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烏商人賣幾元錢的小商品,年銷2億元,拿下Top1

電商在線 2024-05-15 16:20:32

在家居行業中,有這樣一個不起眼的小物件:桌腳墊。

租房的年輕人,經常面臨著桌子腿、椅子腿矮了一截的窘況,有人隨意墊上一塊破布,也有人幹脆花錢換新的。

但一個不足7毛錢的桌腳墊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除此之外,它還能減少噪音、保護地板。

過去的365天裏,這樣一個不起眼的單品在淘寶上賣出了超過100萬件,其中有幾十萬件都是從義烏商人李承川的店鋪發出的。

桌腳墊

類似的單品,在他的店裏還有很多。地漏防臭器、電風扇防護網、電線固定器......這些很難在日常中擁有存在感的小單品,能很大程度地提高生活的舒適度。

靠這些幾元、十幾元的家居“神器”,李承川公司的年銷售額已經超過2億元。

有意思的是,店鋪裏出過不少爆款的李承川卻說:“我對爆款沒什麽概念。”

不做爆款的義烏商人

經常有同行問李承川是怎麽打爆款的,他也總是笑笑,“我們內部真的沒有打爆款一說”。

“我已經很多年沒有特意去制造爆款。很多人會癡迷于爆款,但是當你的産品種類足夠多的時候,你對爆款的需求就沒有那麽強烈了。我的目的是滿足消費者足夠多的需求,而不是滿足大多數人對單個産品的需求。”李承川說。

但不在意爆款的李承川卻實實在在地賣了不少爆款産品,銷量70萬+的桌角椅套,銷量20萬+的免打孔理線器,銷量10萬+的家用衣架、按壓垃圾桶、地漏防臭器、廚房水槽過濾網,銷售量1萬+的家居神器更是數不勝數。

進入家居行業六七年,李承川對爆款的態度發生過多次轉變。

“2018年,整個線上家居市場處于‘開荒階段’,大多數類目都缺品。你只要能做一個好用的産品,一上線就能賣爆。”李承川回憶說。

看到商機的李承川很快放棄了之前的創業方向,做起了家居小商品,“無論租房,還是買房,都少不了廚房用品、清潔用品,這絕對是個很大的市場”。那個階段,賺錢靠的是信息差,李承川只需要在義烏各大工廠淘到好用的産品,上架到店鋪,“只要能滿足實際需求,大概率就能成爲市面上的爆款”。

隨著家居行業的入局者越來越多,整個市場很快就從“實用主義”進入“顔值主義”。哪款産品好看,成爲爆品就更大。

再後來,當“好看”也卷不出新花樣的時候,創新又成爲新的爆品密碼。

當大衆需求都被滿足之後,廠商開始開拓家居市場上更小衆的需求,甚至創造需求。但隨著市場變化,每個階段的爆品體量都在減少。如今來到“創新階段”,“打造爆品已經不劃算了”。

如果是某個垂直類目的店鋪,需要靠打爆款給店鋪帶來流量和熱度。但對于李承川來說,他已將他的店鋪打造成一個百貨店,利潤也並不來自于某一件産品。

“單款爆品的受衆越來越少了,降低價格打造爆品又會影響整體的利潤率,所以我們內部現在從來不會主動打造爆品。而有些店鋪爲了制造爆品引流,將價格降到極低,有時候不僅不賺錢還虧錢,利潤則來自于其他的産品,這部分産品的利潤率可能會高于50%。但時間久了消費者也就不買賬了。”李承川表示。

正是這種對爆款不在意的態度,讓李承川店鋪裏的桌腳墊賣出了70萬+,拿下了桌腳墊類目的Top1。

失敗讓人成長

事實上,做家居用品並不是李承川第一次創業。

2008年春天,18歲的李承川從高中辍學,在東莞的一個電子廠打螺絲,月薪不到600元。看不到希望的他幹了3個月就離職了,並從東莞去到了杭州,在九堡的一家電商公司做服裝打包,工資是在電子廠時的2倍多。

通過這份工作,他看到了電商的機會,不甘心只做個打包工。上班的同時,他悄悄開起了一家淘寶店。

那兩年,十字繡一度風靡全國,各種專賣店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李承川幹脆將十字繡搬到網上,他在網上接單,再由義烏的批發商發貨,只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店鋪就起量了。

