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向新征途的中國平安,正開啓一場價值升維之旅

老虎財經 2024-03-26 01:50:22

2023年無疑是充滿波瀾的一年,全球宏觀經濟在波動的海洋中顛簸前行,地緣政治的風暴如同無形之手不斷侵蝕著經濟的穩定之岸。然而,在面對波濤洶湧的大海,平安如同一位熟練的舵手駕馭著巨輪,不僅穩住了航向,更在風浪中尋得增長的契機。

在充滿挑戰的2023年,多數行業的發展前景並不樂觀,特別是保險行業,不僅要應對宏觀經濟環境的沖擊和挑戰,還要面對內部改革持續深化所帶來的陣痛,這些因素使得險企的經營荊棘滿布。

2023年,平安實現歸母營運利潤1179.89億元,歸母淨利潤856.65億元,全年股息爲每股現金2.43元,同比增長0.4%,分紅總額連續12年保持增長。自2012年至2023年,平安累計分紅25次,分紅總額達3089億元。

不僅如此,平安還披露了未來三年的投資者回報規劃。按照規劃方案,公司每年分紅金額原則上爲上年度經審計後歸母淨利潤的20%-50%。

而平安之所以能夠在動蕩的市場環境中保持經營韌性,並且有底氣向投資者提供豐厚的分紅,與其綜合金融模式的精准定位和對醫療養老領域的前瞻性布局密不可分。

30載的堅守:綜合金融

美國管理學家吉姆·柯林斯和傑裏·波拉斯在其著作《基業長青》中指出,偉大的企業之所以能夠永續經營,是因爲它們能夠充分堅持核心理念,同時通過不斷創新求變、刺激進步,以實現持續的發展。

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平安集團創始人馬明哲便在蛇口這片改革開放的熱土上,洞察到了綜合金融的巨大潛力。他認爲,隨著經濟全球化和金融市場的深化,綜合金融將成爲金融業發展的大勢所趨,也是時代進步的必然結果。

綜合金融模式作爲國際金融業的一種重要發展路徑,因其複雜性與挑戰性,在全球金融舞台上罕見成功之例,面臨挑戰與困難包括但不限于金融牌照的完善、不同行業間文化差異的融合、跨國經營帶來的政策監管風險、經濟周期的波動性、核心科技能力的提升、後台資源的優化集中、以及管控和激勵制度的強化。

盡管綜合金融之路充滿艱辛,但從國家、客戶、股東的需求出發,平安堅定的選擇了這條道路。三十多年的砥砺前行,綜合金融的理念已經深深烙印在平安的發展脈絡之中。

平安的綜合金融模式,其核心在于以客戶需求爲驅動力,致力于爲客戶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金融生活服務。這種模式不僅滿足了客戶在不同生命周期和各種生活場景下的多元化金融需求,而且通過跨領域的整合和創新,爲客戶帶來了更加便捷、個性化的金融體驗。

在傳統金融業務模式中,金融機構往往遵循著各自爲戰的策略,單一金融産品和服務銷售成爲常態,銀行理財、保險、貸款等産品服務之間缺乏有效的聯動和整合。然而,在中國平安的綜合金融模式引領下,通過構建一個統一的營銷平台,實現了多個産品服務間的有效“交叉銷售”。

平安通過統一智能小程序“任意門”連接了旗下13家子公司的APP(如口袋銀行、壽險金管家、産險好車主、平安證券、平安健康等),打破了傳統金融的“孤島”模式,讓客戶能實現跨APP的無縫體驗。

與此同時,平安通過打造標志性産品節,創造統一輪動的“波段營銷”體系,協同15家+子公司進行主題營銷,帶動客戶交叉遷徙和産品銷售。2023年,“平安18財神節”和“中國平安成立35周年感恩回饋活動”、“8月萌寵節”、“99健康節”等活動累計交易金額3.8萬億元。

平安的綜合金融業務模式不僅給業務銷售模式帶來變化,也提高了自身的經營效率。尤其體現在更低的獲客成本,更低的管理和服務成本,以及更高的客戶留存率。截至2023年12月31日,持有集團內4個及以上合同的客戶占比爲25.3%,留存率達97.7%。

