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狐狸”埃爾多安,左右橫跳不嫌事大,他還能成土耳其國父嗎?

文史檔世界 2024-04-26 21:15:27

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或許正在面臨著執政以來最大的政治危機。

4月1日,土耳其地方選舉初步計票的結果出爐,其人口最多的三座城市——伊斯坦布爾、首都安卡拉、伊茲密爾的市長職位,均被最大反對黨共和人民黨拿下。

這是個什麽概念呢?

這三座城市加起來人口超過2600萬,約占土耳其總人口的1/3。從全國範圍內的總得票率上看,共和人民黨拿下了37.74%的選票,而埃爾多安所領導的正發黨得票率只有35.49%。

這也是埃爾多安上台以來,正發黨的總得票率首次落後于共和人民黨。

一向老謀深算的埃爾多安,實在是笑不出來了。

這暴露出了土耳其保守派與世俗派的分歧已極爲嚴重,埃爾多安一直都是保守勢力的代表人物,從上台起就一直壓制著左翼力量的發展,此次失利預示了埃爾多安已心有余而力不足。

俄羅斯媒體更是犀利地說:“此次選舉已成爲土耳其的一場政治地震,甚至是海嘯。”

作爲一名已經執政超20年的政壇老狐狸,埃爾多安是如何逐步喪失其執政根基的?

野心勃勃的他還能成土耳其“國父”嗎?

埃爾多安的背後力量

土耳其國內的這種分歧,自1923年建國時就有了。

土耳其的前身奧斯曼帝國有著600年的輝煌曆史,後來隨著工業時代的到來,逐漸落後于西方,淪爲“西亞病夫”,在一戰後徹底被打沉。直到“天降猛男”凱末爾的到來。

凱末爾不僅率軍擊退了協約國的入侵,還在巴黎和會上爲土耳其人爭取到了該有的利益。

1923年,凱末爾建立了土耳其共和國,用強硬手段推行了一系列世俗化的改革,將土耳其從一個伊斯蘭封建君主專制國家,轉變爲一個世俗的資本主義國家,推動了現代化的發展。

凱末爾也因此被稱爲“土耳其國父”。

但是,作爲一個有著600多年興衰史的國家,奧斯曼帝國遺留下來的生活方式和保守思想,很難通過某個人的改革而徹底推倒,凱末爾後人如何繼續深入貫徹改革理念,才是關鍵。

很顯然,凱末爾的後繼者們辜負了凱末爾的期待。

更爲嚴重的是,他們將凱末爾時代的軍權獨裁,這一政治怪物放了出來。

1971年,1980年,1997年,土耳其經曆過三次軍事政變,每次都打著維護凱末爾世俗主義的旗號,實則是爲了將高層權力分配再度洗牌,以及多從政府支出裏分點錢。

有名的土耳其軍事養老基金OYAK就是其代表。

土耳其軍方直接下場經商,會導致市場的混亂、以及對底層民衆參與商業活動造成阻礙。越來越多的土耳其民衆對政府感到厭惡,走到對立面,這種逆反心理驅動著他們向伊斯蘭靠攏。

埃爾多安就是這樣的背景下名聲大噪的。

1998年4月,時任伊斯坦布爾市長的埃爾多安,在公開演講時朗誦了一首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的古詩,結果還沒念完,隱藏在人群中的秘密警察就沖了過去架走了他。

而在被架走前,埃爾多安還扯著嗓子大喊:我還沒頌完呢...

想必那幾位秘密警察的臉都黑透了。

接著埃爾多安就被扣了一個“反世俗罪”的罪名,在監獄裏蹲了10個月。

這也是當時轟動一時的大新聞,有意思的是,埃爾多安在獄中還玩起了音樂,出了一張個人唱片,結果賣出了100多萬張,蹲著號子就把錢掙了。

對于埃爾多安來說,進監獄與刷資曆沒什麽區別,剛一出獄,他就又拿出了往日的鋒芒,聯合社會各界的右翼人士共同組建了正義與發展黨。

各種地方保守立場的精英雲集,很快就凝聚起獲得了巨大的能量,致使土耳其軍方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像往常一樣粗暴打壓。

2002年11月,正義與發展黨贏得了議會選舉;一年後,49歲的埃爾多安成爲了土耳其總理,因此他在正義與發展黨的地位最高,因此他在實際上已掌握了國家最高權力。

至2014年,埃爾多安當選爲總統,成爲名正言順的一把手。

左右橫跳的中東“狂人”

埃爾多安一幹就是20多年,成爲土耳其曆史上任職最久的總統。

而且他在位時還幹了三件“大事”,每一件拎出來都讓人瞠目結舌:

一是推動宗教化,大肆宣傳伊斯蘭主義。

以前凱末爾的那一套主義被完全抛之腦後,取而代之的是各種卷土重來的保守理念,比如婦女帶上頭巾、生孩子至少生仨、限制飲酒消費等等。

土耳其民衆仿佛看到了奧斯曼帝國的影子,埃爾多安因此多了一個外號,叫“埃蘇丹”。

最典型的例子,是他把伊斯坦布爾的聖索菲亞大教堂,由博物館改成了清真寺,這一舉動不光是對凱末爾施行的近百年政令的一種逆反,更是讓整個西方世界都一致聲討。

畢竟在1453年以前,聖索菲亞大教堂的歸屬者,叫東羅馬帝國。

二是,埃爾多安搞了一套完全與主流經濟逆反的“埃爾多安經濟學”。

在埃爾多安上台前,土耳其的通貨膨脹率就居高不下,原因包括過度的自由主義,外債過高,石油危機沖擊等等。

任何一個有經濟學常識的人都知道這個時候應該加息,以減少市場上流通的貨幣,增加企業借款成本,人們更願意將錢放銀行而不是亂花,市場的總需求就會減少,就會削弱通貨膨脹。

但埃爾多安卻反其道而行,越是通脹,他卻越是降息。

他的經濟理念大致是這樣的:利率越低,人們越喜歡把錢花掉,而不是放銀行,大家都花錢了,各行業對于物資需求就會增加,那豈不是各行各業都要擴大生産?

