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三要素的底褲都被扒掉,藏不住了

曉一說一 2024-04-23 12:11:45

你好呀,我的茶友,這裏是曉一

昨天去朋友店裏喝茶,差點沒有茶喝。

朋友是真朋友,不給茶喝也是真的,究其原因,說是久不見更新說茶內容,恨呢。

昨天她給我兩個選擇,要麽喝尾水,要麽就來一泡今年剛到的頂級新茶。

這,還要選嗎,總不能以後來說,曾經有一杯頂級香茶放在我面前,因爲我不懂珍惜巴拉巴拉。

朋友喝茶比我多,做茶比我久,在她面前講茶,不說班門弄斧,也不敢隨便說說,難得她肯主泡,那就來叽歪一下泡茶三要素,互相探討一下,得個樂,騙個好茶喝了再說。

喝茶的人,都有自己喜歡的茶味,要說泡茶也算是一個技術活,只不過這個技術的入門門檻並不高,不管是上到90歲阿婆,還是下到幾歲小寶都能時不時的自己來一泡。

泡茶本身不難,難的是把每一次茶泡到位,好喝,這對新手來說,就有點強人所難。

剛好大家有空,勉爲其難一起來扒一扒泡茶三要素水、茶、器,朋友說這次深扒一點,連底褲都要扒掉,什麽都不藏。

01

都說水是生命的起源,一杯好茶,定來源于合適的好水。

別說好水都合適煮茶,水被稱爲茶之母,天下母親有很多,卻不都是能生大白兒子,一泡好茶,必然是用對了水。

水這個話題講起來就很大了,光是水源,這幾年定的國際標准都改了很多次,泡茶用的水,從水源來說,也早不複當年,更別提童話小說裏的收集積雪來烹茶,意境確實是很美好,但不一定合適。

世界變得這麽快,水也一直在變,簡單想一想酸雨區域正在快速加大覆蓋,就知道名山名水,也會隨著氣候和季節等原因而發生變化。

老茶客嘴刁,對茶和水的變化會更敏感。

但我們日常對泡茶的水要求也不能太高,畢竟這個是消耗品,且用量大,一般來說,能直接喝,能入口無異味就行,這些常規用水就是茶店用水的日常。

不過,當下的城市用水,都是自來水,每個自來水的水源大差不差,也都算過濾水,大多不能直接飲用,也不建議直接拿來泡茶。

水貴,茶更貴啊。

都知道好茶配好水,常規茶店都會囤一些水來用,除非個別高端好茶才會定期用適合的軟硬水,其他的,更適合用衡適水。

這裏說的衡適,就是常用並且靜置一段時間的水,不管是天然飲用水還是礦泉水,靜置一段時間水分子都會有一定的穩定性,對茶來說,溫潤沒有破壞力的水更合適。

泡茶的水,除了講一講來源,也要講一講水溫。

隨著現代人的花樣越來越多,喝茶的方式也越來越多樣化,茶與水的配合也變得更加的絲滑。

一般來說,熱泡茶,茶葉越嫩對水的敏感度越強,常說的85度泡紅茶,90度泡綠茶,100度泡普洱,也都是一個參考。

對自己要求高的茶藝師,是懂得茶溫重要性的,說一款茶一度水也不爲過。

用對水,控好溫,一環一環都是好茶必備的套路。

02

泡茶,茶才是主角,對于老茶客來說,只要不是壞茶,平時的口糧茶其實也沒有多挑剔,只要能喝的,都不介意喝一喝。

有些人喜歡紅茶,有些人因爲減肥特意喝綠茶,廣西這邊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喝黑茶,一方面是黑茶便利,周圍幾個省都産黑茶,湖南黑茶品種多,雲南普洱熟茶也各有特色,廣西本地産的六堡茶也越來越有味道。

對于我們這種茶根客來說,其實都不介意喝什麽茶,能夠經常喝一喝不一樣的茶,也是一種享受。

茶本身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不過,物以希爲貴,有些古樹茶是不可再生的資源,喝一泡少一泡,那種資源流失的感覺,總讓人抱著杯子流連不舍,深吸一下,聞一聞香,茶在口腔裏多一個回旋,都是美好的感覺,這種感覺也許再也不見。