未來,那些能夠通過一站式服務平台,高效、便捷地解決客戶多元化需求的金融機構,將更有可能贏得客戶的青睐和忠誠。而這也要求它們具備強大的産品創新能力和服務整合能力,以及在科技應用、數據分析、客戶體驗等方面持續投入和優化。

巨輪遠航破浪的內核

如果把平安綜合金融模式比作一艘設計精良的船,保險、銀行、資管等業務板塊則是其堅固的船體,它們相互支撐,共同構成了一個強大的風險分散系統。

2023年,壽險及健康險、財産保險以及銀行三項核心業務合計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營運利潤1409.13億元。

壽險及健康險方面,2023年中國平安可比口徑下壽險及健康險業務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長36.2%,這主要得益于代理人人均新業務價值增長89.5%,代理人渠道新業務價值增長40.3%銀保渠道新業務價值增長77.7%。

中國平安副總經理付欣在3月22日的業績會上表示:“去年四個季度,壽險新業務價值都是雙位數增長,這受益于非常紮實的壽險改革,且成爲未來利潤釋放的堅實基礎。”

産險方面,2023年平安産險保險服務收入3135億元,同比增長6.5%;整體綜合成本率剔除保證保險影響後98.4%;車險綜合成本率97.7%,優于市場平均水平,若剔除自然災害影響,車險綜合成本率96.6%;連續13年榮獲工信部中國車險及財産險"第一品牌"。

銀行方面,2023年平安銀行實現淨利潤464.55億元,同比增長2.1%;不良貸款率1.06%,撥備覆蓋率277.63%;管理零售客戶資産40311.77億元,較年初增長12.4%。

在甯靜的海域,堅固的船體足以讓巨輪穩步前行。然而,當面對波濤洶湧、變幻莫測的大海,巨輪需要的不僅是堅實的船體,更需要強大的引擎提供動力,精准的羅盤指引方向,靈活的船帆捕捉風力,以及穩固的錨提供庇護。

創新,是平安穿越周期的強大引擎。在金融市場不斷變化的當下,平安通過創新,不斷推出新的産品和服務,滿足客戶日益增長的多元化需求,這些創新不僅提升了客戶體驗,也爲公司開辟了新的增長點。

例如,平安基于客戶個性化需求陸續推出“保險金信托+養老”等創新産品,有效提升客戶AUM,賦能代理人隊伍。2023年,新增保險金信托規模506.84億元,同比增長22.3%,帶動平安壽險首年保費48.97億元、新業務價值14.66億元。

此外,平安還創新推出中國版“管理式醫療模式”,將線上╱線下醫療養老生態圈與作爲支付方的金融業務無縫結合。平安的醫療養老生態圈既創造了獨立的直接價值,也創造了巨大的間接價值,通過差異化的“産品+服務”賦能金融主業。

2023年,集團31.5%的新增客戶來自于集團醫療養老生態圈,在平安2.32億的個人客戶中有近64%的客戶同時使用了醫療養老生態圈提供的服務,其客均合同數約3.37個、客均AUM達5.59萬元,分別爲不使用醫療養老生態圈服務的個人客戶的1.6倍、3.5倍,享有醫療養老生態圈服務權益的客戶覆蓋壽險新業務價值占比超73%。

科技,是平安精准導航的羅盤。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科技的引領下,平安實現了業務流程的優化和服務效率的提升。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平安擁有超2萬名科技開發人員、超3000名科學家;集團專利申請數累計達51533項,位居國際金融機構前列,平安醫療健康專利申請數位居全球第一位。

運用科技賦能,2023年,平安實現智能引導客戶自助續保3003億元,同比增長13%;AI坐席服務量約22.2億次;智能化理賠攔截減損108.2億元,同比增長16.0%。

企業文化,是平安靈活的船帆。以“一個平安”爲核心的文化理念,將集團旗下各個業務板塊緊密團結在一起,形成了強大的協同效應。這種文化的凝聚力,如同靈活的船帆,讓平安在經濟的風浪中能夠捕捉到風力,將風的能量轉化爲前行的動力。

