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私”的杜昌勇和他在興全基金的“剩余影響力”

老虎財經 2024-05-14 21:30:36

奔私近十年,杜昌勇掌舵的上海睿郡與老東家興全在公牛集團前十大股東名單中“重逢”。雖然杜昌勇早已不在興全任職,但作爲其曾經的靈魂人物,杜昌勇對興全的影響還在繼續。

杜昌勇和“老東家”興全看上了同一只票。

5月14日,看究竟數據顯示,睿郡資産旗下基金“突現”公牛集團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該基金産品持股數約185萬股,持倉市值超2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來,公牛集團一直是興全頗爲青睐的投資標的,而上海睿郡的創始人杜昌勇曾在興全任職十余年,甚至由于上海睿郡的核心成員多出身于興全,一度被市場稱爲“小興全”。

雖然杜昌勇“另起爐竈”多年,但其對于興全的影響頗深,由其一手打造的中國曆史上第一只可轉債基金,仍是興全的標杆産品。

大小“興全”相遇公牛集團

看究竟數據顯示,2024年一季度末,上海睿郡資産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睿郡資産”)旗下的睿郡有孚1號新進公牛集團第十大流通股東,回頭看,這是睿郡資産首次出現在公牛集團前十大流通股東位列。

值得一提的是,興證全球基金(以下簡稱“興全基金”)兩名百億基金經理謝治宇、喬遷管理的基金也在2021年三季度出現在公牛集團的前十大股東之列。

睿郡與興全在同一個股上“相遇”的情況引起了市場關注,這主要是因爲睿郡資産被市場稱爲“小興全”。

2015年,時任興全基金副總經理、專戶投資總監的杜昌勇做出了“奔私”的選擇,創立了睿郡資産。

2020年7月,另外一位興全基金的原副總經理王曉明成立的興聚投資發布公告,公司股東、實控人變更爲睿郡資産,變更後王曉明繼續擔任興聚投資的法人代表、總經理、投資總監。

根據中國基金業協會的數據,兩家私募機構合並之後,旗下合計管理資産規模超過100億。

2022年初,原興全基金副總經理、研究部總監、基金經理董承非宣布從興全基金離任加入睿郡資産擔任首席研究官並成爲主要股東之一。

在此之後,睿郡資産集齊了“興全三劍客”—— 杜昌勇、王曉明和董承非,而且三人均爲興全基金曾經的核心投資團隊成員,在投資界聲名顯赫。

目前,杜昌勇擔任執行董事、王曉明擔任首席投資官、董承非擔任首席研究官、薛大威擔任投資經理;四位投資團隊成員在過去的從業經曆中均長時間在興全基金參與投資管理相關工作。因此,將睿郡資産稱爲“小興全”也是實至名歸。

杜昌勇和興全“往事”

談及睿郡資産與興全基金的關系離不開關鍵人物——杜昌勇。

就目前來看,杜昌勇在資本市場的傳奇生涯,可以分爲上下兩部分,2015年前是興全基金的奠基人之一,被譽爲“股債雙通”的公募大佬。而2015年後杜昌勇的“標簽”則是百億私募睿郡資産的掌門人。

據了解,自1993年從複旦大學數理統計專業畢業後,杜昌勇被分配到興業證券工作,彼時由于擅長計算機,杜昌勇先“趕鴨子上架”幹了幾年IT,曆任福建興業證券公司直屬營業部電腦部負責人,上海管理總部電腦部經理。

此後在杜昌勇的不斷轉崗申請下,才被調去興業證券投資部工作,並一路升至興業證券投資部總經理助理。

從後面的發展來看,這段經曆讓杜昌勇開始思考數字運算變化在證券市場上的應用,也爲其可轉債投資積累了經驗。

2003年,在基金業大發展的背景下,杜昌勇與複旦學長楊東以及另一位投資界能人王曉明被興業銀行委以重任,籌建興全基金的前身興業基金。

2004年股市大起大伏,值此牛熊難辨之際,杜昌勇毅然選擇發行中國曆史上第一只可轉債基金,並擔任旗下第一只基金興全可轉債的基金經理。而這段經曆,也可以說是杜昌勇的興全故事中最“濃墨重彩”的一筆。

