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傳奇第五章:突破

太陽系傳奇 2024-02-28 09:03:43
第五章:突破

《災變紀元回憶史》記載:“人類在發現核聚變技術後,成功制造出了核聚變炸彈,讓其步入了0.79級文明,使對抗SM行星成爲可能。”

2078年8月 中國 海南黃岩島

巨大的白色頂棚構成的巨型基地矗立在139平方公裏的小島上。海岸邊,一輛氣罐車緩緩駛入了基地大門。

一艘巨輪緩緩駛入了臨時搭建的海港中,王翔站了起來,穿過一排座位,走出門。跳上甲板,手搭涼棚遠遠望去,一條臨時的木板路橫穿沙灘,從海港延伸過來。

剛一下船,走上木板,王翔眯起了眼睛。一個身穿白衣戴著口罩的人迎了上來:“王博士,您來了!”

王翔點了點頭:“你們的科研成果怎麽樣?”

“有一些進展了,不過,得由您來決定。”

穿過兩道密封門,他們在複雜的通道中穿行,白色潔淨走廊中,只有零星幾個人,他們臉上滿臉愁容,臉上似乎都寫著“疲憊”二字。他們穿上了防輻射服後進入了一間巨大的實驗室中,牆壁上是巨型全息顯示屏,上面顯示著複雜的圖像與曲線,線條一高一低地跳動著,兩名工作人員手捧著架子似乎在瘋狂地記錄著什麽。還有幾名工作人員,敲敲打打著,那台似乎十分普通的儀器,實際上用先進的中微子通訊連接著太湖之光5.2和天河七號兩台頂尖超級計算機。

“請所有工作人員注意,今日第30次可控核聚變實驗第二階段即將開始,請所有人注意,勿接近防護玻璃周圍5米處。”擴音器突然響了起來。

中心的巨大儀器內,劇烈地開始了反應,氘原子核與氚原子核開始碰撞在了一起,如同兩桶熱油中倒入了水一般,産生了巨大的熱量。但由于在真空狀態上,沒有發出任何聲音。

磁力開始約束能量了,人們知道在氚發生反應産生巨能後提出了磁力約束,或激光約束,但是要把握那個度卻十分艱難。

王翔緊緊地盯著顯示器,眼一眨也不眨,她知道,這次如果還不成功,以後就沒有多大可能了。她的心如同一個皮球,上躥下跳。她的呼吸越發急促。

那曲線必須恒定在兩條線束間,不多也不少地堅持70分鍾。就70分鍾,人類又會登上一個台階。

線條正往下墜,王翔快要崩潰了,不,她心中似乎在哀嚎。

突然,線條重新升了回去。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50分鍾,60分鍾,65分鍾,直到69分。

“快啊!快啊!”王翔在心中叫著,60秒,40秒,30秒。“你別動!”10秒,8秒,6秒,3秒,2秒,1秒。

整個實驗室爆發出熱烈的掌聲,王翔熱淚盈眶:“七年了,七年了,我們等這一天太久了,但它終于來了!”

所有的人緊緊地擁抱在一起。

當王翔走出可控核聚變實驗基地時,一大群記者擁了上來,對核聚變技術進行采訪。王翔從人堆中擠出後已是烈日高懸,聚變散發的熱使溫度迅速達到了50℃,王翔自言自語著:“要是搬到了山上,就不熱了吧?”

