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歲老大爺每天泡腳,8個月後查出腎衰竭,醫生惋惜:3事要警惕

李大姐話養生 2024-05-04 18:15:38

泡腳本是養生好方法,誰知大爺泡出腎衰竭,健康習慣咋就變傷身了?

在咱們這小區裏,張書適大爺可是個家喻戶曉的人物。他年輕時走南闖北,腿腳雖然有些毛病,但一直硬朗得很。退休後,大爺聽說泡腳能緩解腿腳疲勞,就每天堅持泡腳,覺得這樣既能養生又能放松。

然而,誰能想到,這看似簡單的泡腳習慣,竟然給張大爺帶來了大麻煩。就在堅持泡腳八個月後,張大爺突然感覺身體疲憊不堪,一查竟是腎衰竭。這泡腳咋就從養生變成了傷身呢?

原來,泡腳雖然好,但也得講究科學。水溫、時間、藥材選擇都得注意,否則就可能適得其反。那麽,張大爺究竟是怎麽泡出問題的呢?

01張大爺的警示:泡腳後竟患腎衰竭?

他爲了追求更好的效果,每次泡腳時都會將水溫調得很高,並且泡腳的時間也過長。這種高溫長時間的泡腳方式,對于老年人來說,尤爲不利。

高溫泡腳會導致皮膚過度擴張、血管過度擴張,從而加重心髒的負擔。特別是對于那些已經存在心血管疾病的人來說,這種負擔可能會更加明顯。而長時間的泡腳,會讓這種負擔持續累積,對身體造成慢性的損害。

更爲重要的是,腎髒作爲人體的重要排泄器官,負責過濾血液中的廢物和多余水分,形成尿液排出體外。然而,當心髒負擔加重時,腎髒也會受到影響。長時間的高溫泡腳,會讓心髒和腎髒都處于高負荷狀態,導致腎髒功能逐漸受損。

除此之外,泡腳時加入的藥材或添加劑如果不當,也可能對腎髒造成損害。一些藥材可能含有對腎髒有害的成分,而添加劑中的化學成分也可能對腎髒造成負擔。如果長期使用這些藥材或添加劑泡腳,就可能引發腎髒疾病,甚至導致腎衰竭。

02那麽,老年人要如何正確泡腳呢?

水溫選擇:泡腳的水溫不宜過熱或過涼,一般建議水溫在38℃~42℃之間。可以用腳試探水溫,確保不會燙傷皮膚。

對于本身存在血栓閉塞性脈管炎、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血栓性靜脈炎等疾病的老年人,對溫度可能不是特別敏感,因此更應謹慎選擇水溫。

泡腳時間:泡腳時間不宜過長,一般建議在20分鍾到30分鍾之間。老年人泡腳時間過長,容易引發出汗、心慌等症狀。

此外,泡腳後不要立即睡覺,因爲泡腳會使足部血管擴張,導致血液大量流向下肢,如果立即睡覺,可能會造成一過性腦供血不足,影響睡眠質量。建議在泡腳後半個小時左右再入睡。

泡腳器具:泡腳時,最好選擇一個比較深的木桶,這樣可以讓小腿整個放進去,更有助于促進血液循環。同時,木桶的保溫效果較好,可以保持水溫穩定。

藥物選擇:如果老年人有特定的健康問題,如寒症、腳氣等,可以根據醫生的建議,在泡腳水中加入一些適合的藥材或藥物。但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對藥物的反應可能較爲敏感,因此在使用藥物泡腳前,最好先咨詢醫生的意見。

泡腳後護理:泡腳後,老年人應及時擦幹雙腳,穿上襪子保暖,避免受涼。如果泡腳後出現過敏或不適症狀,應立即停止泡腳,並咨詢醫生進行處理。

0 阅读:1

李大姐話養生

簡介:關注李大姐話養生,關愛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