對于泡茶人來說,看到一個茶,心裏就有了一個定數,投茶量對于泡一杯穩定的口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不過,常規泡茶用常規量,如果是不熟悉茶客,一般就按照常規量來泡。

比如鐵觀音,常規投茶量就1:20,常用180ml茶盞 ,投8克左右的茶就合適了。

當然,如果是重口味的老茶客,這個量的茶,喝起來可能會覺得淡而無味,好茶直接降價。

如果是敏感的新茶客,喝上這麽一杯茶,不出半個鍾,估計要暈茶了。

投茶看起來是簡單一個動作,丟茶進杯就好了,其實這裏面也有很多學問,如果是醒過的茶,丟進剛溫過的杯子裏,再次激發一下茶,接下來的茶香會更加撲鼻而來。

如果是顧客指定新開的茶,又或者自己家新開茶待客,來不及醒,可以在溫杯以後,投茶,放水前蓋上蓋子,輕搖幾下,也可以激發醒茶,雖快但不失原味,是茶店常用的一個方法。

茶量與投茶,都不難,難的是掌握好喝的茶人的口感。

03

泡茶裏流行的水是茶之母,而器,變成了茶之父,茶器對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用一句話來說,高質量來自高標准的要求。

不得不說,在現代茶文化的熏陶之下,加上市場競爭的原因,只有自己想不到,沒有別人做不到的,其中不只是茶,器尤爲明顯。

在古代,這個要求其實是真的很高,一般人家喝不起茶,能喝茶的人家,對茶的期待值高到嚇人的程度。

畢竟好茶雖難,好器更加不容易,加上對好茶口感的極致追求。

大家因茶而聚,每聚一次喝一次好茶,更像舉行一場口腔盛宴,這種儀式感,讓人對茶、水、器都要求達到現在很多人難以想像的高度。

當然,當下的物質泛濫,與古時代的物質缺乏,在某一方面來說簡直是兩個極端,但對茶而言,茶還是那個茶,你怎麽對我,我就怎麽對你。

對于茶商而言,好器能讓好茶增值,自己喝的是不只是好茶,還有成就感,一舉幾得,何樂不爲。

很多人只知道高溫高沖的茶用茶碗,其實碗也有講究。

不得不說,現在茶店通用的白瓷,在古代,堪稱飲茶器皿中之珍品。

這些在唐、元時代就出口的珍品,經過多少代人一代代精修加工,反複驗證而成,現在的茶人看多了不覺得有多起眼。

正因爲這些白瓷坯質致密透明,後期上釉、成陶火度高,所以傳熱、保溫性能適中的特點才受到茶人持續的追捧。

加之,用白瓷蓋碗泡茶,不只看茶底方便,觀湯色也更顯靓麗,聞茶香也是一絕,每一次好茶,都是色、香、味俱全的享受。

好茶用好器,不管是用瓷器還是陶器,或是紫砂壺,選擇合適的來泡,有得選,一茶一器,用對了器,茶貴三分不是沒有道理的。

喝茶有時就像品人生,有些人覺得茶貴,水貴,器更貴。如果當品人生來論,是不是這個成本真的不高。

一個茶萬種泡,說的就是每個人泡茶技法不同,時間不同,水溫不同,泡出來的的茶味不一樣,講究的不是茶,奢侈在人心,偶爾奢華一下又何妨。

都說一茶百味,茶的敏感特性,讓參與的每一個細節都能決定茶的口感,泡茶喝茶品茶,不只享受到了各種滋味的茶,還看到了不一樣的人生。

總之,朋友說這次泡茶三要素的底褲都被扒掉,反正也藏不住了,泡茶無難事,泡好一杯茶不容易,還真需要懂得天時地利人和。

很多人喜歡將泡茶與人生比了又比,是因爲人生說到底也只有生與死兩件大事,但每個人對生活的調控度不一樣,呈現出來的就是五花八門,也可以說各自精彩。

到于喝茶,到底是粗拿粗放更有味,還是細致微調更漂亮,那就見仁見智了,你覺得呢。

茶客閑說,曉一說茶,開心,是比茶更重要的事,歡迎點贊,關注我,感謝遇見。

(圖片來自金之品茶空間陸總,感謝)

0 阅读: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