中國西藏喜馬拉雅山脈

海拔五千多米高的風吹過王翔的臉,她背著手,站在懸崖上,腳下的雪並沒有消融。王翔奔波了一天,從海南幾經周折來到了中國第一艘核聚變恒星際飛船制造基地。

王翔轉身上了皮卡,啓動了汽車,順著柏油路鋪成的公路,她繞了幾個彎,進入了工棚中。

下了車,幾個工程師走上前來:“王翔博士,很榮幸見到您,您來得太及時了!”說著便伸出了手。

王翔伸出手:“你們太辛苦了,到裏面談吧!”王翔從車上抱出一個钛合金打造的密碼箱。因爲太沉了,王翔從箱子尾部掏出一根鐵鏈,拉著箱子,和工程師們一起走了過去。

工棚建在一個山谷中,兩座塔吊屹立在雪地中,有兩個架子架住了一個巨大的艦體,整個由碳纖維打造。

當然也用了一些钛合金,連接處運用了鉚接技術,顯得十分結實,主體顔色爲淡紫色,點綴了一些深藍。艦首處有大塊新型抗壓玻璃,能承受70個大氣壓,高五十米左右,長一千多米。上面還裝備了一些钛合金穿梭機。這就是第一艘核聚變恒星際飛船,它配有十五年生態循環飛船,命名爲“裏程碑號”。

走進一棟兩層高的小樓中,一進門,王翔和工程師們走入了一個一樓的小房間中。

“真熱啊!”王翔拉開拉鏈,脫下羽絨服,這裏兩台中央空調全功率打開,怪不得熱呢!

房間中有兩個人,王翔一眼就認出了他,那人穿著一件藍色羽絨服,戴著一頂棉帽,他是王翔複旦大學的同學——陳華北。

“今天我過來的原因,大家想必也知道了。我們斥資巨大的飛船工程已經接近完工,但是有一些較爲先進的技術,也是最爲必備的技術還未安裝。所以我們將用一下午的時間安裝這些設備。”那名項目負責人開口說著,便起身,繼續說,“陳華北博士,您將指導第一施工團隊安裝屏蔽系統,”這時,那人轉向了另一個戴著眼鏡、穿著棉襖的人,“Jason.張博士,請您指導第五施工團隊安裝等離子推進器。”

Jason.張?就是那個天體物理學的權威吧?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神”?王翔在心裏想著。

“王翔博士,您將指揮第三、四兩個施工團隊安裝核聚變發動機與冷卻水生産室,這個工作十分重要,沒有了他們,‘裏程碑’號就是一堆廢鐵。”負責人堅定地看著王翔。

出了這棟小樓,早有兩個隊長迎接王翔,其中一個是王翔兒時的朋友。他熱情地與王翔擁抱在了一起。他拎起那個沉重的箱子,好奇地問王翔:“這裏裝了啥啊?”

王翔對他笑了笑:“等你到了就知道了。”

他們通過一部電梯上了“裏程碑”號,透過電梯,鍍銅的金屬板發射著陽光,刺著所有人。

走過一條銀灰色的燈火通明的走廊,燈亮得有種不真實感。在這兒左拐右拐,又下了一條樓梯,他們終于來到了位于艦艙最裏層的核聚變控制室。巨大的發動機不知道什麽時候運了過來,導線還未連接。

一堆人嘩啦啦很快排了一個方陣。

王翔對他的朋友輕聲說:“我需要8個人去安裝核聚變發動機整體部分。”

隊長大聲喊道:“丁凡白,蘭初瑤……你們8人組成第一小組,迅速幫助王博士安裝核……”他轉身望了望王翔,“核什麽?”

“核聚變!”

“哦!核聚變發動機整體!快!”

第一小組的8人迅速朝王翔跑去。

王翔先是一驚,他沒想到自己這位好友居然把人訓練得這麽整齊劃一,他很快冷靜了下來,大聲說:“第一小組的同志們,我們今天的任務是安裝核聚變發動機整體,”他轉過身指著發動機說:“要把這麽大的發動機整體推入牆壁的凹槽中,你們明白了嗎?”

