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代寫畢業論文,高校出手了!

新京報傳媒研究 2024-05-18 14:10:33

隨著畢業季來臨,2024屆高校畢業生陸續進入論文答辯階段。

今年不少高校都發布專門通知,明確將對畢業設計(論文)中的人工智能生成內容占比進行檢測,並對AI代寫在論文中的比例等問題作出規範。

截圖來源:天津科技大學教務處官網

比如,天津科技大學教務處發文規定,若本科生畢業論文中生成式AI檢測的結果超過40%,學院將發出警示,並要求學生自查自糾。

湖北大學本科生院發布通知,宣布在本科畢業學生畢業論文審核過程中試行加入對文章使用生成式AI風險情況的檢測,如發現該論文檢測結果爲“AI代寫高風險”,教師應指導學生進行修改。

截圖來源:湖北大學本科生院官網

多所高校針對AI代寫論文現象的政策規範,也在側面印證著當下大學生使用AI工具的頻度和廣度正在不斷增加。此前曾有媒體面向全國高校學生發起關于AI工具使用的問卷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7055份。

調查結果顯示,84.88%受訪者曾使用過AI工具,其中16.30%受訪者經常使用AI工具,57.49%受訪者偶爾使用,19.43%受訪者基本不用。

在校大學生可以說是接受新興知識的龐大群體,也是最有可能塑造未來知識傳播形態的群體。他們對于AI這一新型工具如此高的接受度,也讓人們不免慨歎人工智能對于教育領域的重塑與改造,似乎正在以高于人們認知的速度進行著。

如同搜索引擎的出現曾極大地沖擊了字典、詞典以及百科全書類的工具書那樣,AI工具的普及也正在從更高維度上幾何級地提升著人們學習和工作的效率。它可以幫助大學生快速檢索資料、整理文獻、羅列提綱、潤色文稿等,讓學生免去一些基礎性、重複性的工作,方便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學術創新中。

不過從這類AI産品背後的語言生成機制來看,這是基于已有語料反複學習訓練而來的一種概率模型。它可以總結概括或者凝練已有的知識來回答問題,但卻難以創造新的內容。這與學術研究的創新性要求是相悖的,這也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其在論文寫作中的作用是有局限性的。

與此同時,過于智能快速的“答案”生成,也讓部分學生産生了思維惰性,出現了直接照搬、複制粘貼的現象。

因此,高校出台規範AI撰寫論文的政策,就非常有必要。這不僅是讓學生們明確AI使用的邊界,正確運用AI工具來輔助學習,更重要的是它傳遞出一種態度,即在科技加持下追求效率的同時,也要維護學術研究的尊嚴,依舊保持對知識的敬畏。

未來的學術研究,將是人與AI深度協作的場景,人們的創造性思維與AI的數據智能處理能力將形成有力的互補。而高校的規範可以看作是爲這一未來的學術圖景建立一種理性的邏輯,確保讓技術服務于人,而非讓人被技術所裹挾。

隨著人工智能對日常生活各個領域的深度介入,如何與新技術共存,又如何讓新科技爲我所用,都是需要人們不斷去學習的。

與人工智能共同成長起來的新一代人才,很重要的一項能力就是駕馭AI的思維和速度。新科技總會帶來新挑戰,但同時也伴隨著新機遇,不妨就以審慎廣闊的態度認識AI、正視AI吧。

值班編輯|胡炜

最後,告訴大家一件事

新媒體文案怎麽寫才有看頭?

辛苦拍攝的短視頻爲何沒人點?

各平台賬號漲粉越來越難?

策劃方案怎麽總是差點意思?

......

針對大家遇到的各種難題,新京報融媒共享平台推出新媒體策劃及運營、短視頻制作及運營、輿情分析及風險處置等培訓課程,去年開班13期,合作單位包括政府機構、媒體、企事業單位等,參訓學員500余人,均滿載而歸。

今年,更多量身定制的培訓課程陸續上線,歡迎前來新京報交流,一起進步。

獨家課程 量身定制

提供融媒課程定制服務,根據學員的實際需求和預期的學習方向,量身打造專屬課程。

“沉浸式”跟班學習

培訓期間,跟班學員以現場觀摩、全程參與、互動交流等方式“沉浸式”跟班學習。

重在實踐 不搞空談

根據培訓學習內容,圍繞重點工作策劃宣傳方案、拍攝作品,導師現場點評,在實踐中檢驗學習成果。

開拓視野 開放交流

走進互聯網大廠,實地參觀拓展視野,與行業大咖在交流互動中吸取經驗、促進提升。

More

點擊查看部分培訓實錄

石家莊日報培訓班:

淩晨四點還在剪片子,這也太“搖滾”了…… 石家莊怎樣再搖滾一些,他們正在琢磨......

北京發行集團培訓班:

正在刷短視頻的我,被靈魂拷問:“你多久沒看書了?”

帶貨直播間,只來了看熱鬧的同事……

合肥日報培訓班:

十幾年的資深攝影記者,發力做視頻了

河北省媒體培訓班:

五個新媒體策劃方案,齊了!

吉林省媒體培訓班:

淩晨5點半,策劃方案終于好了!

蘇州市媒體培訓班:

“剛剛,官方正式通報!”算不算標題黨

余姚市幹部媒介素養培訓班:

新聞發言人,感覺回來了!

咨詢詳情,請添加新京報融媒共享平台微信

標注姓名、單位、職務

0 阅读: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