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家車企老板的提案裏,中國汽車價格還有下探空間?

路咖汽車 2024-03-05 17:47:59

2024年兩會正式拉開序幕,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共有7家車企老板提出了自己的建議,關鍵詞聚焦在低碳、出海和法規上。

3月5日,首場“代表通道”集中采訪活動上,奇瑞控股集團董事長尹同躍第一個接受采訪,並表示中國汽車應該擁抱全球化,走高質量、可持續發展之路。

此外,廣汽集團總經理馮興亞也同樣提出關于汽車出口的提議,他表示,應該優化出口支持政策,多舉措護航汽車出海。

“雙碳”依然是兩會中關于汽車提案的重點,小米董事長兼CEO雷軍表示,應加快建設制造業綠色低碳供應鏈;馮興亞也表示,多鏈路推進加速實現“雙碳”目標;賽力斯集團董事長張興海則建議,加強與歐盟進行低碳發展合作。

除了上述的兩點行業普遍關注的問題,隨著近兩年智能駕駛和大數據在汽車上推廣應用,今年兩會針對這兩項技術的法規問題,車圈大佬也給出了不少建議。小鵬汽車董事長兼CEO何小鵬表示,探索限定場景無人駕駛法規;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提出,完善汽車數據産權立法。

除此之外,還有包括電池回收,人才培養、消費環境等方面的提議。

2023整車出海創新高,2024年産業鏈出海能更進一步嗎?

海關總署數據,2023年中國汽車出口量達到522萬輛,同比增長57.4%。其中,新能源車出口量達到177萬輛,同比增長67.1%,首次超越日本,成爲全球汽車最大的出口國。

包括中汽協、乘聯會等機構都對今年中國汽車的出口量作出預測,大約在600萬至650萬輛。雖然預測出的增幅達不到2023年,但至少說明了中國汽車在出海方面將實現穩步增長。

乘聯會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汽車出口額達到1016億美元,結合522萬的出口量,平均單車價格來到1.95萬美元,同樣創曆史新高。

具體來看,中國出口的522萬輛新車中,中國向俄羅斯出口了90.9萬輛新車,俄羅斯也成爲中國最大的汽車“客戶”。其次是墨西哥,共出口41.5萬輛新車,第三到第五分別是比利時、澳大利亞和英國,出口量分別爲21.7萬輛、21.4萬輛和21.38萬輛。

從去年的慕尼黑車展到東京車展,中國車企讓歐洲和日本重新認識了中國汽車。數據統計,2023年中國品牌新能源車在歐洲的市場份額從2022年的6%提升至9%,另一方面,中國新能源車銷量已經占全球新能源車銷量的60%,中國包括電動車、锂電池、光伏在內的“新三樣”,出口增長近30%。

數據表現出的意思是,中國新能源車世界領先的地位。換句話說,中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有較大的話語權,這不僅僅關乎技術,更重要的是對全産業鏈的把控。不止一家國外車企表示過,新的時代裏,中國汽車制造業對他們威脅最大的就是新能源産業鏈,這是發展新能源的地基所在,也是中國新能源車能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

前幾年的兩會,就有不少車圈大佬針對汽車出海提議。排除政策上對出口的影響,實際上,相比整車出口,全産業鏈出口才更有戰略意義。兩個好處,一是擴大産業鏈,能帶來更好的零部件成本控制,從而繼續降低中國車企造車成本,應對未來的市場變化;二是核心産業鏈能在國外市場達成“技術換市場”的需求,提升中國汽車在國外的口碑及競爭力,並在新時代汽車産業中占據更大的話語權。

再結合全球低碳轉型,中國新能源車企能做到産品代際領先、産能充足、産品交付周期短,也就是說中國新能源車擴大出口量後,整體效率將進一步提升,有利于成本的進一步控制。

智能駕駛法規如何落地,需要技術支持,也需要市場規模

智能駕駛問題在今年備受車企大佬關注,尤其在智能駕駛安全規範和法規方面,對于智能駕駛能力較強的車企來說,安全規範和法規,看來是目前限制高階智能駕駛商用的根本原因。

從2023年開始,部分頭部車企已經從L2級智能駕駛升級到L2+級,甚至能實現L3自動駕駛的功能。智能駕駛的快速變革,帶來的是産業鏈的變革,智能駕駛的三大系統,感知系統、決策系統和執行系統的産業鏈,都將發生變化。

實際上,以華爲爲代表的企業,對于目前能夠實現法規可控的,或者說能夠實現用戶使用的智能駕駛功能,以現有的硬件水平和算力,完全能夠達到。比如華爲智能駕駛解決方案,已經能在減少硬件的情況下,實現更高階的智能駕駛,也就是說,在感知層面,車企能通過硬件降低智能駕駛的成本。

成本難點就在于,高質量的數據。目前智能駕駛的一大方向就是去高精地圖,原因就在于高精地圖除了有不可控的局限性以外,比如修路等,還有就是其成本相對較高。如果能實現低成本高質量的數據采集,並且在數據標注效率上,和分析處理能力上有大幅提高,完全能夠在硬件的降本的基礎上,實現更深層的降本。

目前主流車企的智能駕駛包售價都不低,並且很多主打智駕的車型,並不是全系標配智駕功能,也就是說有些車型的智駕包不包含在整車指導價內,需要單獨購買。不過隨著智能駕駛的規模化發展,三大系統産業鏈均能夠實現降本,到時候智能駕駛功能被更多的人選擇,就能更好地推動相應法規的落地。

結語

今年的兩會車企大佬們還提及一個關鍵問題,就是人才培養。新能源轉型,不僅需要傳統的汽車人才,包括軟件、能源、ESG、新能源車後市場等方面都需要大量的新型人才。華晨寶馬裏達工廠廠長張濤就表示,新能源動力回收方面就需要新型人才出現,以擴大産業規模。雷軍也提到,要加強人工智能人才的培養。雖然中國2023年達成了産銷創曆史新高、出口量創曆史新高、新能源車全球占比最高等成績,但汽車行業打的是持久戰,21世紀還是人才最貴。

0 阅读:27

路咖汽車

簡介:秉承專業態度,創作有趣的汽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