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曆史上最經典的6大悖論,極度燒腦,你曾考慮過這些問題嗎?

星空承載夢想 2024-03-12 09:11:11
在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深度長文,希望您能夠認真看完,感謝您的支持!

現代科學認爲,我們的宇宙誕生于138億年前,在138億年前,有一顆奇點發生了爆炸,奇點是一個質量無限大、能量無限大、熱量無限大、密度無限大、體積無限小的點,這個點爆炸以後,我們的宇宙快速的向四周膨脹,經過漫長的時間,宇宙才膨脹成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樣子,宇宙中的天體都是在宇宙大爆炸之後形成的,我們的地球就是太陽系中的一顆行星,在太陽系中,一共有八大行星,它們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在八大行星當中,地球是唯一一顆誕生了生命的星球,生命的出現給地球增添了很多色彩,尤其是人類出現以後,解開了地球上很多的奧秘,不過即便如此,在人類科技發展的道路上,依然存在很多難以理解的悖論,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些經典的悖論。

第一個經典的悖論——白馬非馬

白馬非馬是戰國時期公孫龍著名的悖論,公孫龍認爲,白馬並不是馬,因爲馬強調的是一種生命,而白馬強調的是一種顔色,二者的定義不同,有人問公孫龍:如果現在有一匹白馬,那麽我們就不能夠說沒有馬,既然有白馬就是有馬的意思,爲什麽還說白馬不是馬?公孫龍回答道:如果說想要找一匹馬,那麽即使拉來一匹黃馬或者是黑馬,都是可以的,如果你想要一匹白馬,那麽黃馬或者黑馬就不行了,如果說白馬是馬,那麽找一匹白馬就等于找了一匹馬的意思,如果我說我要一匹白馬,你卻拉來一匹黃馬或者黑馬,這顯然是不對的,由此可見,白馬不是馬,之後還有人問:天底下的馬都有各自的顔色,照你這麽說,難道世界上就沒有馬了嗎?

公孫龍又說:馬本來就有顔色,所以才有白馬,如果馬沒有顔色,只有它自己,又哪來的白馬一說呢?所以說到白就不是說馬了,白馬的要求是:既然要是馬還必須要是白色的,所以白馬不是馬,其實白馬非馬論違背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辯證關系的唯物辯證法思想。唯物辯證法認爲,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是共性與個性、一般與個別的關系。兩者相互聯結。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並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沒有特殊性就沒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離不開普遍性,一切事物無論怎樣特殊,它總會與同類事物存在共同之處。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也是不存在的。白馬非馬論只強調特殊性而否認事物的普遍性,將兩者割裂開來對立起來,因而違背了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辯證統一關系,是不科學的。

第二個經典的悖論——費米悖論

費米悖論還得從1950年的時候開始說起,當時著名的意大利裔美國物理學家恩裏克·費米(Enrique Fermi)在討論不明飛行物和外星人的問題時,他突然想到了這樣一句話:Where are they?(他們在哪裏?),外星文明從人類走出地球之後就開始一直研究和探索,科學家認爲,既然地球這顆行星能夠誕生生命,那麽宇宙中其它的行星也一定能夠誕生生命,地球之所以能夠誕生生命,主要是因爲地球滿足了生命誕生的基本條件,比如說適宜的溫度、充足的空氣、豐富的水資源、強大的磁場、厚厚的大氣層等等,衆多條件組合在一起才能夠使得生命形成,雖然形成生命的條件是比較苛刻的,但是宇宙浩瀚無窮,在宇宙中行星和恒星的數量非常多。

拿我們的銀河系來說,在銀河系當中,至少存在400億到1000億顆行星,1000億到4000億顆恒星,在如此多的恒星和行星當中,難道只有地球這顆行星誕生了生命?這顯然是不可能的,而且銀河系只是宇宙中一個非常渺小的星系,銀河系的直徑達到了20萬光年,對于人類來說,20萬光年是一個非常遙遠的距離,但是站在宇宙的尺度下,這根本不算什麽,目前人類能夠觀測到的宇宙直徑達到了930億光年,而這並不是宇宙的全部範圍,宇宙或許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大,宇宙到底有多大?目前科學家還在積極的研究當中,費米悖論指的是,盡管外星智慧生命存在的可能性很高,但我們至今還沒有發現任何明顯的迹象。宇宙中有數十億顆類地行星,有可能存在適宜生命存在的行星,但我們迄今還沒有發現任何證據表明有外星智慧生命的存在。

