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歡記》80多歲的老奶奶精神境界領先我們不止50年

七話影視 2024-04-18 22:12:52

先上一波《承歡記》陳淑玲奶奶的人生語錄:

父母兄弟,匆匆過客,人要爲自己活著。

人出生的時候,就要一個人面對這個新的世界,死的時候,也要一個人告別。

訴苦亦無用,自己的事情,還是要靠自己,自強自立才是道理。

人要堅持獨立,只有獨立,才能放大選擇權。

原本《承歡記》奶奶去世是一大淚點,但因爲遺産分配問題,不少觀衆圍繞她産生了掰頭,核心爭議便在于不少人覺得奶奶如此分配是否公平。

她唯一的親生兒子沒有繼承她任何遺産,孫子姚志明只繼承了老洋房,姚志明最想要也是奶奶最重視的興安裏酒店,給了繼孫女麥承歡。

結合姚志明的前半生,似乎奶奶對他更“不公”了。

姚志明小時候先後被親生父母抛棄,親爺爺消失,親奶奶只負責他的生活費、學費,他始終沒有家的歸屬感,老人最終財産也沒因他是親生孫子而特殊照顧。

其實在《承歡記》剛剛開播時,也有一些質疑奶奶的聲音,認爲她自己過著富足生活卻向經濟拮據的繼子一家隱瞞財産,行事有些冷漠。

這一質疑和質疑奶奶財産分配不公的聲音,本質上異曲同工。

歸根結底,都是因爲奶奶不符合大家心中的傳統長輩形象,她不是爲孩子而活、不斷爲孩子付出的無私母親,也不是爲維護血脈傳承而鞠躬盡瘁的奶奶。

她只是陳淑珍,只做自己認爲應該做的,只選擇自己內心想選擇的。

回捋她的一生,七話覺得她不僅對得起所有人,精神狀態領也先我們不止50年。

陳淑珍的前半生:做自己

對于陳淑珍奶奶的前半生,編劇一筆帶過,並沒有詳細展開回憶,但從其他角色口中,我們大概也能拼湊出奶奶的前半生是什麽模樣。

她生于富貴之家,曾是養尊處優的大小姐。

但按奶奶的年齡推算,她成長期的“養尊處優”和現代富豪家的公主王子們肯定不相同,大環境的變遷風雲,奶奶都是親身經曆過的。

成年後,她沒選擇當一個吃家庭企業分紅的悠閑繼承人。

而是獨自從長輩手中接手家族産業,這對年輕無經驗的大小姐來說並不是簡單任務,當時的老員工們便對奶奶很不信服。

但她沒有退縮,而是一點點用個人魅力與實力,讓自己成爲真正的領軍人物,成爲一名企業家,這份事業,是奶奶往後的人生裏最大的後盾。

或許也是在這個過程中,她和門當戶對的姚爺爺結婚。

兩人婚後有一個兒子,日子一開始順理成章的遞進,兒子也結婚生子,此時奶奶事業成就、家庭三代同堂,很符合當下網友對人生贏家的定義。

然,人到中年,姚爺爺出軌了,面對愛人的背叛,她果斷選擇離婚。

那個年代,離婚是很難被大衆接受的事情,對女性來說壓力更大,但與一段汙染了的婚姻相比,她甯可逆風而行去了結,也不願放棄原則底線去將就。

她選擇做尊重自己的陳淑玲,而不是忍氣吞聲的姚太太。

大概率是出于對妻子堅持離婚的報複,離婚後的姚爺爺直接帶著兒孫出國,奶奶相當于面對了雙重背叛,自此與親生血脈天各一方。

爲什麽說奶奶面對的是雙重背叛呢?除了丈夫的出軌,很多人都忽略了兒子對她的背棄。

奶奶離婚時她的兒子已經成家立業,面對父親背叛母親,母親是企業家的情況下,姚父甯可將母親一個人留在國內也要攜妻帶子跟父親遠赴國外經商。

這基本只有一個可能,姚爺爺當時資産優渥的奶奶,兒子選擇聽從父親的安排。

兒子的抉擇是否曾讓奶奶失望?劇裏她未提及一字,不過,以奶奶“自己的事,還得靠自己”觀念來看,她應該不會覺得這是背叛,只是兒子的選擇而已。

在家庭破碎後很長一段時光裏,奶奶都選擇一個人生活,且漂亮地生活,是知性灑脫的陳淑珍,也是興安裏酒店的靈魂人物,繼續掌控自己的人生。

陳淑珍的後半生:悅自己

麥承歡失戀時,奶奶說“拜拜就拜拜,下一個會更乖”,她不希望小輩因爲一段不適合的感情自苦,自己也同樣如此。

與前夫離婚,她沒有後悔,遇到新的感情,她也從不因爲有過失敗經曆而回避。

而是大方面對,隨心而行。

她和麥承歡爺爺的黃昏戀,放在當下並不稀奇,但放在幾十年前,放在人情關系比較緊密的老弄堂環境裏,很容易受到風言風語诟病。

簡單來說,就是大家都覺得他們的結合,很丟人。

因爲這些聲音,與奶奶相戀的麥爺爺一度退怯過,因爲這些聲音,繼子麥來添多年都不願意跟她來往,反而是奶奶,愛與選擇,都相當堅定。

她沒有因爲外界眼光壓抑自己的情感,也沒有因爲繼子不理解退縮,大大方方的愛,待麥爺爺重病在床時,也是她無微不至地照顧了愛人最後一程。