“集團客戶數、客均合同數、客均利潤”這三個數據指標共同構成了“一個平安”文化理念的實質體現,它們不僅映射出平安集團深厚的凝聚力,也是其綜合金融服務能力的直觀展示。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團個人客戶數2.32億,較年初增長2.2%;集團內有超8801萬個人客戶同時持有多家子公司的合同,客均合同數2.95個,持有4個及以上合同客戶的留存率達97.7%,較僅有1個合同客戶的留存率高14.4個百分點。

風險管理,是平安穩固的錨。通過前瞻性的風險評估和多元化的風險分散策略,中國平安有效降低了經濟周期波動對公司業績的影響。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平安集團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爲160.3%,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爲208%,遠高于最低監管要求的50%、100%。此外,平安還測算了利率下行和權益資産下跌對平安集團、平安壽險和平安産險于2023年12月31日償付能力充足率的影響。當權益資産公允價值下跌10%,平安集團、平安壽險和平安産險的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爲203.9%、187.7%、205.9%,遠高于監管要求。

平安這艘巨輪,憑借其裝備的精良、動力的充沛、導航的精准、文化的凝聚以及風險控制的能力,在經濟周期的波濤中,不僅能夠堅守航向,更能乘風破浪,穩健前行。

平安的價值升維之旅

一直以來,投資者都是按照保險股的估值體系內含價值(EV)來給平安估值,EV包括經調整後的淨資産和有效業務價值,代表評估時點的經營成果。如果只單純考慮壽險公司淨資産,就忽略了現有保單未來創造現金流的能力。

對于平安這類綜合金融集團而言,長期來看,壽險業務的占比會越來越低,使用內含價值估值法會低估其真實價值。

由于綜合金融爲平安帶來更高的經營效率,尤其體現在更低的獲客成本,更低的管理和服務成本,以及更高的客戶留存率。因此平安提出以客戶數、客均合同、客均利潤“三數”作爲綜合金融模式的核心估值框架,這三個關鍵指標決定了個人業務營運利潤,也就是綜合金融模式的盈利能力體現。

從外部增量來看,瑞銀瑞信《2023全球財富報告》指出,2000年至2022年我國人均財富複合增長率爲12.2%,遠高于全球平均數4.9%;根據麥肯錫的《金融業白皮書》,2022年至2032年中國個人金融資産將從243萬億人民幣以9%的複合增速增長到571萬億人民幣。與此同時,2023年我國保險深度約爲4.1%;保險密度約爲3635元/人,對比發達國家乃至世界均值,我國的保險市場仍處于朝陽階段。

從內部存量來看,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團個人客戶數2.32億,客均合同數2.95個,2023年通過交叉銷售,遷徙過來的客戶數量達2242萬。對比富國銀行,其客均合同數達6個,而平安的金融牌照數多于富國,並且有醫療養老生態圈加持。顯然,平安的存量客戶可挖掘潛力遠高于富國,客均合同數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董事長馬明哲也在年報致辭中表示:“以平安醫療健康服務的深度、廣度優勢,結合居家養老與高端養老服務,平安的“管理式醫療模式”有望在海量客戶和廣闊市場下釋放更大價值。”

因此,無論從外部增量還是從內部存量空間來看,平安的綜合金融模式遠未達天花板。這意味著當前資本市場並沒有體現平安的真實價值。

關于公司的估值,平安總經理兼聯席首席執行官謝永林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當前公司PB(平均市淨率)與PE(市盈率)都很低,但我相信是金子總歸會發光,股價總歸要回歸到與價值一致的位置,所以我們很有信心。”

事實上,綜合金融模式讓平安在複雜的外部環境下,擁有更強的內源性生長動力和風險抵抗能力;而醫療養老作爲中國平安的新增長引擎,能夠深度賦能金融主業,滿足客戶對健康養老的多元化需求。兩者的有機結合,不僅爲平安構築了一道難以複制的競爭“護城河”,還爲其可持續發展和價值升維提供了堅實的支撐。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