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己汽車:學雷軍,就要學他的精髓!

科技蟹 2024-04-09 13:20:22

智己汽車發布會,把小米汽車SU7 Max參數標注錯誤的事件,還在繼續發酵,就當下輿論走向來看,智己汽車爲走出“傳統”邁出了可貴的一步,但在組織能力上還沒跟上。小米汽車固然要乘勝追擊,鞏固它的勝利,宜將剩勇追窮寇,但智己未必就是輸了。福禍相依,橫看成嶺側成峰,關鍵是要看智己怎麽把這次難得的話題熱度爲我所用,扭轉攻守之勢。

學雷軍,學小米,就要學到精髓,而不應該是細枝末節的,技術操作層面的像。

智己對標小米,是借勢,借勢是小米的傳統技能。小米手機發布伊始,對標iPhone,雷軍當年被戲稱爲“雷布斯”。小米汽車,對標特斯拉,對標保時捷,雷軍一身衣裝也從之前的硅谷風向馬斯克看齊,雷軍現在被戲稱爲“雷斯克”。

雷總不惑之年創業,學會了“順勢而爲”。造勢、借勢、取勢,核心在一個“勢”字。

造勢、借勢、取勢是企業家的基本技能。比如說當年格力空調的董明珠董女士,央視經濟人物和雷軍的一場賭約,換來了十年的話題和熱度,董女士和雷總,雖然各自心有芥蒂,但舞台之上,大家都相互捧也相互借力打力。董明珠,銷售出身,一直說“掌握核心科技”,雷軍呢,程序員出身,卻被大家認爲他最會做營銷。

雷軍年輕時代碼寫得的確是漂亮,小米手機和小米汽車的營銷也的確做得好,但雷軍真正厲害的,從來不是營銷,雷軍真正厲害不過兩個點:學習和堅持。

從手機到汽車,雷軍一開始都是門外漢,頂多算是手機發燒友,汽車愛好者。但小米進入兩個市場,爲什麽能夠後來者居上?輿論笑稱的“雷布斯”、“雷斯克”背後,是雷軍和小米在認認真真向成功友商學習它們的成功之處,然後融會貫通,以爲己用。向對手學習,向友商借勢,甚至中間犯過一些低級錯誤,其實都無所謂,關鍵是堅持,堅持,堅持。

向友商借勢,從學習到超越,華爲手機和余承東其實是智己汽車應該好好研究的一個例子。華爲手機的成功,固然因爲華爲公司家大業大,根基深厚,但余承東的學習和改善,以及不斷的堅持,也是重要並且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因。

標錯參數,固然是低級錯誤,“小米公司發言人”看似咄咄逼人的質疑,其實都有回轉和操作的空間。網絡輿論,尤其是只在商業領域不夾雜其他社會性命題的,從來少見一邊倒的案例。對智己來說,這一次最大的成功就是,小米汽車這一正當紅的話題,居然對智己正面硬剛了——從品牌勢能來說,智己無疑是借勢成功了。

具體來說,智己應該怎麽辦?第一,最重要的就是道歉。當然了,只是一個簡單的書面公開信是不夠的,建議智己PR和市場的員工出來拍攝幾個視頻,誠懇道歉的視頻,並且,連續一周,內容就說,“小編我標錯了小米汽車的參數,向小米誠懇道歉。智己L6,是輛好車,請網友們做一個橫評”;第二,以後智己發布會,大大方方的,反複拿出小米汽車來對標,一定不要忘記調侃一句,“這次我們數據不會標錯了”。

當然,智己PR或市場的員工也可以站出來,向雷總致歉,引用雷總名言,“國産品牌要團結,槍口擡高一尺,一致對外”。

雷軍除了學習和堅持,還有個特別強的地方,就在于,他的姿態特別低,又或者說,他很謙和,接地氣。比如,當年Are you OK的段子,雷軍鄉音難改,說英文也自帶仙桃口音,雖然被嘲笑,他也大大方方把這個變成了流程數年的網絡名場面。

發布會上對標友商,是技術層面的學習,對智己來說,它已經走出了可貴的第一步。但真正要學習的,除了“學習”雷軍的“學習”,還要學一學雷軍的“堅持”和謙和。

大公司都有大公司政治,希望這次智己借勢小米汽車出現的失誤,不要演變成內部同事傾軋的把柄。相反,這應該是一個知恥而後勇的起點。人人都會犯錯,國企也好,大品牌也好,人無完人,何況是大公司大組織?網絡會原諒誠懇的人,尤其是那些犯錯過,改正後成功的人,公司也是這樣。

如果智己就此偃旗息鼓,那就在輿論上去了勢,真正應該做的就是堅持,用更柔軟的身段,把小米新聞發言人硬球接下來,太極嘛,第一是接,第二是化,第三是打,四兩拔千斤。

在新能源汽車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時代,就傳播來說,品牌們真正害怕的不是反對,而是被遺忘,被忽視。所以,智己,學雷軍請學他的精髓。

0 阅读:1

科技蟹

簡介:數碼新知,互聯網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