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賣不動了,2024年下半年,房地産市場或將迎來“貶值潮”?

蘇察哈爾燦說房 2024-05-07 17:32:09

2024年1月的中國房地産市場表現出了明顯的兩極分化趨勢。在新房市場方面,盡管平均價格有所上漲,環比增長0.15%且同比上漲0.43%,但成交量卻呈現出下降的態勢,同比和環比都有所減少,這與新房供應的顯著減少有關,顯示出市場供應端的緊縮。

與此同時,二手房市場卻展現出截然不同的面貌。成交量急劇上升,在監測的14個城市中環比增長1.98%,同比更是高達62.39%的增幅。然而,與成交量的上升形成對比的是,絕大多數城市的二手房價格都在下降,只有1個城市顯示出價格上漲,此外,二手房市場的挂牌量也在增加,尤其在省會城市中更爲明顯。

從一月份的數據中不難看出,雖然二手房的成交量有所上漲,但那都是以價換量,同時值得注意的是,二手房的挂牌量也在同步上漲,越來越多的房東都急著變現,在這樣的趨勢下,2024年下半年很有可能會出現“貶值潮”。

筆者認爲,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和以下幾個因素密切相關:

供需失衡

供給方面的過剩源于過去幾年房地産開發的高速擴張,在經濟快速增長期間,房地産被視爲主要的投資渠道之一,這促使開發商在全國各地,特別是在二三線城市大規模建設新房。這種擴張部分是由于對未來市場需求的過度樂觀預期推動的。同時,地方政府依賴土地出售作爲主要的財政收入來源,也加劇了這種過度建設的趨勢。

然而,隨著經濟增速放緩,原本預期的需求並沒有實現。收入增長減緩和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減少了居民的購房能力和意願。特別是年輕人,他們面臨就業壓力和收入增長的不確定性,使得購買第一套房産變得更加困難。

此外,中國房地産市場的投資特性也在變化,過去,不少購房者將房産視爲重要的投資和儲蓄手段。然而,隨著市場的成熟和回報率的下降,以及政府對投機購房的限制,投資需求也出現了減弱。

在二三線城市,這種供需失衡尤爲明顯。過去的快速城市化帶動了對住房的大量需求,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減緩,新進城市的居民數量減少,新增的住房需求隨之下降。同時,隨著更多人口向一線城市集中,二三線城市的房地産市場出現了過剩現象,導致大量的房屋空置,進而對房價産生壓力。

經濟增速放緩

經濟增長的減緩通常伴隨著就業市場的疲軟和個人收入增長的放緩。在中國,這種現象可能更加明顯,因爲很多家庭的購房能力直接受到他們收入水平的影響。隨著經濟增長放緩,消費者可能會面臨工資增長減緩或停滯,甚至失業的風險,這減少了他們對包括房産在內的大宗商品的購買能力。此外,消費者對經濟前景的擔憂可能會導致他們推遲或取消購房計劃,特別是在不確定性較高的時期。

房地産市場與宏觀經濟緊密相連。當經濟增長放緩時,公司和企業可能會減少投資和擴張計劃,這可能會影響到商業地産市場的需求。同樣,隨著經濟的不確定性增加,投資者可能會尋求更穩定的投資渠道,而不是風險較高的房地産市場。

最後,經濟增速放緩還可能導致政府財政壓力增大。這可能影響政府在房地産市場的幹預程度,包括減少對房地産市場的補貼和支持。政府支出的減少可能會對房地産市場産生間接影響,尤其是在依賴政府項目和投資的地區。

城市化進程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逐步深入,尤其是在一線和部分二線城市,由于自然人口增長率下降和城市吸引力減弱,人口增長率有所放緩。這種放緩影響了住房需求,尤其是在那些已經高度城市化的地區。一線城市在經曆了數十年的快速人口增長後,現在正面臨著人口密度高、居住空間有限的挑戰,這限制了新房需求的增長。此外,高房價也是阻礙人口流入的因素之一,特別是年輕家庭和新進入勞動市場的人群。

