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我空軍誤擊英國客機,卻遭到美軍報複,最終如何收場?

平凡人生重複 2024-05-16 05:35:36

在國人的普遍記憶裏,中美之間的軍事沖突起源于抗美援朝,在1999年北約轟炸我大使館時達到頂峰。

當年許多人把我大使館遇襲視爲國恥,紛紛走上街頭抗議。

但鮮爲人知的則是,早在1954年我們其實就經曆過一場,同樣因國力孱弱,被美英羞辱的真實往事。

當年,美國戰機在我國的領空內,對兩架執行護航任務的我戰鬥機悍然進行了攻擊,直接導致我兩架戰機墜毀。

面對如同侵略般的行徑,彼時的我國卻采取了克制的態度,不但未展開報複行動,事後,反而將我方戰鬥機飛行員進行了審判。

這一系列的決策和事件發展,無疑讓人充滿疑問:爲何美軍會侵犯中國領空並攻擊中國戰機?在明顯受到挑釁的情況下,中國爲何選擇了克制?中國飛行員爲何最終會受到法律的制裁呢?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深入了解這段曆史事件的背景和細節。

擊落英國客機

1953年,朝鮮戰爭的硝煙剛剛散去,世界局勢依然緊張,在這場沖突中,美國作爲全球的超級大國,面對一個資源有限、技術落後的國家,未能取得預期的勝利,這無疑對其國際形象造成了一定的沖擊。在這種背景下,美國對中國的態度變得複雜,試圖通過各種手段來恢複其在國際舞台上的威望。

英國客機

次年,即1954年7月23日,一架屬于英國國泰航空公司的DC-4型客機從新加坡起飛,目的地是中國香港,然而,當這架飛機飛越海南島上空時,與中國空軍的兩架拉-11戰鬥機不期而遇。

拉11戰鬥機

回顧曆史,美軍在二戰期間制造了超過一千架C-54運輸機,這些飛機在戰爭結束後逐漸退出了軍事舞台,但是,由于C-54運輸機的卓越性能和獨特設計,它們在民用航空領域煥發了新生。

許多國家的航空公司甚至領導人都對這種飛機青睐有加,將其改造爲自己的專機。國泰航空公司的DC-4客機,正是由C-54運輸機改造而來,其外觀與軍用版本相似,改動並不顯著,肉眼情況下,無法區分是民用還是軍用。

c54

當時,新中國剛剛成立,國內局勢尚未完全穩定,國民黨殘余勢力對新政權心存不滿,時常派遣飛機僞裝成民用飛機,潛入中國領空進行偵察。

因此,我空軍對于任何未經識別的飛機都保持高度警惕,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空軍的飛行員將英國這架DC-4客機,誤認爲了是國民黨的偵察機,迅速上報指揮部。最終,我飛行員在未得到上級明確指令的情況下,出于對國家安全和尊嚴的考慮,擅自行動對客機發起了攻擊。

在我空軍密集的炮火中,英國客機的一號發動機被擊中,動力全失,四號油箱也因中彈而起火,在這生死關頭,機長迅速采取行動,發出了緊急求救信號,並開始准備緊急迫降。

盡管我兩架拉-11戰鬥機在客機迫降過程中繼續進行了攻擊,導致駕駛艙和客艙內的三名人員不幸遇難,但機長憑借其在戰鬥機飛行中積累的豐富經驗,成功地在波濤洶湧的海面上實施了迫降。

迫降後,我戰機的攻擊仍未停止,幾分鍾後,攻擊的戰機才撤離了現場。

戰機撤離後,機組人員迅速行動,釋放了救生艇,並將幸存者轉移到了救生艇上。在這場突如其來的意外中,原本20人的機組和乘客,僅有10人幸存。

救援行動迅速展開,法國的PB4Y-2型海上救援機首先響應了求救信號,並在發現目標後向香港英軍報告了位置,然而,由于當時風急浪大,救援機無法降落進行救援。

緊接著,美國空軍從菲律賓克拉克基地派遣了“信天翁”式水陸兩用飛機,跨越千裏,最終成功救出了幸存者。

信天翁

美軍對我國戰機發起攻擊

不幸事件之後,英國方面迅速對這起空中悲劇進行了初步的評估,認爲DC-4客機是被我國戰鬥機擊落的。

緊接著,英國駐華代辦杜威廉在次日向我國外交部正式提出了抗議,表達了英國政府對此事的嚴重關切。

與此同時,我外交部和軍方也對事件進行了深入了解,並迅速啓動了公正和客觀的調查程序。

在對事件的詳細情況進行全面的調查和分析之後,我國方面很快對外公布了調查結果,確認了責任確實在于我國空軍的誤擊。

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內軍事力量正處于重建和發展階段,面臨著諸多挑戰。拉-11戰機作爲蘇聯制造的高性能活塞式戰鬥機,在當時的戰鬥機中表現突出。

