勢均力敵,油電對決真正開始

禾顔閱車 2024-05-17 18:35:46

【導語:新能源車滲透率逐漸逼近50%,已憑實力與燃油車分庭抗禮。未來,新能源車與燃油車的命運將會怎麽樣?】

撰文|陳德軍、編輯|禾 子

時光在2024年4月凝結,這是新能源汽車的高光時刻,滲透率再攀新高,幾乎已與燃油車勢均力敵。

4月份,全國乘用車生産198.8萬輛,較2018年的曆史同期高點高出1.8萬輛,創曆史新高。新能源汽車國內零售滲透率爲43.7%,較去年同期32%的滲透率提升11.7個百分點。對燃油車來說,其已使出渾身解數才勉強保住的50%防線。

因爲在4月上半月,新能源乘用車的滲透率其實已經超越了燃油車。王傳福在3月的預言一度成真。4月1日至14日,新能源汽車零售26萬輛,占比達到50.39%;廠商新能源車批發26.8萬輛,占比50.19%。

50%更多的是象征意義,數字本身已經不很重要,接近或者突破,實際影響區別不大。總之,新能源車與燃油車已正式登上同一重量級的擂台。

新能源能否保持動力

此前,新能源汽車的突飛猛進,的確得益于連年的政策引導,這也使得中國在汽車和能源兩個領域實現了戰略突破。現在雖然補貼政策已壽終正寢,但新政層出,且更爲精准。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4次提到新能源汽車,並在“2024年政府工作任務”中明確“鞏固擴大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等産業領先優勢”“提振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交通運輸部三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2024-2026年開展縣域充換電設施補短板試點工作的通知》,目標直指當下新能源的路障——補能焦慮。

在多年政策紅利之下,新能源行業不負期望,在技術上實現了打鐵自身硬。如今,既便不考慮政策加持,新能源汽車也完全有實力和百年油車正面硬剛。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中國具有先發優勢,在技術創新與産業化發展上積累了豐富經驗,部分技術在全球領先。

新能源車的核心是電池、電機、電控技術。在這些方面,中國企業踴躍,甯德時代的麒麟電池、奇瑞鲲鵬超能混動、小鵬SEPA2.0扶搖全域智能進化架構、比亞迪的刀片電池和DM混動、長安的UNIBrain超腦中央計算平台,還有華爲、理想等企業都在做的城市巡航技術布局,這些才是新能源車江湖地位的依仗。

與此同時,産業鏈趨于完善。經過多年的打磨、補充、叠代,新能源領域已經建立起了高效、全面的産業鏈。2023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相關企業注冊量突破30萬。截至2024年初,我國已擁有新能源汽車相關企業92.68萬家。

相比之下,燃油車企業則面臨著痛苦的選擇。以發動機爲例,在實驗室,大衆、奔馳等大廠的發動機,可以實現50%的熱效率,這對內燃機而言堪稱登峰造極。而眼前,它們不得不以此挑戰電動機90%左右的效率。如果放棄內燃機,則意味著巨額沉澱成本,甚至百年積澱付之東流,如果不放棄,內燃機似乎已經接近了理論極限,看不到太多的研發潛力。

曾經引以爲傲的底盤技術,在城市和高速公路的平坦路況下,性能得不到充分體現,不同品牌沒法對比鮮明,反倒是空氣懸架更能彰顯檔次。

傳統品牌壁壘不在,新能源創新不斷。此消彼長之下,新能源車凸顯出滿滿科研感,這足以吸引消費者用訂單投票。

新能源揮舞價格屠刀

新能源車在靜谧、動力,尤其是自動輔助駕駛上優勢明顯,而隨著價格不斷下探,“電比油低”幫助新能源汽車在車市長驅直入。

新能源的降價越來越猛,本來以爲源起于2023年初的降價只是促銷潮,不想此浪潮波瀾起伏至今不息。就連相對堅挺的理想,也在4月推出了降價目錄,旗下2024款理想L7、L8、L9與MEGA采用全新價格體系,降價幅度在1.8萬-3萬元。雖然這和理想目前的銷量壓力有關,但從全行業看,大範圍持續降價已成日常。

面對新能源源源不斷的火力,燃油車卻沒有多少余糧。曾經風光一時的合資品牌,不得不收縮戰線。雪佛蘭邁銳寶將于11月停産,另外網傳科魯澤也將停産。要知道科魯澤可是雪佛蘭的銷量擔當。2023年,雪佛蘭在華銷量約16.9萬輛,這其中約12萬輛是科魯澤,占比達到71%。

此消息尚有待證實。

此前,鈴木、DS、三菱、讴歌等外資品牌皆已敗走中國車市。燃油車在技術和價格上均顯出疲憊,目前合資品牌普遍承受較大壓力。

未來的必爭之地

智能化是未來汽車的必爭之地。

王傳福認爲,電車比油車更智能。這是電動汽車的先天優勢。的確,就動力控制來說。電動機比內燃機的響應更均勻、更敏捷。這使得在城市巡航、自動泊車等方面,電動車都領先于燃油車。不過即便如此,新能源車距離L5級自動駕駛,也就是完全意義的自動駕駛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給燃油車留下了足夠的翻盤時間,鹿死誰手尤未可知。

最新的邁騰B9以及途觀L Pro,都配備了純視覺智能駕駛解決方案,可以實現L2+級別的智能駕駛。其中包括封閉道路系統內點對點行駛、自動泊車功能等等。系統還可以識別紅綠燈以及交通標志。

奔馳換代的C級、E級,可搭載由英偉達提供的L2+等級的智能駕駛功能。它們在德國本土的幾條規定路線上,已經可以按照L3標准行駛。

在智能座艙方面,老牌燃油品牌毫不示弱。邁騰B9智能座艙的具體配置,比母型PASSAT B9有所提升,感觀上的最大不同是副駕駛位置增加了一塊獨立的娛樂屏。途觀L Pro,副駕駛位置同樣增設一塊娛樂屏。這些顯然是回應了新能源的熱門設計。在此領域,電動車確實具有先發優勢,但並不存在不可逾越的技術鴻溝,以燃油爲基礎的車輛,未必做不出更舒適的沙發和彩電。燃油界的反擊已經開始。

點評

滲透率攀升,下一步就是保有量的提升。保有量勢必帶動配套的完善,也就是補能焦慮將會很快突破,從而返身促進電動車的銷量。不過,新能源車江湖地位要鞏固,還亟需提升安全等問題。而對于燃油車而言,當前的失利固然有多方面原因,但自身的叠代緩慢也是重要因素之一。相信痛定思痛,燃油車將在新能源的短板領域鞏固陣地,並在智能領域與新能源車展開新的對決。

(本文系《禾顔閱車》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0 阅读:66

禾顔閱車

簡介:資深汽車專家及媒體人顔光明老師打造的內容傳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