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死在落鳳坡的是諸葛亮,龐統,能打敗司馬懿嗎?

古城青衣 2024-05-02 21:19:55

劉備剛得荊州之時,亂象叢生。

龐統建議“逆取順守”。

即先攻取蜀地以防患于未然,然後就可以好好守住荊州。

只這四個字,便讓主公當場改變了想法。

回想起當初進軍西川之役。

諸葛亮,當時聽信了小人的挑撥。

將當年輔佐自己的黃忠、魏延二人打入了“冷宮”。

這等忠心耿耿之將。

竟遭如此冷遇,令龐統感慨良深。

然而,諸葛亮乃是一代英傑,他終于意識到當初決策的錯誤。

沒過多久,黃忠、魏延二人便被召回軍前。

很多人有個想法。

如果龐統當初沒有死在“落鳳坡”,誰更勝一籌?

得一人,可安天下

襄陽一帶,山清水秀,自古便是龍鳳之鄉。

龐士元乃當地一名讀書人。

雖非顯赫門閥,卻頗有些許才學。

作爲一個出身少年郎。

他從小就受盡了父母的寵愛與呵護,從未嘗過什麽艱辛滋味。

自小耳濡目染的優越感,身上自然而然地養成了一股傲氣和浮誇習氣。

年少時,他曾私下求教于司馬德先生。

那位名士見他孜孜不倦,便作此評:

“伏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

《三國演義》第五十七回,魯肅提到:

“此人樞機可並于孫、吳,謀略不減于管、樂。上曉天文、下知地理。”

言下之意,視他爲千載難逢的人才了。

後人說起龐統,總與諸葛亮相提並論。

殊不知,兩人的命運道路全然不同。

諸葛亮自幼飽讀經書,加之天資聰穎,很快便成爲一代奇才。

而龐統的成長之路卻坎坷多舛,幾度落魄,直到中年方參與逐鹿中原。

劉備得荊州後,龐統乃被征召爲副軍師。

起初他只是個助手,三馀年後尚未遇重任。

可每逢決策,龐統都能侃侃而談,其見解往往讓人眼前一亮。

可惜好景不長,不過數年後的一場戰役,龐統便爲劉備殉節。

臨終前,他對那位主公曾說過一番話。

雖無記載傳世,但定是其一生之得意之作了。

沖動,冒險

當初赴蜀之時,局勢撲朔迷離。

劉備原本抱有“同宗兄弟”之念,要以寬厚仁德招懷劉璋。

誰知這位表兄,卻成了外族強敵觊觎的目標,身陷重重包圍之中。

龐統雖然年紀不大,卻也看出了當下嚴峻的形勢。

他向劉備建言,不如乘勝追擊,一鼓作氣直搗黃龍,將劉璋趕盡殺絕。

這個主張雖然冒險激進,卻也切中了時弊。

可惜劉備過于審慎和仁厚,擔心鏟除同宗會引起民心動蕩。

終未采納。

此時,劉璋麾下部將張松,已暗中擁戴劉備。

他私下將密謀禀報給了龐統。

年輕的龐統志氣正盛,熱血方剛,認爲這正是一個翻手爲雲覆手爲雨的大好時機。

于是在龐統的慫恿之下,張松終于魯莽行事。

激怒了劉璋,遭到了毒手。

這一切的導火索,背後都有龐統的操控。

張松那封致命的密信,正是被他有意爲之,而讓其兄長無意間發現。

于是一場內讧,就這樣被挑了起來。

戰亂年代,英雄輾轉。

無數謀士才子折戟沙場,就連身懷絕世之才的龐統,也難逃此一劫。

回想起那驚心動魄的落鳳坡之役,不禁讓人感慨萬千。

當時局勢撲朔迷離,劉璋暗中已在雒縣一帶布下重兵,企圖給劉備一個措手不及的狠狠教訓。

伏兵見到那骠騎將至,就以爲是劉備的大軍到來。

于是紛紛張弓搭箭,猛烈射擊起來。

龐統身陷重圍,遭此狂轟濫擊,萬箭穿心。

而劉璋這一出行經,也給了劉備出兵的正當理由。

事後,劉備聽聞龐統的慘死消息。

淚流滿面,哀恸萬分。

這位知遇之臣,功績赫赫。

命卻隕于如此偶然的變故,令人扼腕歎息。

劉備最終也是借機一鼓作氣,征服了川中之地。

細讀《三國志》中關于龐統死裏逃生的記載,僅數語便草草帶過。

“進圍雒縣,統率衆攻城,爲流矢所中,卒。”

