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玩滑板的“叛逆少年”,成就了國內的滑板行業

電商在線 2024-05-22 14:21:01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文/成如夢

編輯/鄭亞文

2002年,17歲的林秋敏興沖沖地往家裏抱回一塊滑板,這塊滑板在進家門的一分鍾後,被父親帶著怒氣踩了幾腳,板身完全裂開。

這塊滑板裂了,林秋敏又往家裏抱了十幾塊滑板。父親依舊反對,但也沒再碰過他的滑板。

那個年代,在路上滑一塊滑板,經常能吸引整條街的目光,“如果有幸能夠在路上遇見另一個滑板愛好者,那就是和失散的親人重逢了”。

“不良”“叛逆”,貼在滑板愛好者身上的標簽,顯示出那一時期的刻板印象。大多人都是頂著家裏的壓力,偷偷攢錢買滑板,偷偷在網上找“板友”。1995年,還在上高中的張朔覺得父親在那一代家長中已屬開明:“可以偶爾玩一下滑板,但要保證能夠考上一個好大學。”2008年,在北京大學當保安的王雅雅下班後的固定項目是玩漂移板,而他經常被人指著說“叛逆少年”。

而正是這些“叛逆少年”,如今撐起了國産滑板的半邊天。從2008年到2016年,林秋敏、張朔、王雅雅相繼開起了自己的淘寶店,創建了自己的品牌,並最終都在滑板這個小衆賽道裏,做成了淘寶上的頭部商家。

時代變化中,曾經在大衆眼裏“不務正業”的少年,也順勢滑出了一番新天地。

5月16日,“奧運會資格系列賽·上海”在外灘國際電競中心舉行,涵蓋了自由式小輪車、滑板、霹雳舞和攀岩4項年輕人喜愛的小衆新興項目。

賽場之外,爲了讓更多人體驗這些新興奧運競賽項目,淘寶聯合YEAHHPARK打造了3000平米“創意運動空間”。王雅雅也受邀來到現場開展滑板教學,十多年前,他就是一名滑板運動的推廣者了。那時他帶著一塊滑板,從北京出發,開始了自己的“流浪”,邊走邊教學,走到濟南時,身無分文的他棲身網吧打工,開起了自己的第一家淘寶店。

如今,眼看著自己熱愛的這項運動成爲奧運項目,吸引了越來越多年輕人的喜愛。他也不由感慨:時代是真的變了。

第一批玩滑板的人

作爲一種舶來品,滑板直到20世紀90年代前後才進入中國。

在“75後”張朔的印象裏,小時候,國內沒有滑板可買,也沒有什麽玩伴。直到高中他才第一次在家附近的廣場上看到有人玩滑板,“當時只要看到鞋子上有玩滑板造成的磨損,就可以直接上去和他搭話,每個玩滑板的人都很渴望和別人交流”。

張朔

張朔能夠玩滑板的條件是“考上一個好大學”。但他周圍許多孩子的滑板夢都早早地破滅了,“高中時期很多同學對滑板感興趣,而大多因爲父母不支持或者買不起滑板,止步于感興趣”。

那個年代,滑板是叛逆和不良少年的標簽。

2002年,“85後”林秋敏在鄰居哥哥那第一次接觸到滑板,雖然那只是一塊劣質的玩具板,體驗並不好,單“上板”一個動作他就學了2天,但滑行的感覺卻讓他一下子就愛上了這項運動。

但在父親眼裏,滑板並不是一個積極向上的運動,最激烈的一次,他踩斷了林秋敏剛買回來的新滑板。雖然後來父親沒再動過手,但是每次看到林秋敏滑滑板,他總忍不住責備。

接觸滑板的最初四年,林秋敏走遍了一切他能買到滑板的地方,可買到的都是玩具板。

林秋敏

直到2006年,林秋敏擁有了自己的第一台電腦。拿到電腦的第一時間,他就迫不及待地上網尋找關于滑板的信息,相關論壇、QQ群和貼吧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也正是在這一年,他知道了專業滑板和玩具板的區別。

他攢了快一年的零花錢,才買了第一塊專業滑板,“花了1000多元,只買了一個板面,一對橋,一雙鞋子,輪子和軸承還是從舊滑板上拆下來的”。

林秋敏還在論壇裏結識了同樣愛好滑板的朋友,每天都約著一起玩,“感覺自己真正走進了滑板的世界”。

2008年,第一次玩漂移板的經曆,徹底改變了“90後”小夥王雅雅的人生軌迹。當時的他在北京大學當保安,深受校園氛圍影響。但他也意識到,自己雖生活在此,卻不屬于此。一無所有的他,只有在玩漂移板的時候,才能感受到自由和輕松。