費米悖論的表述可以用一個簡單的數學公式來表示。如果宇宙中有許多星系,每個星系中有許多行星,其中一部分行星上適宜生命存在,那麽就有很高的可能性存在外星智慧生命。但是,如果這些外星智慧生命與地球存在的智慧生命一樣,都有發展科技的傾向,那麽這些外星智慧生命早就應該通過宇宙信號或者直接到訪地球來展示他們的存在了。但是,我們至今還沒有收到任何信號或者觀測到任何外星智慧生命。有很多人認爲,費米悖論的主要原因是人類的科技不夠發達,畢竟人類現在連太陽系都沒有辦法飛出去,想要找到外星生命,人類必須飛出太陽系,畢竟外星文明幾乎都生活在太陽系外,等到人類能夠飛出太陽系時,人類或許能夠解開費米悖論。

第三個經典的悖論——祖父悖論

祖父悖論是在1943年由法國科幻小說作家赫內·巴赫劄維勒所提出的,自提出以來,就有無數的人試圖破解這一悖論。其大概意思是,你用時光機回到過去殺死了你的祖父,祖父死了意味著你的父親沒有出現,而沒有父親就不會有你,那麽是誰殺死了你的祖父呢?一般來說祖父悖論都和時間旅行有一定的關系,曾經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認爲,物體的飛行速度越快,所需要的時間就會越少,當物體的飛行速度接近光速時,時間就是停止,如果物體的飛行速度能夠超越光速,那麽時間就會倒流,也就是所謂的穿越時空,祖父悖論就是建立在穿越時空的基礎上來說的,雖然說現在人類的科技還無法實現穿越時空,但是如果人類未來真的能夠實現穿越時空,那麽祖父悖論就會擺在我們面前。

關于祖父悖論,有兩種解釋,看似較爲合理。第一個就是平行宇宙理論。該理論認爲,當我們開啓時間旅行回到過去之後,實際上是穿越到了另一個平行宇宙,如果我們殺死了年輕時的祖父,那麽在那個平行宇宙裏,我們的父親就不會出生,而我們自己也不會存在,但這並不會影響到我們原本的這個宇宙,在我們本來的這個宇宙裏,無論是祖父,還是父親,依舊存在。雖然這個解釋能夠很好的解決祖父悖論這個問題,但是到現在爲止,科學家並沒有在宇宙中發現平行宇宙,平行宇宙也只是科學家的一種猜測,科學家認爲,在我們的宇宙外面,應該還存在其它的平行宇宙,我們的宇宙可能是其它宇宙衍生出來的分枝,而平行宇宙也可能是我們的宇宙衍生出來的分枝。

如果說我們能夠找到平行宇宙存在的證據,那麽關于祖父悖論的這個說法有可能就是正確的,如果宇宙中根本不存在平行宇宙,那麽祖父悖論依然沒有更好的解釋,有一些科學家認爲,平行宇宙之間存在某種神秘的聯系,如果我們能夠找到這個時空隧道,那麽我們就能夠進入另一個平行宇宙當中,有很多人將這個神秘的時空隧道認爲是黑洞,黑洞的性質是不斷的吞噬物質,在黑洞的另一端可能存在著一個神秘的天體白洞,黑洞和白洞連接在一起就形成了蟲洞,蟲洞就是穿越時空的隧道,不過現在科學家在宇宙中只發現了黑洞,並沒有發現蟲洞,所以平行宇宙依然是一個謎。除此之外對祖父悖論的另一個解釋是:人可以回到過去,卻無法改變曆史。

該理論認爲曆史是既定的事實,不會因穿越者的行爲而發生改變。簡單來講,就是父親和我們自己的出生都是既成事實,既成事實是不會改變的,所以即便我們回到了過去,也沒有辦法殺死自己的祖父,有可能是我們不忍心下手,也有可能是因爲各種各樣的意外阻止了我們的刺殺行動,又或者穿越回去的我們在刺殺之前便率先遭遇了車禍,總之,未來可以有無數種可能,但曆史無法改變。不過這也只是科學家的一種猜測,真相到底如何?還需要科學家進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第四個經典的悖論——忒修斯之船

有這樣一艘常年航行在海上的船,在長久的航行中,它已經經不起更多的風浪,他需要維修、需要更換零件,不然它將無法繼續航行,在一次又一次的航行中,這艘船身上所有的零件都被換了,那麽這艘船還是原來的船嗎?這個悖論是公元1世紀羅馬帝國的希臘曆史學家、哲學家普魯塔克提出的,具體描述是:在一望無際的大海上,有只大船在海面上航行,名爲忒修斯之船,日複一日的航行導致船體發生了不同程度的損壞,或者說每塊木板都受到了損壞,于是有人爲其換上了新的木板,若幹年後,船體的所有零部件都被更換了一遍,從新舊的角度來說,這是一只新船,至此,問題來了,此時我們還能稱它爲忒修斯之船嗎?當人們將更換下來的零部件,再次組裝成一艘船後,它就是忒修斯之船了嗎?兩只船究竟誰才是真正的忒修斯之船?

