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囂出兵、擎起戴高樂、放言挑釁俄羅斯:馬克龍這是鬧哪出?

文史檔世界 2024-05-07 21:47:50

2月26日,馬克龍在巴黎召開了一場關于援助烏克蘭的國際會議,超20位歐盟成員國出席。

此時俄烏沖突已進入第三個年頭,國際社會尤其是一直無償對烏輸血的歐洲國家,已經對這場看不到盡頭的戰爭深感疲憊,對澤連斯基這只“喪家犬”沒完沒了的求援,更是厭倦。

本以爲這次會議也將是“雷聲大雨點小”,支持止于口號,不會有更多實質性的內容。

但沒想到,平時一向忽軟忽硬的馬克龍這一次竟化身 “戴高龍”,他在會後的記者會上“信誓旦旦”地表示:要確保俄羅斯無法贏得戰爭,不排除日後北約軍隊進駐烏克蘭。

此番“派兵言論”一出,與會的歐洲各領導人臉色都變了,他們紛紛琢磨著:

馬克龍這是在鬧哪出?

“鴿派”突然變“鷹派”?

要知道,馬克龍此前可謂是名副其實的對俄“鴿派”。

俄烏沖突爆發後,馬克龍第一時間就給普京打去了電話,轉達談判建議,意思是“老普啊,有事好商量,甭意氣用事”,隨後還呼籲西方“不要羞辱俄羅斯,應給予他們尊嚴”。

此時都正“義憤填膺”地對俄頻放狠話的北約傻眼了,琢磨著:小馬,你這在搞不團結啊。

實際上,馬克龍一直把改善法俄關系作爲重要事項,他多次強調俄羅斯“屬于歐洲”,疏遠俄羅斯並無益處,將其從歐洲趕走更是一個重大的“戰略錯誤”,呼籲西方反思與俄關系。

馬克龍的對俄 “示好”也換得了一些回報,兩國在打擊恐怖分子、能源貿易、文化交流、科技等問題上達成多項合作,法俄關系進入難得的“蜜月期”。

費勁九牛二虎之力才挽回法俄關系,馬克龍自然不想讓他的努力付之一炬,因此法國在俄烏沖突爆發初期,並沒有完全站到烏克蘭與北約國家一邊,而是扮演了居中調停者的角色。

這麽看來,近期馬克龍突然翻臉炮轟俄羅斯,等于是在自己打自己臉。種種“火上澆油”的言論,無異于宣判法俄關系的“死刑”,把法國往戰火的火坑裏推。

難道,馬克龍真要燃燒自己,照亮烏克蘭?

批評聲浪中依舊堅挺

不過,還沒等看到法國燃燒,法國外長塞茹爾就出來“滅火”了。

她在“小馬哥”引爆輿論的第二天火速澄清道,“派兵論”不等于要派法軍直接去前線參加作戰,可能只是幫助烏克蘭掃掃雷,做做網絡防禦,這些也需要派遣軍事力量才能實現。

總之一句話,和俄羅斯軍隊直接對抗是不可能的。

此外,當天在法國參會的西方各國也是一頭霧水,滿臉問號,直呼小馬哥這事做得不地道。

德國、英國、意大利、西班牙、波蘭、捷克等紛紛表態,稱自己沒有向烏克蘭派兵的計劃。就連美國也急忙否認三連,白宮、國務院、五角大樓三方一致表示不會在烏克蘭派遣軍隊。

得罪了這麽多國家來支持烏克蘭,那烏克蘭有沒有對馬克龍 “感激涕零”呢?

答案自然是:沒有。

不僅沒有,烏克蘭還絲毫不給法國面子。烏克蘭外長庫列巴公開表示,烏方從未提出派兵的請求,也沒有這個意願,他們需要的是彈藥、無人機和遠程導彈等武器。

澤連斯基在接受法國電視台的采訪時,也明確拒絕了法國軍隊可能會被部署到烏克蘭的想法,他表示,只要烏克蘭還存在,法國軍隊就將一直留在法國的領土內。

而俄羅斯面對馬克龍的驚天言論,自然也沒給什麽好臉色。

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直言,馬克龍的提議根本不符合包括法國在內的西方國家利益。

俄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梅德韋傑夫的回應,則更是露骨,他說:“西方政客每天都在展示什麽叫‘大腦衰退’”。外交辭令上恐怕很難找到比這還難聽的話了。

各方的反對和批評聲紛至沓來,本以爲“小馬哥”的“戴高龍”體驗卡會就此到期,悄悄讓這事過去,沒想到小馬哥決定堅挺到最後。

2月29日,他向記者表示,關于俄烏沖突,他說的每一句話都經過了深思熟慮。3月15日,他在接受采訪時再次強調,法國仍有可能在某一時刻,在烏克蘭采取地面行動,對抗俄軍。

反複對俄釋放強硬新號,馬克龍這是在打什麽“算盤”?