王雅雅

後來,他辭掉工作,滑著滑板從北京通州一路南下,滑到了山東濟南,成爲同齡人中的異類。

但不同于外界對滑板“不務正業”“叛逆少年”的刻板印象,無論是張朔、林秋敏還是王雅雅,後來都通過滑板找到了屬于自己的人生方向。

滑出來的人生

張朔還記得,他剛開始學滑板時,教程來自于秦皇島的一個滑板俱樂部。會員費20元一年,俱樂部每個月給他郵寄一份滑板小報。如果當時想買一塊進口滑板,也只能通過秦皇島這個渠道。

但到了張朔上大學的時候,不少地方已經開起了滑板專賣店。2001年,大三的張朔也在西安開了一家小小的滑板店,集結了一幫同樣熱愛滑板的夥伴。除了下雨和考試,他每天都會去圖書館門前空地練習。

大學畢業後,他成爲一名北漂,在當時中國唯一的滑板場地——北京異族滑板場,負責場地和店鋪的運營。同年的真維斯極限運動大師賽中,張朔取得了第2名的成績,隨後也入選了李甯組建的中國第一支發工資的職業滑板隊,成爲最早的職業滑手。

2006年初深圳蛇口准備籌建滑板場,這也吸引了張朔和他的小夥伴一起來深圳創業。同年,張朔的switch滑板店正式開業。

第二年,22歲的林秋敏剛剛動了想做滑板的心思。當時他在父母開的小餐館裏幫忙,每天從下午5點工作到淩晨6、7點,“每天的生活就像複制粘貼一樣,讓人感到乏味”。一起玩滑板的朋友問他,“爲什麽不做你喜歡的事?”這一問點醒了林秋敏。

買過十幾塊玩具板的他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讓所有的滑板愛好者,都能用上專業滑板”。

剛開始,他沒有營業執照、也沒有線下店鋪,家裏的房間就是他的工作室。原本他想代理全球最好的滑板品牌,但頭部産品的經銷權很難拿,“要有實體店和營業執照才給你供貨”。他只好退而求其次,從二三線産品開始做起。

在家裏辦的第一個工作室

當時外地“板友”聯系林秋敏買滑板一般有兩種選擇,轉賬到他的銀行卡,他把滑板寄出去;或者是他把滑板寄出去,收貨後給他轉賬。結果有些人收貨後不付錢,林秋敏的工作室出現了很多“壞賬”。後來林秋敏在淘寶開店,通過平台擔保的網購交易,才解決了這一問題。

那個年代,滑板仍是一個小衆運動,整個滑板行業都處于萌芽階段。到了2010年,電商興起,很多實體店的生意不好做都改行了,但這對于林秋敏卻是一個新的機會,由于滑板店的減少,他終于開始拿到頭部公司的主流産品。

當時林秋敏也有淘寶店,但他的重心還是在線下。他的店面租在一個商場二樓的邊角,7、8個平方,月租700多元,加上水電管理,一個月的運營成本不到1500元。雖入不敷出,但他的吃住全靠家裏,不掙錢也能堅持下來。

與此同時,張朔也面臨著生意不好的境況,和同伴之間也産生了一些分歧,他幹脆離開了滑板店,淡出了滑板圈。

以前爲了給滑板拍宣傳學的攝影,此時正好派上了用場。他在外面拍活動、給飯店拍菜單,也幹過平面設計、酒吧策劃,最多的時候,他一天打四份工維持生計。

王雅雅則在2010年滑到了濟南,在濟南的一個網吧裏,他開起了自己的淘寶店,專門售賣漂移板,“我負責在網上接單,開店的朋友負責發貨”。

他半個月從北京滑到濟南的事被不少滑板圈內人熟知,很多人來淘寶店支持他。在許多線下滑板店開不下去的時候,王雅雅的淘寶店反而有了起色。

從街頭滑手到品牌主理人

2010年初,在濟南開出第一家淘寶店之後,王雅雅沒有選擇停下來,他一路南下,滑過杭州、廈門、廣州……在每個城市推廣漂移板,在網站上發教學視頻,將自己的淘寶店告訴路上遇見的人。