據了解,彼時銀行股價值被嚴重低估,杜昌勇認爲,銀行業作爲分享中國經濟增長最有效直接的行業,有著穩定的增長預期,而招商銀行又是這一細分市場的領軍人物,再加上可轉債品種的雙保險,因此就重倉出擊招商銀行可轉債産品,並獲得了豐厚的收益。

數據顯示,該基金在熊市中成功防守,在牛市開啓後快速飙升,杜昌勇擔任基金經理期間,該基金在大起大伏的環境下以-6.88%的最大回撤和108.23%的總回報迅速走紅。

可以說,杜昌勇不僅展示了可轉債這一資産的神奇之處,也打響了興全基金的名號。

當然,首戰的勝利,離不開杜昌勇對大勢的正確判斷,更離不開其超前的可轉債投資策略。

杜昌勇憑借其數理基礎,運用數量化模型對可轉債價值進行計算,考察可轉債市價相對于理論價值的折溢水平,優先投資折價較高的轉債品種。在國內有效性不高的可轉債市場搏取超額收益。

在取得可轉債基金的成功後,杜昌勇升任基金管理部總監、投資總監等職。據了解,這一期間,其一直負責公司的投研業務,組建了興全獨特的投研體系,在權益市場樹立了興全良好的口碑。

最能體現興全基金投研能力的莫過于在2007年和2015年兩次牛市頂峰公開看空。正如杜昌勇所言,整個興業團隊的投資風格都相對穩健,強調控制風險與尋找投資的安全邊界,先求不敗而後求勝。

不過,在2012年後,杜昌勇開始淡出公募一線,轉做專戶及子公司業務。據杜昌勇在複旦管院的演講,他開始分管公司專戶業務後,公司專戶管理規模從20多億增長到了300億,3年間爲客戶賺取了超過百億的投資回報。

與公募業務風格相迥的專戶業務也讓杜昌勇快速積累起管理私募基金的經驗,並在2015年從興全基金離職“奔私”,創立了睿郡資産,開啓了下段傳奇的資本市場生涯。

杜昌勇的“長尾效應”

杜昌勇用可轉債打響興全基金名號的同時,也讓這款基金打上了“杜氏”烙印。

2015年,杜昌勇離開後,給産品業績和規模帶來的影響也逐漸凸顯。從2015年的回報率來看,興全可轉債2015年回報率只有6.7%,在68只同類産品中排名第63位。而在2014年,該基金的回報率卻在同類中排名第一。

雖然業績有所下滑,但隨後的歲月裏興全基金對于可轉債的配置方法還是與杜昌勇的可轉債投資邏輯“一脈相承”。

當前,興全可轉債基金的基金經理是從興全體系內培育出來的虞淼,自19年接手基金以來,依然延續了興全可轉債一直以來分散投資,均衡配置的操作思路,産品持有的可轉債數量超過50只,前十大重倉可轉債比例不超過30%,且多以低估值的優質藍籌轉債爲主,股票持倉中地産、有色、銀行、化工等行業占比較高。

不僅僅是虞淼,“興全人”似乎都很擅長通過可轉債創造超額收益。

王曉明和董承非在管理興全趨勢時會經常利用可轉債進行倉位調整,規避市場風險。而另一個十分擅長用可轉債的興全門人應數吳聖濤。在其管理興全商業模式的六年中,吳聖濤通過對可轉債的靈活運用取得了18.97%的年化回報率。

事實上,投資觀念的一脈相承不僅體現在可轉債投資上,在股票投資上,杜昌勇創立的睿郡也與興全在選股上多次“重合”,除了公牛集團外,興全還與睿郡共同出現在鼎龍股份、海瀾之家的前十大股東之列。

此外,杜昌勇的長尾效應還吸引了衆多後輩加盟,比如興全基金“第二代”可轉債基金經理楊雲、以及被譽爲興全基金頭牌的董承非。

值得一提的是,睿郡資産與興全基金的關系也可從其公布的“通訊地址”窺得一二,公告顯示,2016年睿郡資産從浦東新區銀霄路搬至浦東嘉裏城,而同一年,興全基金也從浦東新區張楊路搬至浦東嘉裏城28-29樓。

而在多位強將的加持下,睿郡資産的規模早已突破300億,成爲私募行業的頂流,杜昌勇管理的産業業績也表現出色。

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杜昌勇有16只産品披露了業績,其中睿郡5號收益率最高,自2018年7月13日至今,收益率達147.3%,年化收益16.81%。

0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