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占有率排名第一的湘菜,爲何只是省級非遺?

湘菜人微報 2024-03-15 17:10:57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作者丨彪哥

尊重原創,拒絕一切未經授權的轉載

近期,湖南省文化和旅遊廳日前公布了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以及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其中包括湘菜烹饪技藝非遺名錄和傳承人代表名單。

原來,擁有二千多年曆史、市場占有率排名第一的湘菜菜系竟然只被列入省級非遺項目。

擁有十四個地州市地域的特色湘菜,只有區區數量列入。

至于湘菜非遺傳承人,更是鳳毛麟角。

目前,湘菜發展迅猛,飲食文化越來越重要,小菜系成爲餐飲發力點,湘菜非遺對行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起源漢朝、如今市場占有率排名第一的湘菜,究竟何時能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湘菜菜系源遠流長,

目前尚列爲省級非遺項目

根據公布顯示,湘菜菜系目前入選爲省級非遺項目名錄。

湘菜亦稱“湖南菜”,是湖南地方風味菜肴的總稱。長沙是湘菜的主發源地,從馬王堆漢墓出土的竹簡就記載了當時的湘菜烹饪方法,距今有二千多年,是曆史悠久的八大菜系。

近年來,湘菜熱度一路走高,迅速在全國開疆拓土,湘菜連鎖餐飲品牌在全國崛起,擁有數百家門店的餐飲品牌比比皆是,根據中烹協統計,目前以17.6%的市場占有率,躍居全國菜系第一。

湘菜曆史淵源悠久,目前發展態勢迅猛,未來潛力無限,在全國影響力巨大,但目前爲何還只是省級非遺項目名錄呢?離國家級非遺名錄還有多遠?

非遺菜品數量不多,

傳承人鳳毛麟角

湘菜之所以還停留在省級非遺項目,主要是因爲列入非遺的湘菜菜品數量有限,非遺傳承人還遠遠不夠。

目前,毛氏剁椒魚頭、火宮殿八大小吃、武岡鹵菜、永州血鴨、東安雞、三下鍋、湘潭腦髓卷、龍牌醬油……這些我們愛吃的美食,代代傳承,它們的制作工藝已經成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以紅燒肉、火焙魚爲代表的毛氏菜制作工藝,是湖南省第一批傳統工藝振興目錄,被列入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以八大小吃爲例,火宮殿傳統小吃是長沙地方風味的龍頭和代表,包括即臭豆腐、姊妹團子、龍脂豬血、三角豆腐、煮馓子、紅燒豬腳、荷蘭粉、八寶果飯。2009年3月,經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長沙火宮殿八大傳統小吃制作技藝被列入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湘菜曆史悠久,品類豐富,烹饪技藝獨特,但被列入非遺目錄的菜品數量不足二十道,顯然遠遠不夠。

相比于湘菜菜品,湘菜非遺傳承人更加鳳毛麟角。有王墨泉、許菊雲、張力行三位湘菜烹饪技藝非遺傳承人,火宮殿臭豆腐制作技藝傳承人何谷良,祖庵家菜烹饪技藝傳承人李俊傑,毛氏菜制作技藝傳承人毛桃芝,永州血鴨制作技藝傳承人趙海華,武岡鹵菜制作技藝非遺傳承人陳福元,以及衡東土菜非遺傳承人的文焱華,棲鳳渡魚粉制作技藝傳承人吳安英。

非遺傳承人,是湖南餐飲文化的重要承載者和傳遞者,掌握湖南飲食豐富的知識和精湛的記憶,是經典湘菜的守護者和傳承者。

小菜系成餐飲發力點,

傳承、保護湘菜非遺刻不容緩

湘菜作爲中國傳統飲食文化的代表,承載著豐富的曆史積澱和人文精神,通過傳承、保護到擴展,不僅可以促進當地餐飲産業的發展,也能夠更好弘揚湘菜文化,提升湘菜在世界範圍內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隨著城市進程化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改變,一些傳統的湘菜烹饪技藝面臨失傳的風險,特別是湘菜的地方特色正在淡化。湘菜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很大一部分存在十四市州的小菜系裏,根據《湘菜》雜志發布的2023+湘菜畫像白皮書,小菜系正在成爲餐飲新的增長點,傳承、保護湘菜非遺刻不容緩,落在每一位餐飲人肩上。

湘菜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年齡逐漸增大,新生代廚師願意從事傳統湘菜手藝不多,行業應該加強對湘菜非遺的傳統技藝振興和引導,鼓勵更多年輕人參與到湘菜文化的傳承和創新,推動湘菜文化與現代餐飲産業融合發展。

《湘菜》雜志曾在2023年6月深入蓮城報道湘潭非遺飲食,通過實地考察、對傳承人進行面對面溝通,調查發現非遺對湘菜産品傳播、市場拓展、傳承創新都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在小菜系成爲餐飲發力點的今天,湘菜非遺的保護、傳承顯得尤爲重要。飲食文化在餐飲扮演者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一個優秀的餐飲人,不僅要能做得一手好菜,還要能說得一口好菜。

小貼士:

成功申請非遺項目或者非遺傳承人,可以幫助餐飲業提升品牌形象,拓展市場,促進文化交流和傳承。

申請非遺項目具體申報流程可查詢《湖南省文化和旅遊廳關于公示第x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的公告》;

申請非遺傳承人可以查詢《湖南省文化和旅遊廳關于組織申報第x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的通知》。

0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