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流社會,只能物理毀滅

樹人閑談 2024-05-21 14:22:16

唐朝時期,科舉制度已經趨于成熟,有才之士可以通過科舉制度步入仕途。倘若不願意參加科舉,各地潘鎮節度使也用辟召制度給自己選拔人才。相對來說,唐朝對人才的選拔還是比較寬松的。

可是到了唐朝晚期的時候,有一個叫黃巢的考生因爲參加科舉考試落地,遂對整個唐朝的科舉制度以及官場黑暗産生了憤恨,特意寫了一首《不第後賦菊》來表達自己的激憤之情。

從科舉制度的演變上來看,唐朝的科舉制度還是比較公正開明的,爲廣大寒門士子以及庶族地主提供了一個政治上的出路。雖然延續了700余年的門閥制度,在唐朝時期也逐漸變得衰落,但是所謂的上流社會仍然存在,阻礙著寒門庶族地主的上升空間。

唐朝早期政治清明,科舉制度也比較公開透明,但是到了唐朝晚期的時候,吏治腐敗的現象十分嚴重,科舉制度逐漸被上流社會的達官顯貴們所把持,成爲他們掠奪財富的重要手段。

唐朝的科舉制度雖然較爲完善,但是因爲官場腐敗的緣故,很難從根源上斷絕科舉舞弊的現象。除了泄露考題、代考、賄賂考官等常規科舉舞弊現象之外,還有門閥之間的裙帶關系,也在進一步蠶食著本就不多的科舉名額。

除了科舉舞弊之外,就連被後世譽爲“美談”的行卷之風也都變了味。

唐朝時期,由于朝廷科舉考試錄取者名額極少,一些自認爲有才華的考生會把自己平日裏寫的一些詩文編輯成卷,呈送給那些有身份地位的官員,以求能夠得到他們的推薦。

整個唐朝時期,行卷之風盛行,並且也確實出現了不少經典的行卷詩,例如朱慶馀的《近試上張籍水部》就是一首不可多得的經典之作。再比如,黃巢後來的部下晚唐大詩人皮日休,也曾用自己作品集《皮子文薮》行卷。

行卷作爲一種較爲另類的人才發掘方式,確實爲大唐王朝貢獻了一批人才。但是到了唐朝晚期,行卷已經開始變味了,舉子們用來行卷的詩文質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家族背後的人際關系以及奉獻的錢財。

黃巢出身于鹽商家庭,家族世代以販賣私鹽爲業,自然是家資頗豐。況且黃巢從小就聰敏異常,五歲便可對詩,又擅長弓馬騎射,自然對自己的前途充滿了信心。只是令黃巢想不到的是,他長大後第一次參加科舉就名落孫山了。

科舉失利後,黃巢並沒有氣餒,後來又參加了一次科舉,結果還是沒有考中。原本黃巢以爲是自己才疏學淺的緣故,可是當他看到榜單上都是一些草包纨绔子弟後,頓時明白自己爲什麽沒有考中了:一沒有送錢,二沒有關系。

在唐朝晚期的科舉中,代考替考之風盛行,依靠裙帶關系考中進士的也不乏其人,科舉已經被上流社會所壟斷。而唐朝時期商人地位低下,早期商人子弟甚至都被朝廷禁止參加科舉,所以黃巢想要在科舉中出人頭地,簡直是難比登天。

雖然參加科舉接連遇挫,可黃巢並沒有放棄,仍然想爲自己的前途拼搏一次。只是這一次,黃巢放棄了參加文科舉,而是選擇參加武科舉。黃巢天真的認爲,武科舉憑的是個人的真本事,再說舞刀弄槍也沒法替考,而自己自幼熟讀兵書,弓馬娴熟,考中武舉那還不是易如反掌。

結果現實又給了黃巢一個大耳光,考前信心滿滿的黃巢再一次落榜了。也正是因爲這一次的打擊,使得黃巢徹底看清了唐朝社會的黑暗,寒門庶族的上升通道幾乎已經被完全堵死。此時黃巢對整個唐朝都失去了信心,發誓要自己闖出一條出路。

黃巢科舉落地後回到家鄉繼承祖業,成爲了當地鹽幫的一名首領。當濮陽鹽幫首領王仙芝起兵反唐後,黃巢立刻率領家族子弟聚攏數千人投靠王仙芝,並且在王仙芝戰死後成爲新的義軍首領。

廣明元年十二月,黃巢率領大軍攻占長安,唐僖宗在神策軍的護送下倉皇逃亡鹹陽。這一次,黃巢發誓要一雪科舉失利的前恥,滿城公卿也就成了黃巢毀滅的對象。

在新舊唐書中,黃巢所領導的農民起義對大唐王朝來說是一場浩劫,黃巢大軍所過之處皆成瓦礫,“白骨露于野,千裏無雞鳴”。不過,現代人對這場浩劫印象最深刻的還是韋莊的《秦婦吟》。

然而,在敦煌文獻未發現之前,《秦婦吟》這篇千古名著居然失傳了,據說還是作者自己所毀,害怕被有心之人利用。此後千余年,《秦婦吟》中最廣爲人知的就是“內庫燒爲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這兩句。值得玩味的是,後世文人墨客痛恨黃巢給唐朝百姓帶來的災難,但是卻鮮有人同情那些被黃巢踏于腳下的滿街公卿。

看來,上流社會,還是只能物理毀滅。

2 阅读: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