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上交的四件國寶級文物,有人獲獎百萬,有人卻只獎勵20塊

樹人閑談 2024-04-04 16:48:19

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我國的考古工作接連取得了巨大突破,尤其是馬王堆漢墓和秦始皇兵馬俑的發掘,更是讓考古工作者感到振奮。與此同時,那些遺落在民間的珍貴文物也引起了考古人員的重視,考古隊的工作人員常常利用下鄉工作的機會,走街串巷宣傳文物保護知識,號召大家上交手中的文物。

在考古人員的大力宣傳下,八十年代的文物保護工作還真取得了了不起的成績,很多農民紛紛響應號召,把自己在田間地頭找到的文物上交給博物館,其中比較著名的四件文物在考古界都引起了轟動,每一件堪稱國寶級文物。

01彩繪鹳魚石斧圖陶缸

彩繪鹳魚石斧圖陶缸現在是國家博物館的大明星,是名副其實的“鎮館之寶”,但是在發現之初卻差點被埋沒了。

1979年春節剛過,河南臨汝縣的文物愛好者李建安趕集買菜,偶然聽一位老鄉說村裏挖出了許多陶器碎片。李建安就跟著老人回到了村裏,在一個蘋果園裏發現了13個陶罐。

後來李建安想把這批文物上交給當地的文化館,他用自行車拉著板車走了兩個多小時的路,才把這些大陶罐送到臨汝縣文化館。文化館的館長張久益很感激李建安,爲了表揚李建安的文物保護意識,文化館特意拿出了5雙手套獎勵給了李建安。

可由于當時文化館工作人員對文物並不十分了解,所以並沒有意識到這批文物的價值。直到河南省博物館的專家偶然間見到這批文物後,才發現這批文物的珍貴之處,這些陶罐也被緊急調往河南省博物館收藏,後來又被送到國家博物館珍藏。

02西漢金獸

1982年2月10日,江蘇省盱眙縣馬湖店村一個叫萬以全的農民在自家地裏挖水渠,在一堆爛泥中發現了一個金燦燦的大家夥。萬以全把這個東西抱回家清洗幹淨後,才發現是一尊黃金制成的野獸雕像。

萬以全後來把這件文物上交給了文物保護部門,經過文物保護部門的檢測,這件由純金鑄成的雕像重達9.1公斤,含金量更是達到了99%。專家們也不知道野獸的類型,只好依據其年代命名爲西漢金獸,之後被送往南京博物院珍藏。

爲了獎勵萬以全的無私奉獻,文物保護部門給他頒發了1萬元的獎金。要知道,那時候還是八十年代初,全國都沒有幾個萬元戶。如果按照購買力來算的話,恐怕比現在的一百萬也是只多不少。

03武則天除罪金簡

1982年5月的一天,河南登封縣一個叫屈西懷的農民像往常一樣,趁著農閑到附近的嵩山采草藥。當他攀爬到峻極峰時,在一處險要的石頭縫隙中看到有金光在閃爍。屈西懷很好奇,于是就不顧危險攀爬過去,從中取出了一塊由純金打造的金簡。

當時國內的文物市場十分火熱,有文物販子得知後,立刻懷揣10萬元現金來到屈西懷家,表示想要購買屈西懷撿到的文物。不過,屈西懷並沒有將文物賣掉,而是捐獻給了當地的文物保護部門。

後來這件名叫“武則天除罪金簡”的文物成爲了河南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而屈西懷也因此得到了1500元的獎勵。在當時來說,1500元也是一筆巨款了,足夠改善家庭的命運了。

04西漢皇後之玺

1968年9月,13歲的孔忠良放學貪玩,在回家的路上發現了一個石頭疙瘩。他覺得這塊摸起來十分溫潤的石頭疙瘩很好玩,于是就撿起來帶回家中。回到家後,孔忠良的父親發現這塊石頭疙瘩其實是一方玉玺,于是就從兒子手中拿了過來,放在家裏好好收藏了起來。

後來等到孔忠良放假了,父子兩人就帶著玉玺來到了西安,將玉玺上交給了當地的文物保護部門。專家們見到這件文物時大吃一驚,因爲這件文物的主人是呂雉,她是曆史上第一位皇後,所以這方玉玺具有十分重要的曆史意義。

據說此事還驚動了北京的某位女士,她爲了得到這枚皇後之玺,不惜動用了各種關系,不過最後並沒有得逞。博物館爲了表揚孔忠良父子,還特意獎勵給他們20元錢,還給他們開了一封表揚信。

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由于很多文物都流落民間,爲了鼓勵人們主動上交文物,文物保護部門一般都會給捐獻者一些物質獎勵。只不過,由于當時經濟普遍還不富裕,用于文物保護的經費也比較有限,所以給捐獻者的獎勵也比較少。

比如上交彩繪鹳魚石斧圖陶缸的陳建安,最終只得到了5雙線手套的獎勵。而上交西漢金獸的萬以全得到了上萬元的獎勵,相當于現在的百萬獎勵了。當然,這也與西漢金獸本身的價值有關,重達9.1公斤的黃金,本身就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或許在外人眼中看來,很多時候給文物捐獻者的獎勵太少了。其實,對于捐獻者來說,他們往往並不在乎獎勵的多寡,他們在乎的是捐獻文物的榮譽,願意對文物保護工作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正是因爲有他們的無私奉獻,如今人們才能欣賞到這些精美絕倫的古代藝術珍品。

0 阅读: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