這段時光從繼子麥來添口中說出時,相信很多觀衆都會覺得奶奶偉大,但代入現實生活,其實很委屈,與其說她找了個老來伴,不如說找了個贍養對象。

自己是個老人,卻要看護另一個跟自己相戀沒多久的老人,從受益角度,這段婚姻最大的獲益者應該是麥來添,他不願意親近的繼母,做了原本應該他盡的責任。

但與從未計較親生兒子背棄自己一樣,奶奶也從未計較繼子的私心,因爲她更在乎的是自己的心,是自己的選擇與感受,而不是他人付出與否。

與麥爺爺在一起,她很快樂。

照顧麥爺爺最後一程,她無怨無悔。

多了麥家這門後輩,她收獲了相互欣賞的繼孫女。

這些便夠了。

人世間來一遭,拼搏過,奮鬥過,走過低谷,登過巅峰,已經積累足夠資本與閱曆的陳淑玲,後半生追求的是取悅自己,而不是取悅他人。

世人诋毀她的婚姻,繼子不理解她的婚姻,有什麽重要的呢?進入一段新感情,是爲自己而活,又不是爲了滿足別人的眼光。

這一點,在陳淑珍晚年對興安裏酒店的管理上也體現地淋漓盡致。

姚志明從商業角度出發,能看到奶奶的管理處處都是問題,僅從酒店需要老板貼錢才能維持正常運營,就是大多數商人都無法理解的BUG。

但奶奶卻甯可貼錢,也不想接受姚志明的經營建議。

因爲此時的興安裏于她而言並不是積累財富的媒介,也不是證明她商業實力的籌碼,而是她的家,陪伴她一生的地方,這裏有她的回憶、她的夥伴。

更多的錢,已經不能讓她開心,“家”與夥伴,卻是她想要留住的。

這也是她最終沒有把興家裏酒店留給親孫子姚志明的根本原因,她很清楚,一旦孫子姚志明接手興安裏,她所有重視的東西,都會被孫子的事業心摧毀。

她憐惜孫子,疼愛孫子,可不會因爲孫子而違背自己的訴求,這就是陳淑珍。

很多人對奶奶的不理解,恰恰也是因爲她做出的選擇都是先尊重自己內心,而不是先按後輩的訴求走,這跟我們很多傳統型長輩很不一樣。

但不一樣的陳淑珍,對子孫後輩,仍舊是無愧于心的。

陳淑珍的人生觀:獨立自強,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奶奶告訴承歡“人要堅持獨立,只有獨立,才能放大選擇權”,這是她的人生觀,也是她能夠漂亮活一生的基礎籌碼。

如果年輕時她沒有選擇接手興安裏而是做一個只需要享受紅利的千金小姐,在被前夫背叛時,奶奶選擇離婚,不可能有那麽強的底氣。

如果沒有強大的內核,成爲一個能夠精神獨立的人,奶奶的後半生也不可能活得那麽灑脫幸福,不需要爲了情感而去討好任何人。

在經濟與精神上,她都在追求獨立,自己的幸福快樂,不必受制于任何人。

客觀來說,這樣的精神狀態領先我們不止50年。

現在很多年輕人受困于原生家庭、抓馬婚姻、痛苦的人際關系、壓抑的人生時刻,往往不是因爲經濟無法獨立,就是精神與情感上做不到能一個人行走。

但陳淑玲卻做到了,她也比任何人都明白一個人真正立起來的重要性。

所以在子孫教育上,奶奶更重要的是教他們如何學會獨立,而不是依賴。

親生兒媳曾經想要依賴她,奶奶拒絕了,劉婉玉曾經也想要依賴她,奶奶同樣拒絕了,她清楚,如果自己出手給予經濟支持,只會培養一群寄生蟲。

能讓他們走出困局的,從不是奶奶,而是他們自己。

姚志明的媽媽和麥承歡的母親都沒能意識到這一點,甚至姚志明小時候亦不能理解奶奶的觀念,但長大後的他和麥承歡,都明白了奶奶的饋贈。

她給孫輩留下的最大財富,不是興安裏酒店也不是老洋房,而是言傳身教,讓他們學會了自立自強,也在努力教他們學會愛自己,取悅自己。

姚志明和麥承歡目前學到了前者,他們缺的其實是愛自己。

麥承歡因爲過度追求自立自強將自己活得太緊繃,忽略了有時候我們也是可以適當的選擇依靠。姚志明因爲成長經曆失去家的概念,忽略了生活也需要點人情。

奶奶留給他們的遺産,是按自己心意選擇最適合的繼承人,也是盡最後一份力,讓兩個她最疼愛的孫輩有相互依靠的契機,學會愛自己。

做人,陳淑珍的一生活出了自我;做長輩,陳淑珍給了他們人生方向。

如何陳淑珍知道觀衆會爲她的財富分配、繼承問題糾結的話,陳淑珍應該會很詫異,麥承歡和姚志明都懂她,可有些觀衆可能還是停留在傳統,忽略了這個角色真正的能量。

1 阅读:140

七話影視

簡介:追劇狂人,帶你關注新劇、老劇、經典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