開店初期的幾年,王雅雅心裏只有一個想法——讓更多人知道漂移板,同時也將店鋪的品類擴展至長板、雙翹等各種各樣的滑板。而同時期,林秋敏也一直在組織滑板相關的活動和賽事,以期讓更多的人了解滑板這項運動。

直到2016年前後,不少滑板圈裏人都意識到,玩滑板的人越來越多了。

張朔回到了熟悉的滑板店,同時做起了兒童滑板培訓,“以前‘50後’‘60後’家長覺得滑板是‘不務正業’,而‘80後’‘90後’年輕家長開始主動帶著小孩去上滑板培訓課。

與林秋敏較勁多年的父親,看著淘寶上的滑板賣出去了一套又一套,也慢慢對滑板産生了改觀,開始支持他的事業。

隨著滑板市場的日益繁榮,張朔、林秋敏和王雅雅都不再滿足于只做滑板品牌的代理商,紛紛開發起了自己的滑板品牌,張朔創建品牌“Locus”,林秋敏成立品牌“1985”,王雅雅將品牌取名“逆山”。

2017年,“1985”在淘寶造物節亮相,從此線上銷量暴漲。如今,整個店鋪約90%的銷量都來自于線上,線上幾乎撐起了整個品牌的利潤。店鋪也成爲淘寶神店榜(基于淘寶9億真實用戶數據反饋、官方權威排行的逛店指南),專業滑板店鋪粉絲榜的Top1。

在林秋敏看來,線下店更像是深圳“板友”們的一個根據地。小時候他總是夢想著能夠有一個自己的滑板場,玩滑板的時候不會像過街老鼠一樣被人驅趕。如今他不僅開著線下的滑板店鋪,還有兩個專業的滑板場,舉辦了100多場滑板賽事,投入其中的費用則主要來自淘寶店的線上收入。

盡管不掙錢,他從未想過要關掉門店,淘寶是生意,線下是情懷,用淘寶養夢想,成了許多第一代“滑板少年”創業者們的共同歸宿。

張朔也見證了滑板生意從線下轉移到了線上的變遷。

他剛接觸滑板時,國內還沒有滑板店;2001年開第一家滑板店的時候,線下滑板店還是個“稀罕玩意”;2016年重新開出淘寶店的時候,張朔已經是一邊經營線下店鋪,一邊開淘寶店;現在線上銷售額同樣占到整個店鋪的約90%。

滑板被主流賽事收編之後,滑板的消費人群不斷擴大,低年齡段的兒童,追逐潮流的年輕人,都被這項充滿挑戰性的運動俘獲。

如今王雅雅不僅在杭州有兩家實體店鋪和滑板場,還在全國各地擁有近百家滑板店鋪代理商。2023年,王雅雅成爲淘寶年度“十大掌櫃”,先後受到多家主流媒體報道。

5月16日,王雅雅受邀來到淘寶爲市民打造的“創意運動空間“裏,進行現場教學,讓普通人也能在線下體驗奧運新興項目。

早期國內市場上主要以進口滑板爲主,十幾二十年過去,曾經的“不良少年”多已步入中年,不少當初的街頭滑手轉身成爲品牌主理人,“00後”“10後”成了滑板場上的主力軍,國産滑板已然成爲主流。

如今,越來越多像張朔、林秋敏和王雅雅這樣的店主,把熱愛變成事業,把熱愛的人聚集在淘寶。例如在淘寶“神店榜”上,就可以發現許多有意思的商家,其中不乏經過淘寶20多年積累和沉澱下來的淘寶寶藏店鋪。

5月19日,奧運資格賽的最後一個競賽日,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主席巴赫也來到了現場,在交談之中,他還被其中一些特殊的奧運周邊徽章所吸引。

那是一系列由天貓奧林匹克官方旗艦店獨家發售的奧運周邊産品,設計圍繞著霹雳舞、攀岩、滑板、自由式小輪車等4個小衆新興奧運項目。

隨著“滑板少年”們的生意越做越大,“小衆”這個形容詞,將來或許不會再被與“滑板”聯系在一起。

但林秋敏、張朔、王雅雅都覺得,這是一件好事。“讓一些原來不玩滑板的人也進入這個圈子了,讓每個人都能享受到滑起來的快樂”,這一直是他們多年來追求的夢想。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