“明白了!”那群人說著便兩兩一團集中在巨型金屬發動機兩旁,他們一齊用力,齊心協力把重達2噸的發動機主體推入了凹槽中。接著他們又化身成電工,把數條電線與導線連接起來。整個部分共耗時50分鍾。王翔在這段時間中又指揮另外兩個小組安裝了發動機的其他部位。

不知什麽時候,王翔穿上了笨重的防輻射服,通過中微子通訊、設備,他笑著對隊長說:“你不是想知道這裏面是啥嗎?”王翔指了指手中的箱子。那人專注地等著王翔的下一句話,“核反應堆。”

王翔打開發動機主體的蓋子,使出了全身力氣,用力把核反應堆 的“防輻射箱”提了起來,一點一點把防輻射箱推入了凹槽中。

15分鍾後

王翔坐在指揮室的椅子上,窗外大量新聞、記者扛著攝像機在那兒爲“裏程碑”號核動力飛船拍特寫,不時幾聲“咔嚓”幾聲傳了進來。

“啓動計算機自檢系統。”全息顯示系統屏上頓時出現了一個進度條。

“5%,8%,10%,30%,45.6%,76.5%,80%,85%……”一旁的指示燈形成隱隱約約的綠色。

“89%,96.5%,97%,98.5%,99%……”不知道怎麽的,進度條在99%處停了下來,也許是遇到了問題,一邊的指示燈閃爍不止,似一言不合,就要變成紅色。旁邊的記者叽裏呱啦說著一大堆,這兒的工作人員全盯著全息顯示屏,生怕指示燈變成了紅色,計算機主機可不能捅婁子。

“100%。”

指示燈的綠燈停止了閃爍,提到嗓子的心也放了下來。

“現在啓動第二步,系統攔截功能檢測。”工程師大喊,說著按下了手中的按鈕。窗外一陣轟鳴,緊接著一發導彈從山脈另一側發射基地中心發了出去。它的目標不是“裏程碑”號,而是公路旁小山的山頂,那兒什麽也沒有,僅是作爲本次實驗的靶標而已。

全息大屏正在播放飛船探頭的實時轉播,十字線壓准了那枚激光制導彈,接著往一邊調了調,壓准了導彈的飛行彈軌,音響中,傳來了“滴”的一聲,隨之而來的是一聲巨大的轟響,一個細細的導彈從飛船前端的發射孔擊射而出,緊接著兩米激光照射在導彈上,兩枚導彈相撞,一團巨大的火舌吞沒了一切。

“實驗成功,第三項測試,飛船抗幹擾功能測試。”

“實驗成功,第四項測試,生成系統循環測試。”

……

“實驗成功……”

……

實驗到了高潮部分,工作人員將要檢測飛船的核聚變功能了。

“接通E1,E3,A5,B6,C4,R3,Y8線路,切斷A1電源,啓動可控核聚變電源。”

原來的電源是由臨時的發電廠輸電的,他們切斷A1線路的原因是他們通過最普通的方式,看看燈的亮度測試核聚變的能力。

“A1區,A3區,A2區,A5區,A4區,7E區,A6區,常亮。”

“B3,B5,B2,B1,B4,B6區常亮,C5區常亮。”

“C區常亮,D區常亮,試驗成功!”

“E層生態區亮了嗎?”

“呃,E層線路出現故障,機器人正在修理……哦!E區常亮.”

所有人長長地松了一口氣。

“裏程碑”號D層 核聚變控制室

“三隊隊長,快速檢測冷卻功能,打開冷卻水閘門。”

“收到。”隊長坐在板凳上調試著其他設備 ,聽到命令,他彈了起來,起身跑向控制區域。

他滑動了一下電扭,滑向“中”這個程度。突然,一個懸浮窗口彈了出來,他在上面點了點,窗口就消失了。

在操作桌面上,管道中的空間突然被一片半透明的液體吞沒了,那是冷卻水。冷卻水順著管道湧入環繞核反應堆的三個管道,促使核反應堆到容器所能承受的溫度內。

“溫度表的編號是Cz-18753-700,你們那邊應該可以查到。”他說著打開了一個懸浮窗口,它可以實時檢測核反應堆的溫度。

減溫過程開始了。

曲線開始下降,白線彎彎繞繞,從20000℃的高度開始下降。一開始是緩緩下降,很快溫度降到19000℃,過了不久,17000℃的極高溫度開始被冷卻水控制下來了,下降到了一萬五千多攝氏度。

