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的警衛員,抗美援朝時因“怯戰”被撤職,晚年訴說:不是怕死

莫地方 2024-05-08 10:50:37

1955年,我國舉行了第一次大授銜,這次大授銜主要是給那些曾經爲革命作出卓越貢獻的將領,獲得應有的軍銜,然而在這個名單中,少了一位百戰名將。

這位百戰名將,曾經擔任過朱老總的警衛員,在革命時期立下了不少功勳,是一位讓人敬佩的萬分的革命先輩,然而這樣一位革命先輩卻在朝鮮戰爭時期,因爲“怯戰”而遭到撤職。

1950年時候,他跟隨志願軍進入朝鮮作戰,在朝鮮作戰期間,他擔任志願軍88師師長,在第二次戰役期間,他率部狙擊敵人,在這期間,他在最爲關鍵的時刻“怯戰”。

關鍵時刻的“怯戰”,導致我軍不能完成作戰目標,給我軍造成了巨大的損失,而88師師長也在戰役結束後遭到了撤職處分。然而他在晚年的時候,在回應這件事情的時候,對當年自己“怯戰”一說有不一樣的看法。

那麽他是誰,爲什麽會在如此關鍵的時候出現“怯戰”的情況,又爲何在晚年的時候,對這件事情表示了不一樣的看法,今天我們來聊下這個事情。

他的名字叫吳大林,1911年出生于四川南部縣,由于年代的特殊,讓吳大林見識到了封建社會崩塌,民主社會的傳播,在這期間他接觸到了馬克思主義,並認爲想要拯救中國,只能加入共産黨領導的隊伍。

于是,吳大林在21歲的時候義無反顧加入紅軍,加入紅軍後,吳大林不僅工作能力突出,而且思想覺悟也很高,所以他在進入紅軍第二年便成爲了一名光榮的黨員。

在這之後,吳大林始終沒有忘記初衷,所以他一直堅定跟隨革命隊伍走,在這期間,他參加了五次反圍剿,並在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跟隨部隊長征。

1935年遵義會議期間,吳大林成爲了朱老總的警衛,負責保護朱老總的安全。在成爲朱老總警衛期間,吳大林工作盡職盡力,朱老總對此很滿意,爲此兩人成爲了無話不談的好友。

由于,吳大林一直在高層身邊,這讓他有機會接受到最新的思想和戰術,而這對于他的思想和能力的提高,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937年,吳大林被任命爲115師連長,接著又成爲了營長,新四軍成立後,他又被調到新四軍擔任團參謀長、大隊長、總隊長等職務。

解放戰爭後,吳大林先後擔任華中軍區六分區副司令和華東野戰軍第十二縱第三十四旅旅長的重要職務。而後,吳大林又擔任第三十軍八十八師長,參與了渡江戰役,接著他又率部解放了蕪湖和上海,爲新中國的解放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新中國成立後,吳大林和戰友們十分高興,認爲和平會成爲未來的主題曲,然而朝鮮戰爭爆發,讓這一切只能暫緩一步。

那時候,朝鮮戰場分爲東西兩部分,長津湖是東線戰場關鍵點,美國爲首的聯合國軍司令麥克阿瑟爲了能占據先機,第一時間命令第十軍,分出一部分兵力經長津湖地區來一個迂回進攻,來到西線和第八集團會和,等待切斷我軍交通後,對我西線主力合圍。

在這個關鍵時刻,中央軍委決定派出第九兵團前往長津湖地區作戰,第九兵團司令下轄第20、第26、第27三個軍,總兵力十五萬人,宋時輪是第九兵團司令兼政委。之所以會派出第九兵團,主要是第九兵團是我軍當中素質最高,戰鬥力最強的部隊,所以他的今日必然會給美國爲首聯合國軍沉重壓力。

吳大林所部的88師在之前已經被劃歸第26軍管轄,所以吳大林也也在第一時間接到命令,讓他率領88師奔赴朝鮮參加第二次戰役,很快他和部隊抵達鴨綠江,並迅速跟隨第九兵團進入朝鮮作戰。