馬克龍的多重“算盤”

正如馬克龍自己所言,“派兵論”是他權衡利弊、多方考量的結果,背後也有著諸多盤算。

首先,此番表態,是馬克龍作爲俄烏沖突“居中調停者”的一次嘗試。

正如開頭所言,俄烏沖突延宕至今,各國援助疲態已顯,前線戰場上烏克蘭的“大反攻”沒看到,倒是看到俄軍一路高歌猛進,拿下大量的戰略要地。

此種形勢放任下去,絕非法國樂見。

歐洲需要烏克蘭充當俄羅斯與西方的“緩沖區”,以防止俄軍的兵鋒進一步西向。

因此馬克龍決定在此時抛出“派兵論”,以給予俄羅斯足夠的威懾,讓其知曉再向西推進,將有可能與法國、與北約直接兵戎相向,希望普京可以見好就收,從而爲和談創造條件。

這一強硬表態,也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法國“援烏不力”的尴尬。

截止今年3月,法國向烏克蘭提供的軍事援助總額僅有38億歐元,而德國交付和承諾的對烏軍事援助總額則達280億歐元,僅次于美國,就連跟跟英國相比,也是遜色不少。

相比之下,法國就顯得太“摳搜”了。

于是,馬克龍站了出來強硬“挺烏”,一番鬧騰後,成功讓自個在實際援烏力度只有德國十分之一的情況下,成爲了看起來最支持烏克蘭的西方領導人之一。

動動嘴皮子,就能掩蓋法國對烏“摳搜”的尴尬,這對馬克龍來說相當劃算。

這也反映出馬克龍在積極謀求法國在歐洲的領導地位,從而進一步實現歐洲的戰略自主。畢竟,馬克龍自诩“戴高樂主義”的繼承者,常常深感“重鑄法歐榮光,我輩義不容辭”。

俄烏沖突爆發後,歐洲各國對美國和北約更加倚重,在對外政策上與美國亦步亦趨,這使得馬克龍謀求戰略自主的努力遭遇嚴峻挑戰。

于是,馬克龍突然跳出來大秀嗓門,一方面意在彰顯法國在歐洲安全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則有意試探歐洲各國的態度,如果得到一定程度的支持,法國就有機會更進一步,謀求歐洲對外政策中更大的話語權和歐洲防務的領導權,以便逐步脫離美國的影響實現戰略自主。

所以說啊,馬克龍將輿論焦點吸引于此,也是爲了自身政治利益服務。

前段時間,馬克龍在法國國內的麻煩不斷,不僅老生常談的經濟滯脹、失業率居高不下等問題尚未得到解決,農民抗議、青年騷亂、犯罪率上升等問題又頻頻出現,治國不力使得民衆對馬克龍的支持已降至冰點,馬克龍陣營的支持率,也開始落後極右翼政黨國民聯盟。

6 月歐洲議會選舉在即,以目前的支持率來看,馬克龍陣營將無法在歐洲議會中保持現有影響力,因此他急需“政治武器”,來對抗“反歐疑歐”的國民聯盟。

而歐洲的安全問題無疑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

此次高調宣傳“派兵論”,一是可以讓民衆重新將視線拉回俄烏沖突,討論對烏援助問題以分攤國內壓力,二則能來打擊長期以來被認爲是親俄勢力的國民聯盟。

虛實難料,成效幾何?

通過以上分析不難看出,馬克龍的“豪言壯志”下其實都是種種政治算計。

只停留在口頭的“派兵論”

那麽,這場虛虛實實的表演究竟起到了多少實質作用呢?

首先,馬克龍大概率不會真的派兵,這不符合法國的利益,也不是馬克龍精心構思的牌局下應該打出的牌,這在後續的一系列動作中也可得到佐證。

3月19日,俄羅斯對外情報局局長納雷什金表示,根據俄方獲得的情報,法國正准備向烏克蘭派遣一支約2000人的特遣隊,這支部隊將成爲俄軍的優先合法打擊目標。

而法國國防部則在當晚急忙予以否認,稱俄羅斯在進行虛假宣傳。

俄羅斯幫馬克龍證實“派兵論”,換來的卻是法國的否認,這再次說明馬克龍的這一論調只會停留在口頭。但從對俄威懾角度,馬克龍似乎達到了他的目的。

4月3日,法國國防部長勒科爾尼與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進行了通話,紹伊古在通話中警告法國,如果派兵烏克蘭,將會給法國自身帶來麻煩。

可以看出,盡管俄方在外交回擊上將馬克龍的“派兵論”視作“笑柄”,但在軍事戰略中卻無法做到完全忽視這一表態,這讓其在烏克蘭戰場不得不在意和考慮更多可能性。

而在威懾之後,馬克龍也回歸了停火促和的表態。

3月16日,馬克龍公開表示,他將呼籲俄羅斯在今年巴黎奧運會期間停火,並強調應促進緩和局勢,“如果普京打來電話,我會接,並聽取他的提議。”

這也印證了“派兵論”只是一次逼迫俄羅斯回到談判桌上的嘗試,馬克龍仍將停火調停作爲其努力的方向。而這場虛虛實實的政治作秀,可能並不會爲停火止戰帶來什麽積極作用。

俄烏沖突持續至今,多方勢力介入,形勢日趨複雜,馬克龍的極限施壓,也是在考驗沖突各方的戰略定力,稍有誤判,局勢就可能瞬間升級。

在“派兵論”吸引諸多目光外,馬克龍還在會後高調宣稱,將組建一個向烏克蘭提供“中遠程導彈和炸藥”的聯盟。而在這方面,馬克龍是准備說到做到了。

3月26日,法國國防部長勒科爾尼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今年將向烏克蘭提供78門“凱撒”車載自行榴彈炮。此外,法國還計劃提供給烏克蘭8萬發155毫米炮彈。

相比于“虛”的口頭威懾,這些“實”的援助,才真的讓俄烏沖突前景未蔔。

至于馬克龍會不會繼續“語出驚人”,法國又該如何在各方利益沖突中尋得戰略自主等問題,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0 阅读:26

文史檔世界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