維偏偏不喜歡安生,非要強行北伐。

這就好比一只螞蟻,非要以柔弱之軀舉泰山之重。

結果就是,重重的壓力折了腰。

魏延的策略

以守衛漢中爲例子。

魏延守衛漢中的時候,北方的曹魏,從來不能進攻分毫。

後來諸葛亮去世,換做姜維守衛,卻屢屢被攻破,連三十天都抵不住。

莫非真是姜維能力差?

魏延原來並不是劉備的部下。

他與關羽、張飛和趙雲不同。

在征伐漢中的時候,魏延跟隨劉備,在戰爭中逐漸嶄露頭角。

很多人都以爲,劉備會將漢中交給張飛,張飛自己也這麽認爲,但是結果卻大乎所有人的意料。

劉備竟然將這項任務,交給了魏延。

千萬不可小看這項任務。

劉備的識人之明,遠超諸葛亮。

就拿對馬谡這個人的評價爲例子,諸葛亮的見識就低了一些。

這可不是諸葛亮爲了所謂的人情世故,故意顯示。

軍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絲毫開不得玩笑。

大爭之世,往往以務實爲主。

以務虛爲主的國家,會早早地灰飛煙滅。

因此,魏延絕對有過人之處,他擔任了漢中的主將之後,並沒有急功近利。

《孫子兵法》有雲: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

魏延明白當前最重要的是保住漢中,而不是向外開疆拓土。

因此,他的作戰方針可以用八個字形容:

以守爲主,以攻爲主。

當北方的曹魏派兵來攻時。

他最擅長使用的戰略就是請君入甕。

先以餌兵爲誘,讓敵軍入我甕中,再以提前做好的伏兵攻擊,給敵軍一個措手不及。

如此一來,曹魏就會這麽評價魏延:此人用兵變化莫測。

何謂良將,其戰略眼光一流。

能攻敵人所不守,其守敵人所不攻也。

魏延的聲望,在蜀漢自然是水漲船高。

大爭之世,必須重視人才,劉備也給予了魏延厚望。

在關羽、張飛去世後,其地位僅次于諸葛亮。

《三國演義》雖然精彩,但是卻喜歡將人物臉譜化。

即人物的刻畫,過于簡單。

每一個人物都曆史中都是複雜的存在,沒有人活得像戲台上的人物。

簡單明了,愛恨分明。

人實際上非常複雜,複雜到根本難以簡單地用“好壞”和“善惡”這樣的詞彙來形容。

因此,小說中簡單地通過面相學。

直接給魏延定性,有反骨非常地簡單化。

當然,這是中國大部分古典小說。

最主要的描寫手法。

主打的就是一個未蔔先知,主打的就是一個泾渭分明。

只有這樣,才能到教化民衆的目的。

至于教化最根本的目的,自然是以愚黔首,來維護天下的穩定。

魏延只能說是這種制度的犧牲物,身在時代和文化背景中。

若不能跳脫出來,掌握主動權,最後自然會成爲犧牲品。

曹操,是跳脫出來的成功者。

善于品評人物的許劭給他的評價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一個“奸”字,就突出了反骨。

與諸葛亮對魏延的評價,完全可以劃上等號。

但是人家手中掌握了主動權,在漢獻帝面前可以贊拜不名,可以佩劍上。

魏延或許早就想走這一步。

奈何最後還是死于不善于籌謀,被馬岱一刀斬于馬下。

曾經的功業也隨之付于流水,變成了一場虛無缥缈的夢境。

姜維的難處

不知蜀漢的後來者在漢中的城樓上,會不會回想起曾經的主將魏延,那是他奮鬥了大半生的地方。

在那個地方,他也曾書寫過“忠義”,奈何卻始終被人懷疑。

時也?命也?

姜維,顧不得思索那麽多。

在他看來,當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北伐,費祎等人極力反對北伐,他們的理由也非常合理。

即國內空虛,若是再長期征伐下去,國家就會到了崩潰的邊緣。

姜維未嘗沒有思慮過。

只是有些事情一旦開弓,就不能再回頭。

蜀漢積貧積弱,民衆又偏重安逸,靠什麽國策來進行全國總動員?

一個國家要想維持下去,必須有一個核心的思想維持。

沒有核心的思想,這個國家就無法形成一個強大的合體。

漢武帝非常明白這個道理,及時地推行了: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以諸葛亮之智,不可能想不到這些。

他爲何選擇姜維做繼承人,除了看重其人的才幹之外,他明白此人也是一個聰明人。

蜀漢,不可能停止北伐。

一旦停止,連維護統一的核心思想就沒了。

北伐,就是讓全國百姓不忘記曾經的大漢王朝。

咱們這些人,曾經幫助漢高祖劉邦取得天下,如今被奸雄種亂了超綱。

如果我們都忘記了初心,大漢就真的進入了墳墓當中。

可惜姜維所處的形勢與魏延所處的形勢,完全不一樣。

曹魏蒸蒸日上,蜀漢卻日薄西山。

雙方的實力此消彼長,而掰手腕最考驗的就是最基本的實力。

其次,姜維在漢中的群衆基礎,不如魏延。

魏延畢竟在這裏經營多年。

有不少是他的故老親友,他不可能眼睜睜地看著魏延被殺,而內心沒有任何意見。

明面上,不能給其報仇。

暗地裏,自然會做出不少事情。

姜維在面對外有強敵,內有掣肘的情況下指揮作戰。

已然,失去了先機。

戰爭進行到後來。

或許他早就明白,這是一場必敗的戰役。

只是他無以報答,諸葛亮的知遇之恩。

他從曹魏一個邊城的主將,一躍而成爲蜀漢三軍主帥。

這些都是因爲諸葛老師慧眼識英,使他不至于埋沒在滾滾的曆史潮流之中。

試問哪根史筆,會記錄一個邊城的小將?

他不可能再次投降以保住個人的性命。

他唯有用生命,來護佑自己的精神信仰,這才是真正的死得其所。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