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年台灣老兵找到大陸原配,向對方丈夫提一要求,竟是要帶走妻子

平凡人生重複 2024-05-01 07:32:54

1993年3月25日,一架由台灣桃園駛來的飛機,緩緩降落在了上海虹橋機場,一個年過半百的台灣老兵,對著前來接機的女人號啕大哭,只因對方是他分別了整整45年的原配妻子。

半個世紀來不停的尋找,二人再度重逢時,女方卻早已改嫁他人,此情此景彼此也惟有相顧無言,淚流千行。

一周後准備返台的老兵董萬華,做了一個決定,他徑直找到原配妻子的現任丈夫說道:我可以帶走你的妻子嗎?面對這個無比過分的要求,

這段當年轟動一時的故事裏,最終結果怎麽樣了?

今天的故事裏,就讓我們用5分鍾時間一起,回到這段感情最開始的地方。

1947年,國軍第4四4師移防江蘇新化縣城,時年21歲的師部文書董萬華,就這樣結識了駐地附近的19歲女孩邵玉華。

一來二去之下,兩個年輕人從相識相戀,又走到了最終的永結同心。

1948年8月,小兩口迎來了他們的大兒子水生,可還沒來得及過多高興,當年9月國軍4師便撤退到了台灣,至此這個剛剛組建的家庭便分崩離析,一對相愛的情侶也至此天各一方。

受困于彼時的兩岸關系,董萬華一走便再也杳無音信,剛剛年滿 20的邵玉華不得不做起了單親媽媽,由于嫁給過國軍軍官的關系,此後的日子裏,邵玉華日子過的十分困苦,父母也因此受到了牽連。

邵玉華

爲了獲得一個良好的身份,避免再被打上反革命家屬的標簽,1951年,邵玉華獨自帶著年幼的兒子,來到了上海謀生,期間給人做過保姆、掃過廁所,萬般無奈下,也到過黃埔江扛過麻袋。

在最終食不果腹之際,1956年,邵玉華結識了年長他18歲,在蘇州河上,以撐船爲生的男人張燕生。彼時的張燕生剛剛喪偶,帶著兩個孩子與老母也是相依爲命,只不過靠著他的努力,尚能解決溫飽而已。

張燕生

最終兩個身世坎坷的男女,就這樣走到了一起,不是爲了愛情,只是爲了搭夥過日子。

婚前,邵玉華毫無保留的坦白了自己的一切,並說道倘若有天能尋到前夫,希望張燕生能同意離婚。

對此,張燕生表示了同意。

婚後的日子,兩人先後生下兩個女兒,可或許是由于本就心有所屬,加上沒有任何感情,沒多久邵玉華和張燕生就開始了分居,並且一分就是30多年。

另一邊,自從敗退台灣之後,面對突然湧入的近兩百萬國軍和家屬,台灣的經濟也到了崩潰的邊緣,董萬華雖然身在部隊,但日子也不好過,5年後退出現役的他,來到了台灣一家機械廠開始上班,此後的日子裏也組建了家庭,並且生下了四個兒女,但這期間他一直沒有忘記那個只與他生活了一年時間的結發妻子邵玉華。

當然,董萬華的這種癡情行爲,也直接導致他和第二任妻子關系起起伏伏,貌合神離,最終以離婚收場。

幾十年來董萬華一直試圖找到對方,奈何海峽淺淺,卻只能隔海相望,這種當年兩岸敵對關系下,親人隔絕導致的思念,如同彼時香港作家巴桐描寫的那樣:多少高堂明鏡悲白發,多少妻子長年守空帷,多少兒女不知父生死,多少遊子夜夜夢神州。

1975年,隨著蔣介石的離世後,台灣的鐵權統治開始露出了一絲豁口,無數老兵紛紛以各種各樣的方式,表示出想要回大陸探親的意願,在這種情況下,1979年我有關部門發出了告台灣同胞書,明確表示歡迎在台老兵回鄉探親。