由于部隊是緊急入朝,並沒有足夠的時間准備禦寒服裝,可就算如此,志願軍戰士還是義無反顧進入朝鮮,奔走于朝鮮的山脈和險峻地形,最終抵達了戰場。

很快,長津湖戰役打響,20軍和27軍負責主攻,26軍作爲預備部隊留在後方,很快20軍和27軍在宋時輪將軍的指揮下和美國爲首的聯合國軍展開了激戰,經過一凡激烈的戰鬥後,我志願軍取得了不錯戰果,讓美國爲首的聯合國軍付出了慘重代價。但是,20軍和27軍也付出了慘重的傷亡,沒辦法在進行接下來的戰鬥。

11月25日,宋時輪將軍命令26軍前來支援。

26軍軍長張仁初接到命令後,第一時間要求76、77、88三個師立即南下,前往長津湖南邊下碣隅裏、上碣隅裏等地,切斷美國爲首的聯合國軍南逃路線。

這回,軍長張仁初把前衛任務交給吳大林指揮的88師,要求所部在12月4日淩晨抵達下碣隅裏以南的獨秀峰搭設好陣地,封鎖住美陸戰隊一師的退路。

吳大林接到命令後,已經是淩晨3點,留給他只剩下一天的時間,可吳大林沒有讓部隊第一時間出發,而他之所以沒讓部隊第一時間出發,主要是時間晚,部隊太累,路線也不熟悉,不利于夜間行軍,所以他沒有讓部隊在淩晨3點的時候出發,而是在下午三點的時候出發,就這樣白白浪費了15個小時時間。

而他的部隊在出發後,很快被美軍發現,並遭到了美軍的追擊轟炸,很快就造成了部隊出現混亂,士兵出現四散潰逃的情況,88師長吳大林雖然在第一時間做出相關部署,可部隊還是出現了慘重的傷亡,看到部隊損傷較爲嚴重,他也做了相應部署,很快部隊又繼續出發,可面對厚厚的積雪和寒冷的天氣,部隊雖然加快了行軍速度,但想要按照原計劃抵達下碣隅裏以南的獨秀峰已經不可能。

當88師抵達目的地的時候,已經比原先要求的時間晚了三天,吳大林本以爲伏擊任務已經失敗了,認爲敵軍已經退到了敵占區,所以他就要求部隊在指定地點休息。

然而,吳大林再次判斷失誤,因爲美國爲首的聯合國軍也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導致行軍速度也慢了下去,所以兩軍避無可避的相遇,由于88師防禦措施不嚴密,很快遭到了美國爲首的聯合國軍猛烈進攻,在美國爲首的聯合國軍進攻下,88師出現了重大傷亡,只剩下不到千人,雖然到達了指定地點,可已沒有錯過了,完成任務最好的機會。

這一戰88師確實在東部戰線沒有打好,所以包括88師師長吳大林在內的多位26軍指揮官遭到了處理,吳大林由于在部隊行軍過程中犯下了多個錯誤,這些錯誤包括他延誤行軍時間,另外就是他沒有采取嚴密的防護措施,導致部隊遭到了敵人的猛烈攻擊,這幾個錯誤導致88師幾乎全軍覆沒。

這幾個錯誤讓26軍軍長張仁初和彭老總十分生氣,差點要求將他槍斃,然而88師所屬的指揮員覺得這個處分有些太過,于是他們集體上書才免除了吳大林的死罪,最終以“怯戰”撤銷了他的職務。

吳大林之所以會被撤職,一方面是爲了追究他的責任,還有個原因是爲了維護部隊的紀律,這個處分毫無疑問對他是一次沉重打擊,所以吳大林在晚年的時候才會無奈表示其實自己不怕死,然而這一切都已經成爲過往,在也回不來。

抗美援朝結束後吳大林跟隨部隊回到國內,並在1955年大授銜的時候被授予開國大校軍銜,之後,他被組織上派到錦州軍分區擔任司令,這一幹就是四年,1991年,吳大林大校在成都病逝,享年90歲。

對此,你們有什麽想法?

0 阅读: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