短短幾字,便概括了這位“鳳雛”悲慘的一生。

縱然過人之才,最終也難逃坎坷際遇的宿命安排。

曆史如織錦繡,往往淡淡數語,便已將英雄慷慨的一生抛之腦後。

但對龐統而言。

這份草草收場的遭際,恐怕也成了他心力交瘁的永恒唏噓吧。

智商高,情商低的謀士

所謂“鳳雛落坡“。

固然偶有外因,但最根本的原因還是他的性格使然。

龐統自知膽識過人,謀略超群,但同時也沖動常常會釀成大錯。

身爲副軍師,龐統當然明白人性中利己的一面。

即便是那仁君劉備,也只是被美化的表象而已。

建奇功立偉業,任憑誰來都不可能做到仁至義盡。殘酷無情的做派,往往也不失爲達成目標的一種有爲手段。

然而,龐統作爲一名謀士,最大的缺陷就在于直言無隱。

多多少少,缺乏些許圓滑世故的手腕。

那日在涪城筵席,面對劉備自我標榜的“仁德之君”。

他便直白戳穿了這份虛僞做作。

細想那時的情景,龐統依稀記得台上劉備當時的神情——先是愣住了,旋即連聲辯解。

主公,雖然對自己有知遇之恩。

但心裏畢竟也難免對自己的直言不諱,有所不快。

龐統作爲謀臣最大的弱點,就在于缺乏足夠的圓滑手腕。

論及謀略,他可以出類拔萃;

而一旦涉及人際交往,情商方面他就常常力有未逮。

他是一個智商高,情商低的謀士。

誰更勝一籌?

人若論智識才能,龐統可謂是天資出衆的一員。

那“鳳雛”的美名,用之不諱,一點也不爲過。

然而,放在諸葛亮這位“臥龍先生“旁邊比較。

高下立判,終究只能做個陪襯。

諸葛亮乃是出類拔萃的全能型人才,非但智謀過人。

而且閱覽廣博,識大體,曉大局。

他知曉世情人心,曉得權衡處置時疏時亢的分寸和節奏,堪稱完人。

相比之下,龐統卻偏沖率直,缺乏圓融世故的修養,顯得識見單薄。

在大軍之中,謀士只是主公麾下的一員幹將,其功過利鈍被主公所掌控。

但作爲主帥。

如諸葛亮那般,所面對的可不單只是部曲。

而是整個局面,需要治軍之才、理軍之術、打仗之智。

然而,龐統的性子過于鋒芒畢露,缺乏這種登峰造極的遠見卓識。

三國時期,魏國作爲當時最強大的一股勢力,其國力自然是數一數二的。

所以當年孫劉兩家,不得不結盟抗衡。

正說明了魏國實力之雄厚。

假設當時魏國的軍師司馬懿,全力備戰。

與曹魏對壘的將是劉備麾下謀士龐統,雙方一決高下,龐統很難取勝。

司馬懿是一位謹慎老到、穩健持重的謀臣。

他的計謀一向精密缜密、深不可測。

相較之下,龐統則個性較爲激進莽撞,常常會贻誤大機。

如果司馬懿故伎重演,謹小慎微、步步爲營。

龐統很難尋得突破口子。

但若龐統率先發難,反而可能中了司馬懿的暗算,從而失去主動權。

龐統雖有過人之處,但終歸還是遜色一些。

在這利弊權衡的大局中,穩紮穩打才是取勝之道,正是龐統所欠缺的。

0 阅读: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