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勳皓:難解的心鎖——評西法大劇社的《金鎖記》與《蘇州河》

光影故事的博客 2024-05-26 18:21:16

今年的戲劇演出季,我校學生共演了四部話劇,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西法大劇社的《金鎖記》和《蘇州河》。

《金鎖記》是張愛玲寫于1943年的小說,描寫了一個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靈變遷曆程。七巧做過殘疾人的妻子,欲愛而不能愛,幾乎像瘋子一樣在姜家過了30年。在財欲與情欲的壓迫下,她的性格終于被扭曲,行爲變得乖戾,不但破壞兒子的婚姻,致使兒媳被折磨而死,還拆散女兒的愛情。“30年來她戴著黃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殺了幾個人,沒死的也送了半條命。”

西法大劇社的改編將曹七巧的形象刻畫得更加生動完美。曹七巧飾演者的演技也頗好,爲這部劇增添了色彩。《金鎖記》當中的主要人物先後出場架構起整個戲的基調,核心人物曹七巧更是如此。曹七巧的服裝變化,以及發飾,語氣,台詞變化,情緒波動,都對演員的演技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話劇的編導對《金鎖記》應該也是很了解,將曹七巧的人生經曆,愛情悲劇,性格扭轉都表現得很到位,台詞也沒什麽什麽纰漏。不足點是在于家人分割財産,以及後期曹七巧爲了愛而性格扭曲,這一些劇情能再刻畫深刻細致一點,劇情沖突再大一點,抓住觀衆情緒,就更加完美了。

《蘇州河》也是改編自電影的作品。首先從劇本的角度來說,選材是不錯的,通過美美與送貨員的種種糾葛,展現人情冷暖。但此劇的換幕,燈光以及演員演技上還是略顯不足。

一個上海的普通攝像師,以爲別人攝影爲生,他眼裏的蘇州河是穿過上海的一條肮髒的河,在河的兩岸發生著普通人不同的生活。

在表現攝像師的環節,劇情似乎不是很鮮活,在馬達與攝像師的環節,兩人相識和串聯銜接太過生硬,換場換得太頻繁,以至于每一場表現的內容很少,劇情在高潮環節也沒有很大的情感沖突。縱觀整部話劇,矛盾沖突並不是特別突出。在劇情和台詞上還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西法大劇社演出的這兩部話劇,內容都是愛情,如果說二者有什麽相似的地方,就是女主角都有著難解的心鎖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