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連兩個王炸,優酷白夜劇場驚豔開局

讀娛 2024-05-10 23:51:08

文 | 零壹

近年來,懸疑劇是國劇精品化中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2017年《白夜追凶》開啓精品懸疑劇的創作熱潮後,國産懸疑劇制作水平持續提升,也在故事情節上力求創新。隨著觀衆審美水平不斷提高,懸疑劇日漸成爲了質感、口碑的代名詞,作爲最具出彩機會的國劇類型越來越被行業所看重。

時至2024年4月,優酷宣布將懸疑劇場升級爲“白夜劇場”,開頭就接連抛出了兩個“王炸”。

打頭陣的《微暗之火》目前即將收官,《微暗之火》故事聚焦熟人社會裏的人性黑白和女性困境,以高水准的視聽語言、詩意的細節審美定下了高質感的作品基調。自開播以來,《微暗之火》不僅持續熱播引發社交平台熱議,甚至還帶動了拍攝地江西婺源在五一期間的文旅熱,大量遊客點名要打卡“劇裏張新成的家、童瑤的家”……

《微暗之火》引發的熱潮尚在高峰期,5月6日,優酷白夜劇場第二部作品《新生》又來了一波“新浪疊舊浪”。由《孤注一擲》導演申奧執導《新生》是一部特征極爲鮮明的“新懸疑”:“開局死男主”的反常規展開,扣人心弦的情節、對多面詐騙局全景絲絲入扣的拆解,對社會人性解讀……《新生》僅有短短10集的長度,故事的懸念感卻仍在持續升高,在社交網絡上得到觀衆熱烈討論。

作爲優酷白夜劇場的先鋒部隊,《微暗之火》和《新生》不僅在“懸疑+”的探索中成功拓寬邊界,也爲國劇精品化新篇章書寫了一個驚豔的開篇。

話題熱度拉滿,《新生》刷新懸疑類型認知

綜合觀衆的評價反饋來看,《新生》之所以一經開播就話題度拉滿,最直接的原因或許是緊扣了“騙局”這一關鍵奇觀元素,在人設、敘事到結構上不落俗套,形成高度新穎的整體觀感。

如導演申奧所言,“不同于以往拍電影,拍劇可以娓娓道來地、潛移默化地與觀衆進行藝術交流,給創作者提供了充分的表達空間”。《新生》充分發揮了劇集形式的優勢來深入聚焦“反詐騙”社會議題,將主角的“信息差犯罪”以拼圖敘事呈現,渲染了極具懸念感的追劇體驗。

劇中,井柏然飾演的費可在五個人面前有五個不同的身份,令觀衆啧啧稱奇。他之所以能夠騙過衆人並非因爲智商碾壓,更多是抓住人性深處的弱點和欲望:

面對貪婪的老板陳樹發和他的乖乖女,費可是成熟得體的隱形“官二代”;面對金融精英程浩時,費可又成了上進心十足的後輩,操持家務會照顧人,在精心營造的關系中給程浩帶來強烈的心理滿足;而在年上白領蘇倩面前,費可又成了青春、真誠的癡心小奶狗,讓蘇倩仿佛回到了年少戀愛的時光裏……

《新生》的精彩並非停留在騙局揭示的那一刻,而是這多重騙局的交彙背後對社會議題的緊扣。費可的騙局基于對于人性的深刻洞察,其故事中所具備的情感張力既讓觀衆後背發涼,也能激起觀衆足夠強烈的情緒共鳴——這種共鳴並非局限在懸念和騙局本身,而是關乎婚姻、職場、財富、身份等諸多議題背後更深層的思考。

而更令觀衆欲罷不能的,是《新生》始終保持的懸疑感。雖然四集以來幾位當事人大都講述了自己的受騙經曆,但其中的細節又隱約藏有不少伏筆和出入,觀衆會察覺到這些講述就像劇本殺遊戲一樣很可能並非是故事的原貌。

《新生》的懸疑感並非來自故弄玄虛或吊胃口,而是緊扣著“信息差懸疑”這一定位主題,讓觀衆有強烈動力與劇中人物一起參與到“解謎”的過程中。

主創作爲院線電影班底,還賦予了《新生》極佳的影像質感,在光影運用、色彩搭配、場景布置等方面展現出了不俗的審美品質。這進一步強化了劇情快節奏、高反轉的懸疑氛圍感,讓觀衆沉浸其中。

截至目前,從開局那典型的“暴風雪山莊”式的追思會,到伴隨劇情進展費可和“受騙者”們的形象越發複雜,碎片化敘事拼湊出的真相仍未完整。獨特的“遊戲感”設定和劇情推進保證了即使在揭秘部分謎題後,仍有新的懸念接踵而至,繼續拉高著觀衆對後續劇情的期待值。

懸疑劇內卷,《微暗之火》是如何打動觀衆的?

回望國産懸疑劇發展,會發現觀衆對懸疑劇品質評判標准是更“複合”的。曾經一段時間大衆的焦點集中在尺度、視覺沖擊,又或是情節的曲折和精彩程度上,而隨著國産劇整體制作水平的提升,懸疑劇日漸成爲創作者探索影像語言進階和深刻主題表達的先鋒題材,同時也導致了觀衆對懸疑劇要求遠高于其他類型,所以越是升級,越是內卷。

讀娛認爲,不同國産懸疑佳作在不同維度的升級,發力方向是存在一些共性的——首先是故事在懸疑謎團本身上的水平,這一原點不夠有力,其他表現手法往往會淪爲故弄玄虛;其二是影視藝術表達上的不斷精進和創新,如鏡頭語言、色彩質感、美學理念與不同細分題材的深刻融合;其三是緊扣社會議題,與大衆有所感、有所體會的事物話題更近;其四是注重挖掘人性深處的暗與光,這也是懸疑劇永不枯竭的情感共鳴力來源。

