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同事喪偶後的生活,我和老伴決定:晚年只剩一個人時就這樣過

沐梓栎 2024-04-22 23:02:02

一轉眼,日曆上的日期已停留在2024年4月22日。對于我們來說,歲月如梭,轉眼間已是耳順之年。我,張文棟,今年73歲,與我的老伴攜手步入了我們的晚年。退休後,我們兩人挺滋潤的,一輛車,一套寬敞的房子,退休金加起來也有7600元,兒女也都自力更生,從不給我們添麻煩。

俗話說:“兒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我們原以爲老了自然是要依靠我們的兒女的,只是一次偶然的事件,讓我們徹底改變了看法。當我和老伴看到一位老同事喪偶後的淒涼生活,不禁讓我們深思——如果晚年失去了彼此,我們又該如何度過最後的時光?是不是真如我們當初想的,晚年依賴兒女,才是最好的選擇呢?

那天,和老伴去看望那位老同事老周,已經78歲的他,因妻子早逝,將家賣了投靠兒子。起初一切看似美好,兒媳婦、孫子們圍繞在他身邊,似乎構築了一個溫馨的晚年避風港。但不久,這片港灣起了風波。原來的恭敬變成了嫌棄,原本的微笑變成了冷漠,老周從家中寶變成了累贅。不僅如此,他的生活補貼和積蓄也都成了兒子兒媳的“補貼”。這使我們不禁反思,晚年走到了這一步,不是該細水長流,而是起了波瀾壯闊?

那天的陽光溫暖如初,我們沉默地坐在老周租住的破舊屋內,老伴的眼神裏寫滿了震驚與不解。而我,心中則升起了濃濃的憂慮。往昔的畫面在眼前晃動:兒女笑臉夾雜著喜事的火熱,哪裏又找得到晚年的孤獨與惶恐?

這一次的反思,似乎給了我和老伴一記響亮的耳光——原來我們對晚年生活的幻想,多麽的脆弱。晚年,我們是否真的要如空中樓閣般,懸挂在子女的情感裏希求安甯?一番沉吟後,我們決定做出改變,不再期待依附于兒女的未來。

我們的決定或許顛覆了傳統觀念——不再尋求兒女的庇護。獨立自主,或許是我們最後的驕傲。有人或許會問:“花開花落自有時,老伴若逝,獨活何趣?", 但我們已有答案:獨自活著且活得體面,勝過依附他人的憔悴。

幹涉太多的世俗眼光和兒女的人生,會使我們清晰的人生軌道變得模糊。故而,我們決定堅守自己的生活方式。即使晚年只剩一個人,也要有尊嚴地老去。就像一盞孤燈,雖只有微弱的光芒,卻也能照亮一片暗夜。我們的晚年,會用我們的方式,悠悠地度過——不慌不忙,不喧不鬧。

在那個午後輕描淡寫的決定裏,我們爲自己的晚年生活畫下了一個圓滿的句點。我們會呵護彼此已有的情感,保持對世界的好奇與熱愛,即使晚年的日子,也要讓它們顯得豐富多彩。如同一滴滴積聚成河的小溪,雖然細小,卻有它自己的聲響。

生與死,是一個永恒的話題。而晚年生活的選擇,更是一份深沉的考量。我和老伴的生活,會是那樣的不同。我們選擇自立,而非依賴。我們願意與彼此的回憶爲伴,享受清靜的歲月。在余生這本書的每一頁,都是用心去書寫的,不留遺憾,不添煩惱。我們或許很平凡,但我們的晚年,注定不凡。因爲我們選擇了——用一種最美的姿態,去迎接生命的黃昏。

2 阅读:1650

沐梓栎

簡介:正能量,勵志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