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薪嘗膽:春秋最後的霸主

戰史威鋒 2024-04-28 09:34:25

每當提起越王勾踐,總會想到那句:“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然而在真正的曆史中,臥薪嘗膽真的就那麽勵志嗎?他的背後到底有著怎樣的肮髒醜惡?在司馬遷的《史記》中認爲,越國祖先是夏禹的直系後裔,掌管看守供奉夏禹的祭祀,越國建立後一直保持著較爲原始落後的生活習慣,很少與中原地區發生聯系。

春秋末期,越王允常與吳王阖闾多次爆發戰爭。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去世其子勾踐繼位,吳王阖闾乘機攻打越國,這也是勾踐繼位後的第一戰,但卻打出了出其不意的效果,竟然蒙蔽了所有人。兩軍在今天浙江嘉興南部相遇,勾踐自知無力抵抗吳王阖闾的大軍,因此派遣由犯人組成的死士,他們排成三行步行至吳軍陣前向吳軍挑釁,齊聲呐喊後自刎而亡。吳軍被這一觸目驚心的景象驚呆,正不明所以時,四周突然殺出越國的軍隊,沒緩過神的吳軍頓時潰不成軍,越國大夫靈姑浮用戈攻擊吳王阖闾,斬落吳王阖闾的一截腳趾,沒過多久吳王阖闾便不治而亡,臨死留下遺言:必毋忘越。

爲了迷惑敵人,而上陣給敵人表演自殺,並取得了戰爭的勝利,然而故事背後卻有著勾踐不可告人的秘密,根據《吳越春秋》記載,當年勾踐大破吳王阖闾時,脅迫了死士的家眷,用不死則全家被殺,死則全家光榮的方式來威脅,從中也可以看出勾踐爲人的狠辣。正是有了這次勝利,讓勾踐變得盲目自信,不聽勸阻。公元前494年,勾踐聽說新繼位的吳王夫差秣兵厲馬,准備攻打越國。勾踐決定先發制人,率先出擊討伐吳國。此時遭到範蠡的阻攔,但自大的勾踐哪還聽得了別人的意見,無視了範蠡的勸告,強行發兵。兩國軍隊最終在夫椒相遇,越軍一觸即潰傷亡慘重,勾踐只能帶領5000殘部退守會稽城,吳軍乘勝追擊,並包圍了越軍。

此時的勾踐才清醒過來,懊悔不已但卻無力回天,眼看著國家即將葬送在自己手中。如此危難關頭,範蠡建議勾踐向吳王夫差求和,並向夫差稱臣。爲了保全祖宗家業,勾踐同意了範蠡的提議,令大夫文種去吳國求和,表示越王勾踐願意攜妻帶子入吳爲臣。吳王夫差得知後欣然同意了勾踐的請求,但卻遭到伍子胥的反對,伍子胥認爲此時正是滅亡越國的最好時機,斷然不能錯失良機。而當勾踐聽到這個消息後心灰意冷,准備殺妻滅子,向吳國決一死戰。不過此事被文種勸阻,他用重金賄賂了吳國太宰伯嚭,伯嚭接受賄賂後向吳王進言,表示大王赦免勾踐能夠體現出大王的度量,這樣會讓其他諸侯拜服。夫差聽後覺得有道理,便采納了伯嚭的建議,赦免了勾踐。

那麽夫差赦免勾踐真的是被小人迷惑嗎?或許有這一方面的原因,但絕對不是主要因素,因爲吳王夫差也有自己的苦衷,西鄰強楚、北鄰霸齊,如果真的把越國逼急了,光腳的不怕穿鞋的,來一個魚死網破,這對吳國來說是絕對不能接受的,一旦與越國的戰爭陷入僵局,那麽旁邊楚、齊兩個鄰居必然會伺機而動發兵吳國,這樣吳國很容易陷入三面受敵的局面,正是在這種特殊的環境下,吳王才會同意赦免勾踐,只要有一個活的勾踐攥在手裏,那麽越國就會任由夫差擺布,活著的勾踐明顯要比死掉的勾踐更加有用。

勾踐在被夫差赦免後,于公元前492年,同文種、範蠡一起向吳國臣服,開始他屈辱的三年時光。到了吳國之後,越王跪拜夫差,夫差對他也是百般羞辱。白天他幹著奴隸的工作,爲夫差養馬,還要兼職夫差的馬夫,到了晚上還要爲自己殺死的阖闾守陵,甚至在夫差生病的時候,勾踐親嘗糞便判斷病情。如此恥辱的日子勾踐過了整整三年,這三年裏勾踐始終如一,在夫差面前畢恭畢敬,俨然一副走狗的摸樣,成功的騙取了夫差的信任,將其放回越國。

離開吳國的勾踐,時刻不忘恥辱,他每頓飯都要嘗一嘗苦膽,以提醒自己曾經的苦難,夫妻二人更是身著布衣頓頓粝食,同百姓一起耕田播種,全國上下也在這種氣氛下齊力奮起,爭取早日滅吳雪恥。與此同時勾踐陽謀、陰謀雙管齊下,不斷賄賂吳國高官,收購吳國糧食,贈送吳王大量可以修築宮殿的木材,耗費吳國人力、國力、財力;同時散布謠言,離間吳國君臣,使夫差痛恨伍子胥,最終逼迫其自殺;更是使用美人計,向吳王夫差進獻當世第一美女西施。