此後的日子裏,返鄉探親的情緒彌漫開了整個台灣社會,無數的老兵和群衆自發上街,通過集會、遊行的方式進行抗爭。

這期間爆發了著名的在台老兵返鄉運動,譬如1982年在台老兵姜思章,帶頭進行抗爭,並面谏蔣經國要求放開老兵回家。

在谏言不成後,獨自偷渡到香港,幾經周折最終回到甯波老家。

再比如日中天1986年5月3號,台華航747貨機機長王錫爵,在駕機由台灣飛往泰國途中,爲了回家看望母親,竟直接駕機降落在了廣州白機場。

面對台灣社會洶湧的民意浪潮,1987年已經病入膏肓的蔣經國最終決定,放開在台老兵返鄉政策。政策規定:基于傳統倫理和人道立場,除現役軍人、和有公職人員外,其余凡在大陸有血親、姻親、三親等以內的親屬,都可以通過登記回大陸探親。規定一經報道,僅當天前來申請者,就達到了1萬4千多人。

至此兩岸關系終于破冰。

在這種情況下,彼時年過半百的董萬華,也開始四處托人打聽原配邵玉華的下落,1992年上海一檔名爲,王小姐來信的節目,由于一直幫助台海兩岸的家屬尋親,受到了不少老兵的喜歡。

董萬華苦于一直無法找到邵玉華的信息,便抱著試試看的想法,給節目組寫了封信,沒成想當這封信件一經報道,直接便被家住上海的邵玉華本人看到。

至此,兩個分別40多年的愛人,終于再次有了音信。

經過不間斷的申請後,1993年3月25,董萬化出現在了上海虹橋機場,而出站口,那個他朝思暮想了半生的邵玉華,早已經等候多時,兩人見面後隨即抱頭痛哭。

董和邵

時年已經80多歲的張燕生,在得知消息後,也難免失落,畢竟這種事除了董萬華高興外,他本人是萬萬不會開心。

在隨後的見面中,董萬華拿出了500美金,希望給張燕生補償,謝謝他養育了自己的兒子水生。

但這筆錢被張燕生婉拒,隨後董萬華也直接說明了來意,那就是他希望帶邵玉華回台灣生活,希望張燕生同意。

面對這個可以說是非常過分的要求,張燕生唯有沉默以對,但想想邵玉華婚前早已有言在先,加上他自己又已古稀之年,實在又沒有任何阻止的理由,最終表示了同意。

得到答複後,董萬華著手通過陸委會、海基會開始辦理同邵玉華的結婚申請,另一邊邵玉華則和張燕生來到了民政局,辦理離婚手續。

結果卻被民政局告知,二人從來就沒有合法的結婚手續。

但多年來又生下了兩個孩子,已形成事實上的婚姻關系。

因此想要獲得離婚證,必須先補辦結婚證。

這突如其來的波折下,二人又對離婚時,他們名下房子的分割産生了糾紛,張燕生當然不可能放棄,畢竟賠了夫人又折兵的事,任誰也幹不出來。可另一邊雖然一心想去台灣生活,但邵玉華也不願放棄能分到手的房産,就在兩人拉扯之時,董萬華的探親簽證已然到期,無奈下他只能先行回到了台灣。

董萬華走之後,邵玉華知道再爭執下去,她耗不起 時間,因爲彼時島內規定,所謂的陸配赴台生活,必須結婚年滿一年,想要在島內定成,則要婚滿兩年。

在經過兒女的勸解後,1995年兩人順利離婚,但充滿黑色幽默的則是,兩人辦理離婚不到半年,張燕生便于世長辭。

96年,滿懷欣喜以爲能順利赴台生活之際,恰好台海危機爆發,邵玉華和董萬華無奈,只能繼續隔海相望。

多年的等待後,2003年邵玉華母子終于如願以償去到了台灣,臨行前,兒子董水生親自來到了養父張燕生的墳前,感謝著養父對他們母子的恩情。

張和邵

至此一段故事,也就此落幕,或許在不少人的眼中,這段感情充滿了微詞,張燕生得到了不公正的對待。

可我要說感情本就如此,喜歡一個人本就是沒有來由。

在大時代下,邵玉華和董萬華只一眼便確定了終生,不管時代如何變遷,卻始終沒有忘記對方。

不管我們如何認爲,至少他們彼此至死不渝。

對于張燕生老人來說,或許會有人替他感到不值,但感情這種事,又實在是勉強不來。

他也會在天上,與自己的發妻團聚。

我們惟有祝福所有天下有情人,都能夠終成眷屬。

0 阅读:0

平凡人生重複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