2009年初,李承川專職經營起淘寶店,他一個人就是一個團隊,只需要將産品上架到店鋪,傳兩張圖片,就能賣出貨。他平時居住在杭州,隔一段時間會去一次義烏看看新品,和批發店的老板打好關系,讓老板對他的訂單多上點心。

2009年結束時,19歲的李承川已經賺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個100萬元。

“那是人生中最瘋狂的一段時光,兜裏有錢之後心思也不在店鋪上了。我經常和朋友們一起出去喝酒唱歌,一次花掉幾萬元,錢就好像不是錢一樣。”李承川感慨。

2011年底,李承川把手裏掙來的錢花光了,十字繡的熱度也過去了,但給十字繡裱框搖身一變成爲當時的熱門生意。隨隨便便一年就掙了100多萬元的李承川開始飄了,“當時就覺得賺錢好容易啊,一個人可以賺100多萬元,把生意做大豈不是可以賺得更多”。

于是他回到湖北老家,開工廠,做十字繡相框的生意,還開了線下門店。第一年,公司的銷售額就達到了100多萬元,信心滿滿的李承川請工人,擴大生産,規模也越做越大。2016年的時候,整個公司的銷售規模已經接近2000萬元。

但他沒想到的是,除了第一年的時候賺過幾萬元,之後他每一年都在虧損。最後他欠了幾百萬元,身邊的朋友越來越少,“以前一起喝酒唱歌的人全都不見了”。

他痛定思痛,反思問題出在哪,最後總結了兩個主要原因:一是庫存高,不同尺寸不同顔色的相框至少有三十多個,爲了維持現貨供應,工廠需要采購大量的原材料,導致庫存成本飙升;二是運費,原材料要從義烏發到湖北,成品再從湖北發到全國,運費成本也憑空增加了不少。

眼看著借來的錢也快花完了,李承川幹脆關掉湖北的工廠,准備到義烏破釜沉舟。

在義烏商貿城附近,有一個城中村,專門生産十字繡相關的産品,而且設備都是最新的。李承川還是靠原來的店鋪接訂單,從義烏的源頭工廠直接發貨,運費減少了,庫存成本也沒有了。

那一年,李承川基本上沒再參加社交活動,除了睡覺,基本上每天都在工作。還債之余他也在積極反思過去幾年的經曆,等待著東山再起的機會。

一年下來,李承川不僅還完了外債,還剩下了幾萬元的盈余。19歲的他自命不凡,覺得100多萬元都不算什麽,但是27歲的他拿著幾萬元卻覺得格外開心,“我知道這個難關終于要過去了”。

年銷2億元

2018年,還清外債的李承川開始重新審視他的生意規模。

他發現義烏可以做的商品實在是太多了,最後他決定從家居用品入手,“無論是租房黨,還是買房黨,都少不了購買這類産品”。

李承川喜歡看數據說話,他就緊盯著生意參謀上的數據,哪些詞在熱搜上,他就知道是有市場的,再按照客戶需求上架産品。然後參考市場定價,如果市場沒有定價,他就按照30%左右的毛利率定價,不多賺也不少賺。

店鋪的一些産品

從一開始他就走百貨商店的路線,“什麽都賣,只要觀察到消費者有需求,我就會去找工廠將産品上架到店鋪”,慢慢地,店鋪的産品種類也越來越多。

隨著生意規模越來越大,李承川也有了新的想法,不要將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裏。他在各個平台上開店,招運營,讓運營單獨負責店鋪的選品、上架,最終按照店鋪的收入決定薪資,“給夠權力也給夠激勵”。

現在,李承川的公司裏單運營就有30多個,他們每個人負責一個店鋪的實際經營,“很多時候我都不知道這個品是怎麽選的”。隨著旗下的店鋪越來越多,李承川的公司已經涉及到廚房用品、衛浴用品、收納整理、家居清潔等多個品類,有時候別人問他是幹什麽的,他都有點回答不上來。

李承川則專注于與生産廠家之間的溝通協調,在保證産品質量的情況下降低成本,爭取最有利的供貨條件,讓團隊沒有後顧之憂。通過這樣的分工合作,團隊也能夠更高效地應對市場變化,在發現消費者的需求後,及時上架産品。

去年一年,他整個公司的營收已經超過2億元。

如今他的心態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19歲的時候掙到第一個100萬元,他自命不凡,買一次單十幾萬元眼睛都不眨一下;如今做著年銷2億元的大生意,早已經財務自由,反而更平靜謙遜了,以前是希望自己賺更多錢,現在他希望帶著公司的人一起賺更多的錢。

0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