這些元素並非獨立地決定劇集水平的高低,而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就像影像質感再高並不能掩蓋作品懸疑感不足或價值觀問題,這在過去幾年裏有不少案例。一部懸疑佳作往往需要同時具備多個優點,且在某一點上尤爲突出,而在目前國劇整體制作水平大幅提升的情況下,懸疑劇能否緊扣社會議題、挖掘人性關懷會越來越成爲“一爭高下”的關鍵點。

再回過頭解讀白夜劇場的兩部新作,《新生》對詐騙社會議題的聚焦催生了高討論度,而剛剛收官的《微暗之火》的質感根源,則在于多重創新元素融彙之下所構建的全新圖景,以此爲觀衆帶來感官和情緒高度融合的沉浸式體驗。

在導演的鏡頭中,外表甯靜、溫柔的清水鎮有其自然質樸的一面,但劇集的色調和鏡頭也同時暗喻著熟人社會的壓抑和閉塞。在這場世紀末的殺夫案件中,劇中的群像人物有著來自世俗和人性的貪嗔之惡、無知之惡,也有著來自詩意世界與少年意氣的光明與之對抗,不同的情緒糅雜其間,勾勒出案件謎團背後那些人性的深深刻痕。

據媒體報道,《人民日報》文藝部副主任劉瓊這樣評價《微暗之火》:“懸疑是總體外殼,貌似線索清楚的凶殺案,在刑偵幹警的細致查凶推理下,令人意外地還原出一系列包含其中的社會問題,如婚姻內的長期家暴、應試教育、小城青年出路,等等,所有的變故背後都是對壓力的反抗。《微暗之火》將一切都包裹于生活流當中,盤根錯節的人情世故,迷霧重重的女性議題、青春期潛滋暗長的情感,謠言圍困的真相……都在貌似日常的敘述中徐徐發展。”

確實,多重的社會議題凝結,高度懸疑的情節遞進,飽含詩意審美的質感格調,《微暗之火》在精品頻出的國産懸疑劇中也稱得上是一部出彩之作。而如片名《微暗之火》所暗示的那樣,故事中的“光明”所傳遞出的希望力量既微小而又堅定。《微暗之火》不僅是一部懸疑劇,更是一場關于人性深度探索的哲學對話,在懸疑的冷峻中不失溫度,在懸疑賽道中引領了藝術創作革新的方向之一。

優酷“懸疑+”探索背後,國劇精品多樣化的路徑浮現

優酷曾提及,白夜劇場將“在類型化的鏡頭語言之上,探討更深刻的社會議題、展現更深邃的人性關照、提供更有沉浸感的觀劇體驗”。而從前兩部作品來看,《微暗之火》在小鎮命案背後呈現的人性百態,是聚焦了“展現更深邃的人性關照”,《新生》對詐騙現象的別樣呈現則是在“探討更深刻的社會議題”。

與《新生》的遊戲感懸念營造不同,《微暗之火》是一部更偏向情感表達、藝術表達來營造氛圍感的作品,但兩者的共同特點是選擇“趟出新路”。雖然風格題材大不相同,但兩部作品均是少見的集高度懸疑感、影像質感、思想深度于一體的“王炸”級懸疑劇,白夜劇場這個開局堪稱驚豔。

移動互聯網時代下,圍繞在長視頻內容價值的討論經曆了幾波起伏,多元內容形態興起爭奪流量,用戶需求也日漸多元化。不過近年來大劇、綜藝爆款影響力有增無減,長視頻精品內容的不可替代性也被反複證實。但這一行業共識形成的過程中,也對視頻平台以及精品內容創作者提出了更多要求。那麽國劇創作具體應該怎麽做?結合近兩年精品劇的發展趨勢,讀娛認爲至少可以總結出三個重要方向:

其一,創作者和平台要更懂用戶,內容要與用戶的生活和情感更近,要讓觀衆體會到與我相關,而不是在議題基石上就追求“曲高和寡”;其二,在藝術質感上要繼續求精,與其他多元娛樂形態拉開差距,更“卷”審美和觀衆體驗;其三,要進一步提高作品在思想層面的水平和觸達廣度。整體來說,需要離觀衆更近,同時也離藝術更近,向上突破而非往下沉底。

據此前優酷發布的片單,白夜劇場還儲備有多部懸疑大劇:《雪迷宮》由張藝謀首次擔任網劇監制,曾執導《無證之罪》的呂行執導,黃景瑜、章宇、王子奇主演,聚焦東北雪域緝毒警的故事;《沙塵暴》由著名電影導演高群書執導,趙冬苓編劇,段奕宏、王锵等主演,講述邊塞小城的連環命案;《邊水往事》由曹保平監制,郭麒麟和吳鎮宇主演,兩人在熱帶異域中與多方勢力鬥智鬥勇……

不難發現,白夜劇場待播片單的共同特點是集結了電影級匠心班底和實力派演員,劇集的質感底色有所保障,而在題材和類型上不斷求新,並未局限在過往常見的刑偵故事語境之中。在保持高品質制作的同時,緊密聯系社會現實,挖掘人性深度,以此滿足觀衆日益提升內容審美需求,通過差異化路徑實現國劇發展的精品化、多元化。

在懸疑劇這個不斷內卷的賽道中,從《白夜追凶》《長安十二時辰》到如今的“白夜劇場”,優酷所引領的發展曆程正是從“微暗之火”到“新生”的過程。如今國劇精品之路正在持續拓寬,而優酷仍是領航者。

*原創文章,轉載需注明出處

2 阅读:49

讀娛

簡介:泛娛樂商業新媒體,關注影視、音樂、動漫、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