公元前482年,吳王夫差率領精兵北上,參加黃池會盟,吳國國內僅剩老弱病殘于太子監國。勾踐抓住機會,率領2千水兵、4萬步兵、6千近衛軍以及1千余軍官攻打吳國,這次偷襲並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夫差得知後緊急回國,迫使越國再次求和,然而此時夫差已經沒有能力滅掉越國,只能同意暫時停戰。四年後,兩軍又在笠澤發生大戰,吳軍慘敗,自此之後吳軍一蹶不振,公元前476年,勾踐的真正複仇機會來了,他率領軍隊包圍吳國國都姑蘇城,曆時三年攻入吳國國都,吳軍滅亡,夫差羞憤掩面自殺,越國自此聲名大振。

通觀整個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吞吳事件,本來是一個極爲勵志的故事,然而易中天老師卻認爲勾踐最不是東西,關于臥薪嘗膽的故事更是建議不要在講了,雖然易中天老師的話語可能有些偏激,但是當我們細扒臥薪嘗膽背後的真相後,看到的只有血淋淋的陰謀、殘忍和爾虞我詐,如果說夫差完全是咎由自取,那麽當看到那些曾經幫助過勾踐複仇成功的人們的結局時,我們不由的唏噓不已。

西施是古代公認的第一美女,擁有沉魚落雁之貌,閉月羞花之容。相傳西施本名施夷光,爲了幫助越國複仇成功,西施在吳國很出色的完成了自己的任務,讓夫差徹底淪陷在自己的石榴裙之下,不問政事,沉迷酒色,也正因爲如此西施背上了亡國禍水的罵名。然而幫助越國完成任務的西施最終的結局又是什麽?通俗所能接受的觀點認爲,西施完成任務後,與範蠡雙宿雙飛歸隱山林。但是根據近代考古學家的研究和發現,範蠡和西施根本就沒有什麽所謂的愛情,那些故事只不過是民間百姓們的一廂情願而已。

然而真正的曆史卻是殘酷的,根據《墨子·親士》和《修文禦覽》的記載,在吳國滅亡之後,勾踐以西施太過漂亮,唯恐將來再次禍害越國,因此便將西施沉江殺害。勾踐一旦功成名就,留著範蠡做什麽,留著西施做什麽,他們可都是勾踐那段恥辱歲月的見證人。因此範蠡走了,西施被沉江。

在越王勾踐滅吳之後,效仿夫差北渡淮水與齊國、魯國等諸侯在徐州會盟,周元王使人賜勾踐胙肉,承認越是華夏諸侯的霸主,越國在這時的領土已過淮水以北與魯國接壤,東至今甯波,南自紹興諸暨至溫州,西面則達今江西鄱陽湖。從太湖到甯紹平原土地肥沃農業發達,但根據《史記·貨殖列傳》所記載,此時的越國地廣人稀,飯稻羹魚,或夥耕或水耨,果隋蠃蛤,不待賈而足,地勢饒食,無饑馑之患,已故啙窳偷生,無積聚而多貧,是故黃江淮以南無凍餓之人,亦無千金之家。所以說縱然越國取代吳國成爲天下的霸主,但是國內的生産力還是相當落後,夥耕而水耨是最好的證明。

勾踐滅吳之後想要繼續北上中原,尊王攘夷。但卻被文種反對,這引起了勾踐的不滿,于是有人告訴勾踐,文種准備謀反,所以勾踐將文種殺死,這也是後來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的曆史典故。然勾踐成爲春秋霸主後,並沒有做出什麽讓後世值得記載的大事件,反而是整個越國都跟著銷聲匿迹,沉默在曆史的長河之中。原來在勾踐去世後,其後代接連三位君主都被殺害,勾踐的兒子越王鹿郢和孫子越王不壽依舊延續勾踐的治國政策,對外以禮相待,對內發展經濟,在這一時期越國的霸主地位得到延續。

然而越王不壽的兒子朱勾在其父稱王10年後將其殺死,篡位登基。朱勾死後,太子翳繼位,而朱勾的弟弟豫又將越王翳的三個兒子殺死,還想殺死太子諸咎,太子諸咎索幸就將豫趕走,殘殺越王翳,自立爲君王,然而好景不長諸咎也被殺害。此時的越國已經內戰不斷,都城不斷改遷,直到越國最後一任國君時越國再無強盛時期。

然而就是在其衰弱期間,最後一任越王無強依舊窮兵黩武貿然對外用兵,興師北伐齊,西伐楚,與諸國爭強。楚威王直接發兵,大破越軍,殺死越王無強,盡取故吳之地至浙江,越國至此滅亡。而任誰也沒想到的是,勾踐和夫差鬥了23年,200多年後,二人的後代竟然強強聯合共反秦朝,協助劉邦建立了巍巍漢朝。這二人便是夫差的後代子孫吳芮,以及勾踐的後代子孫無諸、鄒瑤。

公元前209年,無諸鄒瑤二人投奔了吳芮,和吳芮一起合作抗敵。幾年後三人攜手投奔劉邦,幫助劉邦安定南方四郡。劉邦稱帝後,封吳芮爲長沙王,封無諸位閩越王,封鄒瑤爲東歐王。勾踐和夫差或許永遠也不會想到,兩人生前打的你死我活,而200多年過去後,他們的子孫後代們竟能握手言和,馳騁疆場。縱觀勾踐的一生,他雖然搭上了春秋末期爭霸的末班車,完成了越國稱霸的夢想,但只可共患難不可同富貴,刻薄寡恩的特性始終被人诟病,而遠遠落後于時代的治國和人才引進的方式也注定了越國最終的滅亡。

0 阅读:24

戰史威鋒

簡介:一個普通的軍事,曆史愛好者,分享我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