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八年營收首降,“零食第一股”來伊份還在忙理財

國際金融報 2024-05-11 10:08:02

5月9日,來伊份公告稱,公司近期以2.1億元自有閑置資金購買了6款理財産品,均爲非保本浮動收益。截至公告日,其持有現金管理産品(理財産品)總計6.17億元。

一個多月前便有投資者在股吧說,來伊份是食品板塊最會搞理財,理財公司裏最會搞食品的公司。去年全年,來伊份調整閑置資金配置結構,期末貨幣資金減少約6.9億元。

大“玩”理財的來伊份,零食主業卻在2023年遭遇滑鐵盧。

2023年,來伊份實現營業收入39.77億元,同比下滑9.25%,這也是其自2016年上市以來首次收入下滑,甚至不及2021年水平(41.72億元);歸母淨利潤爲0.57億元,同比下降44.09%,扣非後的歸母淨利潤則同比大降80.43%。

左宇/攝

來伊份將業績下滑歸咎于上海區域特定渠道團購業務收入減少,以及部分電商業務戰略調優後業務規模下降。

去年,其特渠收入同比下降38.54%至2.15億元,主要是2022年上海保供應期間,來伊份服務了228萬份訂單,提高了2022年業績基數;電商收入同比下降34.58%至3.28億元,約占主營業務收入的8.5%。相較良品鋪子、三只松鼠等同行,來伊份的線上電商業務占比並不高。

而來伊份主要依賴的門店零售收入也在下降,2023年該模式收入25.7億元,同比下降6.41%,約占主營業務收入的67%;僅加盟商批發收入上漲14.29%,爲7.31億元。這兩部分主要受直營轉加盟業務調整的影響,華東地區收入規模略有下降,加盟商批發收入有所增長,華南地區加盟業務略有增長。

可關鍵在于,來伊份正在下滑的門店零售、特渠、電商銷售模式的毛利率分別爲49.77%、27.01%、24.83%,而在上漲的加盟商批發模式毛利率僅20.23%,是其中最低的一個。收入結構的變化也影響到公司毛利,去年來伊份主營業務毛利率40.75%,同比下滑1.17個百分點;整體毛利率42.23%,同比下滑0.9個百分點。

即便如此,其在A股休閑零食板塊的10家企業中,毛利率依然居首位,拉開第二名甘源食品約6個百分點。形成反差的是,來伊份的淨利率僅1.56%,在同行間排倒數第二,僅高于好想你。

數據來源:Choice

憑借直營門店零售,來伊份有著明顯的毛利優勢,爲何實際盈利能力並不強?

記者發現,來伊份超四成的收入都投入到各項費用中,銷售期間費用率達41.48%,遠高于同行基本20%上下的費用率,企業管控能力有待提升。

拆分來看,2023年,來伊份銷售費用達11.11億元,占營收的比重爲27.92%,占比較上年提升約0.5個百分點,這之中,廣宣服務費就達1.27億元。同期,管理費用5.11億元,占營收的12.84%,占比提升約0.4個百分點;研發費用、財務費用分別爲0.19億元、0.1億元,其中研發費用是唯一一個投入金額增多的指標,2023年來伊份累計上市新品超400款。

門店網絡方面,截至2023年底,來伊份門店總數達3685家,同比增加63家,覆蓋上海、江蘇、浙江、北京等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其中,直營門店1910家,同比減少218家;加盟門店1775家,同比增加281家,加盟店占比48%,全年加盟簽約店數超614家。

或是由于直營轉加盟後減少用人等原因,來伊份去年在職員工數量減少了1297人,約占2022年總數的兩成,主要是銷售人員減少1020人,且2022年其在職員工數量也減少了1000人。同時,來伊份應付職工薪酬中辭退福利本期減少1097.7萬元。

需要注意的是,2017年,來伊份曾提出“萬家燈火”計劃,預計2023年實現一萬家門店的規模,但顯然目前差距較大。拉長時間軸來看,2021—2023年,來伊份門店數量分別爲3488家、3622家、3685家,年內分別增加484家、134家、63家,擴店速度不斷放緩。

記者就費用管控、擴店節奏安排,以及員工數量等問題向來伊份溝通,但截至發稿,並未回複。

近兩年消費趨于理性,量販零食賽道的火熱加速了行業“內卷”,休閑零食企業如良品鋪子開始大規模降價,三只松鼠提出“高端性價比”戰略,來伊份卻似乎還在“堅持”。近日公司董事長施永雷說,“我們拒絕低水平的價格競爭,而是致力于增強産品價值,爲消費者提供更高性價比和質價比的産品。”他認爲,隨著消費分層的趨勢,競爭已不僅限于價格,更多轉向了價值和品質的比拼。

只不過,這些能否切中消費者喜好,帶動銷量提高收入,還需打上一個問號。

進入2024年,來伊份第一季度收入10.61億元,同比下滑12.47%;歸母淨利潤爲0.31億元,同比下滑13.9%,業績仍未好轉。

0 阅读:22
评论列表

國際金融報

簡介:人民日報旗下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