幾分鍾後,溫度已經被冷卻到了8000℃,但這還遠遠不夠,又有一批新的“血液”被注了進來,他狠狠地盯著7000℃的钛合金容器。

在管道中,冷卻水通過了一個隔層後被三個支管來分流。左右兩邊的支管會把反應堆環繞一圈後彙入到一處,而中間的支管卻進入了反應堆的下方,也就是電路與反應堆連接在一起的位置。那裏擁有兩台大功率微型制冷機,但仍然十分的燙。如果過燙,這些會導致線路切斷。切斷後由于無法輸出,會促使核反應堆核爆炸。

冷卻水變燙後會産生化學反應,氫原子被剝離,而大量的水分蒸發,卻不會産生致命的過熱蒸汽,因爲冷卻水還有一些新型元素,可以使水冷卻。

減溫成功了!整個過程只用了五分鍾。

反應堆外殼的溫度已經達到了三千多度,雖然對于钛合金十分的高,但這是一種新型钛合金加入了新型物質,被命名爲SP-900,使它能承受極端的溫度條件。

一個小時後

王翔坐在山上的一塊大石頭上,後方的盤山公路上,停放著白色的皮卡,十分鍾前,測試剛剛結束,她坐在這兒等著那個奇觀。

落日的一角跌入了山底下,它看起來無比巨大。金色的光輝給遠方的一片起伏的白鍍上了金漆,鋼架架住的核星際飛船“裏程碑”號散發著一片白光。山谷中的茫茫雪地上,十幾輛汽車駛出了工棚,那是記者的汽車。王翔能想到今晚CCTV的新聞時間會延長。王翔就這樣坐著,又過了幾分鍾。

五分鍾後

當太陽沉到地平線以下後,天空金色的余晖還未消散,那個東西來了。

先是三架超音速飛機吃刺破了金布,中間的飛機突然直直沖下來,沖到離地面只剩五百米時,那架飛機又升了上來,擡起了機頭,與那三架飛機往回飛。

與此同時,飛機上

機長佩戴著藍牙耳機,對後面撥動按鈕的人大聲呼喊:“對後面的人說,執行B計劃!”機長似乎想刻意蓋過飛機的轟鳴,但他並不用,中微子通訊系統已經用最清晰的分貝幫忙傳了回去,後面的人連忙用電磁波通信向後面的機群轉發了過去。

山腰處

王翔雙眼無神地發著呆,突然周圍一暗,他抱著期待的心望了望天空,一大片黑壓壓的東西遮住了天空,壓得人喘不過氣,王翔知道那是什麽,就算有了心理准備,她還是被震驚了。

那是飛機。

不錯,是飛機,更准確地說是直升機。

那些直升機懸停在山谷上方,很快一根根細細的金屬絲從直升機上放了下來,金屬絲是由新型承重材料制造,一根能承重約五十噸。面對幾千噸重的“怪物”,軍方不得不派出三十來架直升機。

下面有幾個白點兒,王翔看了看,那是一些工作人員正在系著金屬絲,很快他們爬下了“裏程碑”號。

沒過多久,三十多架直升機一起往上提,這要是普通的直升機絕對做不到。但這是運用磁力,直升機底部有一塊大的電磁鐵,與磁場相互排斥,且螺旋槳轉速達到了普通的三十多倍,讓直升機運送飛船是最節省的辦法。

飛船一點一點地開始懸空,緊接著,“裏程碑”號整個艦體開始升了起來,離地面越來越高,一直到了二千米處,機群停了一下,然後朝著東方的茫茫黑夜中飛去。

太陽最後的余晖也消了。世界沉浸在一片黑夜中。王翔起身,拉開車門。他踩下油門,駛向了靜谧的黑暗中。

0 阅读:0

太陽系傳奇

簡介:科幻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