隨著城市化率的提高,特別是在大城市,住房市場逐漸趨于飽和。這種飽和不僅體現在房屋供應量上,還體現在市場的價格敏感度上。隨著房地産市場的成熟,新的住房需求逐漸減少,這對房價産生了下行壓力。此外,由于經濟增長放緩和收入水平提升有限,居民的購買力受到限制,進一步減少了對新建住房的需求。

再者,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深入,人們的住房偏好也可能發生變化。例如,生活方式的變化和環境意識的提高,一些人可能更傾向于選擇環境友好型或交通便利的住宅,而這些需求可能與現有的房地産供給不完全匹配。

綜合這些因素,城市化進程的深化對中國房地産市場産生了顯著影響。一線和部分二線城市的人口增長放緩,以及市場的逐漸飽和,導致新房需求減少,從而對房價産生下行壓力。這種趨勢預計將在未來幾年內繼續影響中國的房地産市場。

人口紅利

人口紅利的消退對中國房地産市場産生的影響是深遠和多層次的。人口紅利是指年輕勞動力人口的大量增加爲經濟增長帶來的積極影響。隨著人口增長率下降和人口老齡化的加劇,這種紅利正在逐漸消失。

人口增長率的下降意味著新進入勞動市場和購房市場的年輕人數量在減少。年輕人通常是新房市場的主要購買者,他們對住房的需求對房地産市場有著重要影響。隨著年輕人口的減少,特別是在生育率持續低迷的背景下,對新建住宅的需求將會減少。這種減少在長期內可能對房價産生下行壓力,尤其是在那些已經接近或達到城市化飽和的地區。

其次,人口老齡化加劇意味著社會整體的消費模式和需求將發生變化。老年人相對于年輕人來說,對于新房的需求通常較低。他們更可能選擇小型住宅或者尋求退休社區,而不是新建的大型住宅項目。這將導致住房需求結構的變化,可能會對一些特定類型的房地産市場産生更大的影響。

此外,隨著社會老齡化,對于醫療、養老等服務設施的需求會增加,這可能會促使房地産開發更多地集中在滿足這些需求的項目上,而不是傳統的住宅市場。這種需求結構的變化可能會進一步影響傳統住宅市場的需求和價格。

隨著年輕人口減少和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對新建住宅的需求將減少,住房市場將面臨重塑,這可能會導致房價下降和市場調整。

綜合考慮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2024年中國房地産市場出現貶值潮,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這些因素包括供需失衡、經濟增速放緩、城市化進程的變化,以及人口紅利的消退。

供需失衡表明,過去房地産市場的過度擴張與當前實際需求不符,尤其是在二三線城市,導致了大量空置房産和房價下降的現象。經濟增速的放緩直接影響了居民的購買力和對房産的需求,加上金融市場緊縮,進一步壓縮了房地産市場的活力。城市化進程的深入造成了一線和部分二線城市的人口增長放緩,這反過來又減少了對新房的需求。而人口紅利的消退,尤其是年輕人口的減少,意味著未來房地産市場的主力購房群體正在縮小。

所有這些因素的交織,構成了2024年中國房地産市場貶值潮的複雜背景。面對這一挑戰,房地産開發商、投資者以及政策制定者需要對市場進行更細致的觀察和分析,同時尋找新的增長點和適應策略,以應對市場的不斷變化。這種調整不僅是對短期挑戰的應對,更是對未來市場趨勢的預判和准備。

0 阅读:970
评论列表
  • 2024-05-08 11:54

    專家教授說了,還得漲!

  • 2024-05-08 14:49

    房子是商品,賣不出去喊破天都沒用。不管哪個城市,房子都是越來越多,疊加人口出生大幅暴跌,只會越來越難賣,越來越不值錢。越到後面剩下沒買房的往往越沒錢,只有大幅降價銷售才是房地産唯一出路。過去房子稀缺,而現在不是,現在用錢買房容易,要房變成錢可就難了,隔壁還是你的競爭對手呢。吹噓房價的人不需要成本,因爲吹牛不用錢,但是被忽悠高價買房的人付出的卻是實打實的真金白銀。

  • 2024-05-08 11:31

    樓市這樣跌,社會問題要慢慢顯現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