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一道聖旨就能控制隆科多?不,張廷玉還有更強的殺手锏

楊角風發作 2024-04-21 21:53:08

在《雍正王朝》中,康熙帝駕崩當晚的奪嫡之戰異常精彩,四爺黨和八爺黨也圍繞著京城內外的兵權,展開了一番爭奪。

好在康熙帝臨終前下了兩道聖旨,其中一道便是針對九門提督隆科多的,等于是穩住了統帥步兵統領衙門。而老四胤禛又通過張廷玉和張五哥,拿到了金牌令箭,順利放出了老十三胤祥,並控制了豐台大營。

如此一來,京城內外的兩大軍事力量,包括老十七胤禮控制的西山大營全部倒向了老四胤禛,也爲他的順利即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可是,有一個細節,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那就是除了以上這三支看得見,摸得著的武裝力量,其實康熙帝身邊還有一支秘密部隊……

楊角風談《雍正王朝》系列文章:難怪雍正帝能順利即位,你看康熙帝身邊藏著一支啥部隊?

一、

雍正帝奪嫡當晚,之所以險象環生,狀況一個接一個出現,主要原因還是康熙帝不僅以寬仁治國,傳位也想寬仁著傳。

也就是說,他並不想去刺激老八胤禩,也不想因爲自己的刺激,導致他們亂來,甚至起兵。所以,原本他活著的時候,完全可以正大光明的傳位老四胤禛,卻非要等到就剩下最後一口氣時才說。

甚至于,他都不想提前將老十三胤祥從宗人府放出來,也是怕刺激到他人,從而引發兄弟相殘的鬥爭。

只是,康熙帝沒有想過,正是因爲自己的“仁慈”,才給繼位者留下了極大的安全隱患。若不是老四胤禛的當機立斷,以及邬思道、張廷玉、張五哥,以及老十三胤祥等人的鼎力支持。就傳位當晚的情形來看,皇位能不能落到雍正帝頭上,都得打個問號。

以至于,多年之後,面對兄弟們不斷給雍正帝出難題,背後散布雍正帝得位不正的謠言,李衛都替主子帝感到難過,說:

“不是奴才鬥膽敢說祖宗的不是,先帝爺千般都好,就是太寬容了。明知道八爺他們一個個心術不正,還一個個親王貝勒的加封,把這些難題都留給了主子!”

是啊,康熙帝明知道京城附近最重要的軍事力量,也就是豐台大營的提督成文運是老八胤禩的人。在臨終前,他都撤掉了那麽多大臣的職務,爲什麽不提前將成文運撤掉呢?

二、

這恐怕不能簡單的一句,是怕刺激到老八胤禩,所以不敢撤成文運的職,就能解釋清楚的。你現在不想刺激他,那等後面他還給你一個更大的刺激,就問你刺激不刺激?

所以,以康熙帝的睿智來看,他都能暗中留下金牌令箭給張五哥,卻沒想過提前穩住豐台大營,這于情于理都說不過去。

那麽,康熙帝在臨終前,都知道提前控制步兵統領衙門,卻爲什麽忽略掉豐台大營呢?

如果不是他老糊塗了的話,那就只剩下一個理由了,那就是他還留有後手。

也就是說康熙帝根本就不怕豐台大營,就算他們起兵了,也根本就進不到城內。這不僅僅因爲他信任九門提督隆科多,諒他也不敢跟老八胤禩攪合在一起,更不會讓豐台大營的兵進城。也不是因爲,他臨終前留下金牌令箭,暗示張五哥跟老四胤禛聯絡去放老十三胤祥,以便控制豐台大營。

更重要的是,康熙帝其實還有一支秘密部隊,就在自己身邊待命,不到關鍵時刻不會使用。

而這支秘密部隊,便是令人聞風喪膽,所向披靡,人擋殺人,佛擋殺佛的狼覃部隊!

狼覃部隊並沒有在劇中露面,其首領也僅在康熙帝的嘴中出現過一次,足可見其神秘程度。而且這支部隊僅聽從康熙帝的調遣,屬于他的私人武裝,既可以鞏固自己的皇位,也可以威懾衆臣。在關鍵時刻,更是能夠如神降臨,保護自己的安危。

三、

關于狼覃,在劇中並沒有詳細闡述其來曆,但是在二月河的原著小說《雍正皇帝》中,是有介紹其來曆的。

當然,在書中這個人不叫狼覃,叫狼瞫(shen三聲),估計是扮演康熙帝的焦晃在念台詞的時候這個字念錯了,最後將錯就錯成了狼覃。

狼覃跟劇中的魏東亭一樣,都是康熙帝的老臣,當年大家在一起擒拿了鳌拜,從而得以重用。後來也跟著康熙帝南征西戰,平定各種叛亂,立下了赫赫戰功。而跟魏東亭後來的出頭露面,在朝爲官不同,狼覃聽從康熙帝的安排,功成而退。他隱退下來後,秘密挑選並訓練了一支鐵騎部隊,一開始用來監視各蒙古王公,後來便成了保護康熙帝安危的秘密力量了。

