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年農民撿到一枚印章,轉手賣1300萬一夜暴富,三年後卻大難臨頭

華太師 2024-03-03 14:43:39

被歲月洗禮的華夏遍地,始終蘊藏著無數記錄人類文明發展的寶貝。隨著封建社會朝代的更叠和近現代國家考古力度的加強,各省市相繼有許多被發掘的珍貴文物。

2005年,四川眉山市彭山區的某個鎮子因發現大量文物而沸騰。按正常邏輯,國家文物單位肯定要設法將這裏保護起來。可是,有一個當地農民卻趁機生出倒賣念頭!

铤而走險的他,轉手就獲利1300萬。但三年後,此人卻被警察抓獲。那麽,這個農民發現的寶貝到底有來曆?警方又是如何確認身份的?

一、意外發現大量珍寶

剛進入千禧年時,四川省岷江一帶經常會因爲特殊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而遭受暴雨的侵擾。一旦水位上漲,就容易給居民的生産生活帶來極大威脅。

當地政府討論後,最終決定以岷江爲中心,修建主疏導的相關水利工程。可就在施工隊熱火朝天地進發時,一個工人卻在作業中挖出了很多銀錠。

隨即,工人上報領導。仔細端詳後,他們初步斷定這些銀錠是古代的官銀。至于具體的年代和價值,還有待相關部門勘察。施工隊負責人火速聯系了當地政府,眉山市文物保護單位便立刻派考古人員前來探查。

考古專家對這裏的環境和器物進行了檢驗與測量,加之施工隊發現的其他出土物,他們判斷岷江一帶恐怕是明朝文物的聚集地。

爲了確認這些文物的由來,考古學家幾乎花了近五年時間對此進行深入地調查走訪。通過相關古籍的研究與對照,岷江一帶的河道在2013年被四川省歸爲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而這片河道,也被考古學家正式命名爲與大西皇帝張獻忠密不可分的“江口沉銀遺址”。由于史料中關于張獻忠沉銀事件記錄不一,考古的進程也就變得緩慢了。但是,就在大家忙于查找精確資料時,有些人卻動了歹心。

二、見錢眼開,铤而走險

要知道,江邊村民都是世代務農。冷不防得知自家門前成了聚寶福地,任誰都會心動。不過大多數人還是守本分的,深知國有國法的道理。畢竟,偷盜文物據爲己有或拿去轉賣,那肯定要吃官司。

然而,就偏偏有那心甘情願搏一搏的人。比如原住民宋某,從小長在江邊的他,就萌生了去打撈財寶的想法。幾經思量,熟識水性的宋某就這樣帶著僥幸心理在一天夜裏開始了行動。

原本他想著,摸上幾個大銀錠也能換一些錢。要是碰見“天寶”級別的貨色,那這輩子也就吃穿不愁了。就這樣,宋某在河水中奮戰了幾小時,還真摸到了一個大疙瘩!

晚上能見度低,他剛回家就馬上用水將這個沉甸甸的物件給沖洗幹淨。然後,宋某眼前便呈現出一只栩栩如生的金老虎。即便他學曆不高也瞬間明白,這種金子的成色與重量絕對值錢。

等到第二天,宋某就趁著外出采購跑去了市裏的古玩交易市場。他找到最大的一家店鋪,要跟老板直接對話。在看到宋某掏出的實物後,就連古玩店老板這種見慣大場面的人也不由得發出驚歎。

聽過對方的報價後,宋某就暗自決定先不出手。他琢磨著回去先把金老虎藏好,這兩天再下去試試水,看能不能有其他收獲。到時若能一起拿過來,那價格肯定要翻番。

在巨大金錢誘惑的驅使下,宋某回家當晚就再次下河。好巧不巧,幸運之神再次降臨。他在金老虎的發掘地附近,又收獲了一個很沉的金塊。

回家後,他看到金塊的刻字與結構,便拿出金老虎來對比。沒想到,這一對比卻意外還原了金老虎印章的真正面貌。只見在金塊的側面,赫然刻有“永昌大元帥印”的字樣。

三、真正的身份

如獲至寶的宋某,馬上將東西收好。過了幾天,他又打著外出送貨的旗號,偷偷將寶物帶到了古玩店那裏。這一次,老板直接幫他迅速聯絡了上遊古董商一起鑒別。

最後,經他們介紹與商議,這個金老虎印章被一個外地富商以1300萬的高價買走。

收到打款的宋某,自此在村裏橫行。整天好吃懶做,既不勞作也不管家。有言道,紙包不住火。直到2016年,宋某吞下不義之財的行徑被人匿名到了當地文物保護局。

工作人員調查後,便馬上協同警方成立了專案組。經過一系列的順藤摸瓜,公安幹警輾轉多地後終于將聞風潛逃的宋某和參與倒賣文物的涉案人逐一抓獲。

在戴上銀手拷後,宋某終于得知了金老虎印章真正的價值。原來,早前經考古專家的梳理就已確定。這枚金印的主人,就是明朝末年發動農民起義的流寇張獻忠。

他在史書中的形象可謂是臭名昭著。但是,他于崇祯十三年帶領起義軍圍城的壯舉也爲事實。到了公元1644年,擁兵自重的張獻忠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權,自稱皇帝。

在清軍的前後夾擊下,他的統治顯然是昙花一現的。三年後,張獻忠死在了出征路上。隨即,他的殘暴和兀自沉銀藏寶事迹也成了後世津津樂道的八卦。

正是因爲這段曆史的特殊性,張獻忠遺留的寶貝也就擁有了相當高的考古價值。宋某及其他從犯所倒賣的文物,恰恰是還原曆史的重要物證。因此,等待他的將是法律的嚴正制裁。

結語

在宋某及一幹人等歸案後,文物部門也抽調人手對岷江河道進行了正式挖掘。經過抽水機的不斷作業和探測器輔助,考古人員接連發現了零星的金銀首飾及精巧器具。

在長達近半年的考古中,江口沉銀遺址總共發掘了超過三萬件的文物。再加上對宋某一案的追查,我國明末農民起義的曆史空白被成功填補。

作爲看客,我們一定要秉持正義,千萬不能因貪念而踩法律紅線。如有意外發現,應立即上報當地部門處理!

參考文獻

《江口沉銀:四川彭山江口古戰場遺址文物考古研究叢書》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眉山市彭山區文物保護研究所編

《江口沉銀•曆史文獻彙編》譚繼和

《大西皇帝張獻忠》田聞一

《明史》張廷玉

《明會要》龍文彬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