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眼看著媽媽一點點死亡,我心如刀絞,卻無能爲力.....

慕梅評健康 2024-05-13 17:41:12

一年前,我在微博上看到一篇文章,《親眼看著媽媽一點點死亡!如果你的父母已經過了45歲,一定讓他們看看這篇文章!》,當時就很震撼,作者聲淚俱下、撕心裂肺的敘述,可謂字字泣血,讓我至今記憶猶新。

作者是一位20多歲的女生,她的母親剛剛50歲就被確診腸癌晚期,盡管醫生和家庭都付出了巨大努力,媽媽也承受了手術、化療地獄般的痛苦,還是在確診一年後去世了。

實際上,類似的情況並非特例,而是非常多,數據表明,在我國確診的腸癌,超過80%是中晚期,只有10-15%是早期癌。

從醫20多年來,在我的日常診療中,類似的例子也是不勝枚舉,幾乎上每個月都會遇到。

我有一位49歲的親戚,便血一年多,因爲害羞、怕疼等原因,從來沒做過胃腸鏡檢查,

後來出現膿血便、消瘦、腹痛,才不得已做了檢查,結果是晚期直腸癌,並伴肝轉移,確診後幾個月,就去世了。

去年10月份,我們小區的一個片警,一個高高胖胖的帥哥,才38歲,長期便血當成“痔瘡”擺治,就是沒想到做個腸鏡;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勸他查一下,結果是直腸癌!好在還不算太晚,後來經過手術,不但治愈了,還保住了肛門。

這算是慶幸的。

更多的確診者,差不多都是中晚期,超過80%的人活不夠五年。

而早期腸癌,幾乎上都可以治愈,5年存活率在90%以上。

爲什麽說“親眼看著媽媽一點點死亡”呢?

醫生的話說出了真相:

腸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長出來的,它往往是從一個小小的腸息肉,日積月累,偷偷滴生長,直至完全變壞,這個過程,至少需要5-10年的時間。

從這個意義上說,這個惡魔在5年前或10年前,就已經在悄悄地、一點點地、吞噬著媽媽的生命;

其實它的始作俑者,就是一枚小小的腸息肉!它隱藏的很深,一般沒有任何症狀,所以往往被人們忽視!

說到這裏,咱們簡單說說腸癌是怎麽回事。

大腸癌(結直腸癌),包括直腸癌和結腸癌;

我們的大腸大約有1.6米長,直腸癌就是大腸的下段,挨著肛門那一段;其余部分叫做結腸。

其中大部分的腸癌發生在直腸,約占到70-80%。

結直腸癌的發展套路非常簡單,前世今生可謂一目了然——90%以上的結腸癌都是由腸息肉發展而來的;而腺瘤在長大、癌變之前,幾乎沒有任何症狀。

它一般經曆這個過程:

正常粘膜➨增生➨腺瘤性息肉形成➨腺瘤癌變➨浸潤➨轉移

從息肉到腸癌演化過程大約需要5-15年

這個過程很遲緩,一般需要5~10年的時間,我們有足夠的時間發現並及時切除掉,以絕後患。

50以後是腸癌的高發期,也就是說腺瘤在45歲以前,一般還是良性的,我們趕在它變壞之前,找到它,切掉它,定期複查,就萬事大吉了。

怎麽找到它呢?很簡單,就是在40歲前,做一次腸鏡!

怎麽切掉它呢?也很簡單,還是腸鏡,不用開刀的,也不用住院的。

息肉切除示意圖

爲啥非要在40歲前做第一次腸鏡呢?

我國腸癌的高發年齡段是50歲以後;

而腸癌的前身——腺瘤性腸息肉,在30幾歲的人也很常見,到了40歲,50歲,會更多:

我統計了我們科2018年的腺瘤性息肉的檢出情況,

發現腺瘤檢出率(年齡>=50歲)爲31.7%,

其中男性爲37.6%,女性爲24.5。

我又進一步按不同年齡段做統計:

發現男性40-49歲,26.3%;50-59歲,36.2;60歲以後38.7%。

女性40-49歲,14.7%;50-59歲,28.8;60-69歲,32.7%;>69歲,37.1%。

從這組數據,我們發現男性40-49歲,每4個人就有1個有腺瘤性息肉。

而50歲以後,每3個人就有一個有腺瘤性息肉。

這些息肉,我們消化科醫生稱之爲“定時炸彈”,

你如果不去發現它,不去拆彈,只要有足夠的時間,幾乎100%會癌變。

然而,前面我們說過,它從息肉到腸癌至少需要5-15年,你如果35歲就開始長息肉,那麽40歲的時候,它仍然還是一枚息肉。

此時把它拆掉,就從根本上杜絕了它會到時“爆炸”了。

盡管我國指南建議的篩查年齡是50歲,但大多數醫生還是傾向于40歲,甚至更早;有家族史的人還要提前。

注意,這裏說的是無症狀做首次腸鏡的年齡,有症狀的要立即做!

不要等到有症狀再做腸鏡!

前面說過,我國的早期腸癌確診率只有10-15%,爲什麽這麽低呢?

就是因爲不願意做腸鏡!怕痛、害羞、怕花錢、怕交叉感染、怕意外....原因五花八門。

我也遇到過很多病例,都是萬不得已才做腸鏡檢查的;有的是先發現的轉移癌,才尋根找到原發腸癌的。

只有的10%的幸運兒,是主動做腸鏡發現早癌的。

消化道腫瘤包括食管癌、胃癌、腸癌,在早期是沒有症狀的,或者說症狀非常不起眼,你根本不會想到是癌。

比如直腸癌,前期基本沒有任何表現,一部分可能有一些排便習慣的改變,比如便秘、腹瀉等,但很容易當成一般的小毛病。

一旦出現持續便血、膿血便、腹痛、消瘦、貧血等典型症狀,就不是早期了。

在說腸癌的前身息肉,更沒有任何症狀,不做腸鏡根本無法發現。

我們強調無症狀做一次腸鏡,目的在于:

發現息肉並幹掉它,以絕後患!

此後只需要按照檢查結果定期複查就可以了;也不是此後年年都要做腸鏡。

如果沒有息肉,5-10年再做下一次也可以,如果有,要看息肉的性質、大小、數目,再定下次複查的時間。

小結一下:

1、腸癌90%是腸息肉演化而來;及時發現息肉並切除之,就能有效避免悲劇發生;

2、50歲後是腸癌高發年齡段;40歲前做第一次腸鏡檢查最保險;

3、消化道腫瘤早期可以沒有任何症狀;不要等到有症狀再去體檢;

4、腸鏡是發現腸息肉、癌前疾病以及早癌的唯一利器,無法替代;不要寄希望于其他任何檢查;

5、有家族史的人,一定要提前篩查。

6、害怕疼的可以選擇無痛腸鏡;怕羞的也不必擔心,現在都有一次性檢查褲,女性患者也可以要求家屬在場陪同。



0 阅读:2

慕梅評健康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