換一種說法,如果將每一個換下來的零件都保存起來,經過幾百年的時間,人類的技術已經能夠將這些廢棄的零件變成新的,那麽重新組合起來打造出來的一艘船,還是原來的船嗎?對于這個悖論,有的人認爲,全部換新的船已經不再是原來的船了,因爲原來船上所有的痕迹都消失了,不過當這個悖論延伸到人類身上,更會讓人感到恐懼,相信很多學過生物的朋友應該知道,人類的細胞是不斷更新換代的,大約每7年的時間,我們身上的細胞就會全部更換一次,那麽現在的你還是七年前的你嗎?

第五個經典的悖論——說謊者悖論

說謊者悖論是哲學和邏輯學中一個著名的悖論。它描述了一個人說“我現在正在說謊”的場景。如果他說的這句話是真的,那麽他就是在說謊;但如果他是在說謊,那麽他說的這句話就是假的。這個悖論似乎陷入了邏輯的死胡同,讓人無法判斷這句話的真假。說謊者悖論在哲學、數學和邏輯學中産生了深遠的影響,首先這個悖論提醒我們要對我們的認知和判斷保持謹慎態度,因爲我們的思維過程和語言表達可能存在不一致性和矛盾,此外,這個悖論也強調了我們在思考複雜性問題時如何平衡真實性和一致性挑戰,在邏輯學領域,說謊者悖論促使研究者們探討形式化語言和公理系統的性質。這些研究在尋找一種語言和邏輯體系,能夠充分的描述現實世界,同時避免自指陳述帶來的矛盾和困惑。

在數學領域,說謊者悖論引發了對公理系統和一致性的討論。這些討論最終導致了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該定理表明,在任何足夠強大的數學體系中,總是存在一些不能被證明或證僞的命題。在哲學領域,說謊者悖論關注了語言、認知和真實性之間的關系。通過對這個悖論的探討,哲學家們試圖理解我們如何使用語言來描述和表達現實世界,以及我們的認知和知識體系如何受到語言和邏輯的制約。在教育領域,說謊者悖論可以作爲一個有趣的問題,激發學生對哲學、數學和邏輯學的興趣。

第六個經典的悖論——缸中之腦

1981年,Hilary Putnam在《Reason, Truth, and History》一書中提出了著名悖論 “缸中之腦”:一個牛逼的科學家,通過手術將一個人的大腦完整的取出來,放進一個盛有可維持腦存活的神奇營養液的缸中。腦的神經末梢連接在強大的計算機上,通過計算機與其交換各種感官信息,它能使大腦具有一切如常的幻覺:人、物體、天空都存在,自身運動、身體感覺,所經曆的各種環境、日常生活一切正常。于是問題來了:如何證明你自己不是這樣的缸中大腦?你的意識和感知的世界是真實存在的嗎?缸中之腦反映了我們很多生活中的問題,按照缸中之腦的說法,我們的世界也可能是虛擬的,我們所看到的一切都可能不是真實的,如果我們的世界是由一台超級計算機制造出來的。

那麽我們如何能夠分辨我們的世界是不是真實的,曾經著名的企業家馬斯克認爲,我們生活在真實世界的概率還不到十億分之一,我們的世界很有可能是高級文明創造出來的,雖然很多人都不相信這個說法,但是在我們的世界中,虛擬世界確實存在,相信我們很多人都玩過遊戲,在遊戲世界裏,我們能夠控制遊戲裏面的人物,能夠完成各種工作、各種劇情,對于我們來說,遊戲本身就是虛擬的,但是對于遊戲裏面的人物來說,它們認爲自己所在的世界就是真實的,它們永遠都不可能走出虛擬世界,也不可能知道它們生活在虛擬世界,如果我們的世界和遊戲世界一樣,也是高級文明制造出來的,那麽我們如何能夠知道自己的世界是真實的世界?

其實很早,古人就思考過世界是否的真實存在的問題。《莊子·齊物論》中,周公曾夢到蝴蝶,連周公自己也分不清究竟是蝴蝶做夢變成了周公,還是周公做夢化成了蝴蝶呢?四百多年前,如笛卡爾認爲“我思故我在”。想要解開這個疑問,人類現在的科技還做不到,不過人類作爲地球上最有智慧的生命, 人類的科技在不斷的進步和發展,只要人類能夠堅持不懈的努力下去,未來隨著人類科技的進步,說不定人類能夠解開這個奧秘,小編認爲,想要解開這個奧秘,人類必須飛出宇宙,站在宇宙的外面,我們才能夠真正看清楚宇宙的本質,但是這一點對于人類來說非常困難,小編希望人類能夠早日實現自己的夢想,對此, 大家有什麽想說的嗎?

0 阅读:19

星空承載夢想

簡介:本人愛好天文,擅長寫科學領域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