1950年,中國開始大面積引進這種戰機,盡管噴氣式殲擊機已經逐漸取代了螺旋槳戰機,但對于當時承擔重大防空任務的中國空軍而言,這些戰機的到來無疑增強了防空能力。

然而,由于中國空軍尚處于初創階段,無論是裝備、人員還是訓練水平都尚未完善。

飛行員隊伍中普遍存在文化水平不高的問題,他們不熟悉英文,也難以識別民航客機上的標志。

在這種背景下,飛行員在執行任務時,由于無法有效辨別飛機的性質,導致了對國泰航空公司客機的誤判,將其誤認爲國民黨派遣的偵察機,最終發生了不幸的擊落事件。

1954年7月26日,中國外交部副部長章漢夫針對發生的民航客機誤擊事件,向英國方面提供了正式答複。

章漢夫

他解釋稱,中國空軍的飛行員誤將英國國泰航空公司的客機,視爲國民黨的偵察機,才導致了悲劇的發生。

在中英兩國就賠償問題進行協商的過程中,美國作爲旁觀者,卻表現出了強烈的立場。

美國國務卿在未充分了解事件全貌的情況下,便斷定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故意行爲,並通過發表聲明對中國進行譴責和施壓。

緊接著,美國以保護其船只爲名,派遣了兩艘航空母艦前往中國海域,進一步加劇了兩國的緊張局勢。

同一天的上午10點零五分,中國空軍的兩架拉-11戰鬥機正在我南海,執行爲波蘭“和平號”貨輪護航的任務。

執行任務過程中,飛行員突然發現有十幾架不明身份的飛機迅速接近。在識別出對方爲美國空軍的戰機後,中國飛行員尚未來得及做出反應,美軍戰機便搶先發起了攻擊。

面對突如其來的攻擊,我飛行員迅速進行戰術調整並進行反擊,然而,由于雙方飛機在性能上存在明顯差距,加之美軍的突然襲擊,中國兩架戰鬥機最終未能避免被擊落的命運,兩位飛行員壯烈犧牲。

在美軍戰機擊落中國護航機後,並未停止其攻擊行爲,而是繼續對中國護航艦隊發起了攻勢,幸運的是,中國艦隊反應迅速,組織了有效的反擊,最終成功擊退了美軍飛機的進攻。

事情平息

擊落我國護航機後,美國政府公開承認了其軍事行動,並試圖影響英國對中國采取報複措施。

然而,中英雙方通過外交途徑就事件的賠償問題進行了協商,並最終達成了一致。英國同意接受61.84萬英鎊的賠償,與中國就客機被擊落的事件達成和解,避免了進一步的沖突。

我國政府在內部對此次誤擊事件的飛行員進行了相應的處罰,負責此次行動的長機飛行員被判處一年有期徒刑,而僚機飛行員則被處一個月的禁閉。

此外,我空軍也對此次事件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從高層到基層都接受了更爲系統的教育和政策指導,以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面對美國在該地區的挑釁行爲,中國選擇了克制的態度,鑒于剛剛結束的朝鮮戰爭給國家帶來的巨大消耗,中國正處于恢複和重建的關鍵時期。

任何與美國的進一步沖突都可能導致局勢失控,引發更大規模的戰爭。

在1954年英國國泰航空公司的DC-4客機遭遇不幸事件之前,實際上該航班已經收到了多次安全警告。

由于中國解放軍與國民黨在從曼谷飛往中國香港的航線上存在持續的沖突,該航線被認爲存在安全風險。

然而,英國方面並未對此給予足夠的重視。他們不相信中國解放軍會真的采取行動。

事件發生後,英國清楚地意識到,盡管誤擊的責任在中國一方,但鑒于自己之前的輕率行爲和對警告的忽視,英國在道義上並不占據優勢。

因此,在隨後的外交協商中,英國並沒有對中國進行過度的追究。

一些國際關系學者指出,如果英國在1954年的民航客機誤擊事件中未與中國達成和解,而是選擇與美國形成聯合立場,這有可能成爲觸發更廣泛沖突的導火索,甚至可能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其後果將是無法預料的。

在冷戰時期的緊張氛圍中,大國之間的每一個外交決策都充滿了不確定性和風險,而英國與中國最終通過協商和賠償達成的和解,有效避免了局勢的進一步惡化。

0 阅读:123

平凡人生重複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