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唐:李存孝出山,牛刀小試,大破石嶺關

史書淩軒閣 2024-04-28 15:31:24

晉王在居延川上逗留了整整一個月,但因軍情如火,他們不敢久留。晉王下令全軍拔寨,向中原進發。大軍如龍,日夜兼程,終于抵達了大潼城。

前方的探子飛報,大潼城的鎮守官李友金已領衆將士出城迎接。晉王進城後,立刻吩咐將士們安頓下來。很快,李友金便來到王府與晉王相見,兩人噓寒問暖之後,李友金稱晉王爲皇兄,而晉王也親切地稱他爲禦弟。

當晚,李友金大擺筵席,盛情款待晉王及衆將領。酒過兩巡,李友金站起身,對晉王說:“皇兄此次前往長安,能否帶小弟一同前往,我願領本部人馬,助皇兄一臂之力,共同擊破黃巢?”

晉王皺了皺眉,“朝廷有旨意要你同行嗎?”李友金搖頭道:“沒有。”晉王沉吟片刻,“既無聖旨,我怎能擅自帶你前往?”李友金急切地說:“我若不能去,願派兩員大將領軍二萬,助皇兄一臂之力,可否?”晉王點頭應允,並詢問了那兩員大將的名字。

“一名史敬思,一名郭景。”李友金答道,隨即便令這兩員大將來見晉王。

次日,晉王便辭別了李友金,傳令全軍加速前行,目標河中府。不過兩日,探子來報,前方已近石嶺關。晉王下令全軍安營紮寨,准備次日攻關。

把關的將領是並州人,名叫鄭存當,他有個弟弟叫鄭存惠,負責鎮守函谷城。這兩兄弟都是骁勇的戰士,被黃巢派來這裏守關。當探子報告說晉王的大軍即將到來時,鄭存惠領著一萬軍隊離開函谷城,前往野外布陣。

晉王派遣薛阿檀率領一萬五千騎兵,浩浩蕩蕩地穿越原野而來。鄭存惠策馬出陣,與薛阿檀對話。薛阿檀手握一口寶刀,與鄭存惠交戰。

不久,鄭存惠大敗而逃,薛阿檀緊追不舍。這時,李存孝和安休休也趕到戰場,他們率領的軍隊踏平了村莊,將函谷城團團圍住。鄭存惠只得退守城內。

函谷城的城牆堅固,護城河又深又險,使得晉軍連續圍攻了七天都未能攻下。薛阿檀向李存孝提出了一個計策:“城中的軍民沒有水和柴火就無法生存。我們已經圍了七天,他們一定已經很恐慌了。我們不如先暫時退軍,然後再趁機進攻,這樣函谷城就唾手可得了。”

李存孝覺得這個計策很好,于是立即向晉王彙報並得到批准。他們傳令全軍撤退,故意讓鄭存惠看到。

當晚,李存孝負責斷後,各部軍隊逐漸撤退。鄭存惠在城牆上看到這一幕,心中生疑,恐怕有詐,只敢打開西門,派人出去偵察。偵察兵回來報告說晉軍確實已經遠去,鄭存惠這才放心地讓軍民出城打柴取水,但只給他們三天時間。

軍民們都害怕晉軍會再次來襲,所以紛紛多打柴薪運入城中。人來人往,出入難以仔細盤查。

到了第三天,有人報告說晉王的大軍又來了,軍民們驚慌失措地湧回城中。鄭存惠帶領軍隊上城牆防守,而鄭存當則親自率領本部兵馬在各城門之間巡視。

然而,到了三更半夜,城門裏突然燃起了大火。鄭存當急忙趕去救火時,只見一個手持大刀的人從城邊轉出,一刀將鄭存當斬于馬下。

隨後,十余名勇士騎馬沖殺過來,殺散了守軍士兵,砍開了城門鎖,放李存孝的軍隊進城。鄭存惠見勢不妙,從東門棄城而逃。李存孝和安休休占領了這座城池,並重賞了全軍將士。

原來這一切都是薛阿檀的計策。他故意讓軍隊撤退,然後扮作打柴的軍人混在百姓中挑柴入城。到了夜裏他們裏應外合攻下了這座城池。

而鄭存惠則逃到了石嶺關堅守,並向長安飛報急信,奏知失了函谷城的情況。黃巢得知此事後,立即派遣大將柳彥璋和齊克讓,帶領一萬人馬去增援石嶺關。二人領命後,星夜兼程趕往目的地。

當柳彥璋和齊克讓到達石嶺地區後,他們吩咐軍校嚴密監守關隘並不出戰。李存孝則命令軍士在關下辱罵,以激怒對方。

柳彥璋大怒,想要提兵下關應戰但齊克讓勸阻了他。齊克讓皺著眉頭說道:“璋啊,千萬不可輕舉妄動,等新軍到來後,我們自有主張。”柳彥璋沒辦法,只好用棉花塞住耳朵,坐在屋裏生悶氣。李存孝的軍士們,不管白天黑夜,輪流來關下辱罵,罵的越來越難聽,但柳彥璋始終堅守不出。

五六天過去了,柳彥璋在關上看時只見李存孝的士兵都下了馬,坐在關前的草地上辱罵。太陽一曬,這些士兵們多半已經困倦入睡。這可是千載難逢的戰機啊!于是,柳彥璋傳令點起軍士,綽槍上馬,開關殺將下來。齊克讓擔心有失,領兵隨後趕來。

然而李存孝的士兵們,紛紛棄甲曳兵而逃,柳彥璋得勝後繼續追趕。齊克讓,急忙驟馬來追,請柳彥璋回兵。

就在這時,突然一聲炮響!原來是薛阿檀從背後殺來。柳彥璋抵擋不住,損失了大半人馬後,才殺出重圍,跟齊克讓一起,急忙逃回關內。此時喊聲大振,金鼓齊鳴,山背後兩軍齊出!

左路是李存孝,右路是安休休。柳彥璋和齊克讓只得棄關而逃,而薛阿檀則直接殺過了石嶺關,連夜追趕敗兵數十裏遠。正好碰上了黃巢的另一員大將孟絕海領兵前來救援。孟絕海救了柳彥璋等人。李存孝救下了薛阿檀,並成功占領了石嶺關插上了大唐的旗號。

3 阅读: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