結果會是什麽呢,市場上全是待售出的商品,通脹自然就降下來了。

我相信很多人聽到這裏已經聽不懂了,這是什麽離譜的腦回路?

埃爾多安本人的解釋是按照伊斯蘭教義來的,他稱:“利率就是惡魔的父母。”更奇怪的是,埃爾多安經濟學還真的奏效了。

在2022年俄烏沖突爆發前,雖然土耳其的通脹率一直在10%到20%之間,但是其經濟根本沒有要崩的樣子,反而在疫情期間,GDP仍然穩步高升,爲全球所罕見。

遭受如此多質疑的“埃爾多安經濟學”,爲什麽沒帶崩土耳其?到底是埃爾多安在挑戰世界經濟的底線,還是世界經濟在挑戰埃爾多安的底線,更或者從來都沒有什麽經濟規律呢?

這些都成了世界經濟學家百思不得其解的難題之一。

因此有句玩笑說:埃爾多安和現代經濟學,只能活一個。

說完了埃爾多安的奇葩經濟政策,再來說說他更爲奇葩的外交政策,用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左右橫跳。

2011年,“阿拉伯之春”給了這位“埃蘇丹”一個重新介入中東地區的機會,美國想利用此機會在中東攪局,但又不樂意直接下場,于是美土兩國出于地緣政治的訴求,開始頻繁接觸。

但在2016年9月,土耳其軍方內部派系搞了一場針對埃爾多安的政變,而當時埃爾多安還在國外度假。提早得到消息的普京趕緊給他通了信,埃爾多安這才迅速回國撲滅了這場叛亂。

事後,埃爾多安指責奧巴馬政府是這場政變的幕後支持者,跟美國撕破了臉,轉而跑去跟俄羅斯加緊了聯絡。

照理說,俄土也算一對老冤家了。

往遠了說,曆史上打了12次俄土戰爭,每一次都影響著兩國很長一段時間的國運。

往近了說,就在2015年11月,土耳其支持的敘利亞反政府武裝,公然擊落了一架俄羅斯的飛機,惹得普京大爲惱火,隨後針對土耳其搞了一系列制裁。

這次“和好”後,土耳其主動接觸俄羅斯,斥巨資從俄羅斯那裏購買了S-400防空導彈系統,此後俄羅斯就成了土耳其主要軍火采購商。

土耳其這意思很明了,就算是“賠罪”了。

身爲一個北約國家,主動跟俄羅斯套近乎,以美國爲首的西方國家臉都黑了。美國還氣急敗壞地用賴賬的方式,拒絕退還土耳其此前訂購F-35戰鬥機的14億美元定金,以此來施壓。

但埃爾多安仍堅持與俄羅斯關系友好,還誇普京是他“親密的朋友”。

而這也不是埃爾多安頭一回左右橫跳,不嫌事大了。

土耳其一直想加入歐盟,但歐洲各國怎麽看土耳其,怎麽感覺它不像歐洲國家。

其國土只有3%在歐洲,信仰又是與歐洲國家普遍不同的伊斯蘭教,再加上土耳其和歐盟成員國希臘又有很多領土糾紛,因此歐盟一直不樂意帶土耳其玩。

見此情景,埃爾多安使出了一招“毒計”。他用難民作爲要挾歐盟國家的工具,只要與歐盟談判有破裂的趨勢,埃爾多安就宣稱自己將開放難民邊界,任由難民前往歐洲避難。

歐洲這些國家一直端著人道主義的架子,又不願意承擔接受難民帶來的經濟負擔,所以每次埃爾多安打出難民牌,都會讓歐盟很頭疼。

但輕易接納土耳其並不符合歐盟利益,美國也不樂意歐盟跟土耳其接近,因此土耳其的入盟問題就一直僵持到現在。

盡管埃爾多安在國際上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的表現,遭人诟病,但還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土耳其的國際影響力,在這一點,埃爾多安與印度的莫迪老仙有異曲同工之處。

而兩人更相似的地方在于,可能都離下台不遠了。

俄烏沖突的爆發深刻影響了國際局勢的走向,讓嚴重依賴進口的土耳其非常吃不消,其通貨膨脹率一度漲到80%以上,再加上外資的集體撤離,土耳其經濟在去年遭受了很沉重的打擊。

在這一層面上,2023年埃爾多安能夠連任,其實是有些令人匪夷所思的。

不得不說,民族主義這一旗幟在土耳其依舊管用,埃爾多安多年的深耕也起到了不少效果。

時間已經來到2024年,我們可以看到正義與發展黨的影響力在逐步退化,左翼勢力正在以革新的面貌回歸,或許這會是一個預兆。

土耳其民衆已經陪“埃蘇丹”做了20年的奧斯曼帝國夢了,也是時候該醒來了。

0 阅读:4

文史檔世界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