按照書中的記載,這支鐵騎部隊一開始有兩萬人,畢竟人數少了,根本震懾不住那群蒙古王公。

但在平定葛爾丹後,也就沒必要再防著蒙古王公們會跟其勾結了,于是這支部隊就到了康熙帝身邊,平時駐紮在京郊。

劇中狼覃部隊第一次出現,便是在熱河八大山莊被圍事件中,而當時康熙帝剛剛接見了那群蒙古王公。按照時間推算,大概就是這個時候,狼覃部隊一路監視著這群王公們,到了熱河。當然,也可能是狼覃部隊一直跟在康熙帝身邊,原本在京郊,現在一路跟著到了熱河,並在關鍵時刻跳出來鎮壓了淩普的叛軍。

四、

可是,要維持這麽一支部隊,平時的開銷就是很大的一筆開支。況且,這麽多人要想掩人耳目,不爲人知,基本也很難做到。

要知道,按照史書記載,康熙帝和雍正帝時期,整個京城內外的兵力也就五萬人。京外駐守的兩營兵力加起來三萬多,在城內的只有巡防三營,即使到了乾隆時期增加到五營,也不過兩萬人。

你看,正規軍隊,朝廷養起來就比較費勁,更何況去維系這麽大一支特種部隊了。況且,以京城內外的地形來看,縱使有著兩萬鐵騎,其發揮的空間也不大。

所以,狼覃部隊在劇中第一次露面的時候,人數並不多,不然的話,也稱不上秘密部隊,更不會那麽快就聚集到八大山莊。

畢竟,假傳太子調兵手谕,調集的淩普兵馬,總共才兩千人。康熙帝也是得到這個信息後,才傳令張廷玉,讓他速調狼覃部隊進駐八大山莊。這也說明,狼覃部隊就在身邊,若真那麽多人,根本藏不住。

如果藏不住,那假傳太子手谕調兵的人,就是個憨憨了。明知康熙帝身邊有這麽一個龐然大物在,還用這麽拙劣的手段去陷害太子胤礽,兩千步兵對兩萬鐵騎,真當太子是傻子啊?就算太子胤礽傻,那淩普帶兵多年,也不會貿然出兵,雞蛋去碰石頭。

所以,這時候的狼覃部隊根本就沒有兩萬人,頂多一千人。

這樣一來,一千隨駕的護軍(禦林軍)加上一千狼覃的特種兵,才跟兩千淩普的叛軍匹敵。

五、

也就是說,狼覃部隊確實是秘密軍隊,不到萬不得已不會啓用,而且,衆皇子們確實並不知道其存在。

爲什麽這麽說?

因爲,熱河八大山莊被圍事件,並非我們想象的那麽簡單,這恐怕是太子胤礽最高的權謀表現了。

中國有句老話叫: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

康熙帝作爲一代帝王,其兒子們也個頂個的厲害,都不是善茬。要想解釋清楚熱河事變的真相,我們就得看結果,如果太子胤礽真是無辜被廢的話。那麽,他複立後的第一件事,便應該徹查害自己被廢假調兵手谕的真相,而不是揪著不舉薦自己當太子的人不放。

畢竟種種迹象表明,太子胤礽並非多麽大度之人,也不是健忘之人。康熙帝在熱河明知調兵手谕有蹊跷,從而引而不發,是有原因的。但太子胤礽平白無故背負這個罪名,卻也不去推動事件的調查,于情于理都說不過去,正所謂事出異常必有妖,熱河兵變背後還隱藏有秘密。

因爲調兵一事,太子胤礽也參與了,若不是狼覃部隊突然出現,他的計謀說不定就成了。

老十四胤禵僞造手谕並不難,難的是他怎麽利用太子跟鄭春華鬼混被撞破,到康熙帝發飙這麽短時間內造出一個太子“關防大印”呢?

要是早就僞造好了,時刻把這麽一個定時炸彈帶身上,也不符合老十四的性格。

六、

除非他搞到了太子胤礽真正的大印,也只有這個解釋,才能站得住腳。

而要想拿到真正的大印,就得有“內應”,也就是說太子胤礽身邊早被安插了老八胤禩或者老十四胤禵的臥底。畢竟這種事情,他們沒少幹,也確實收獲頗豐。

要知道,太子胤礽一直把起兵造反當成自己最後的退路,在熱河他也不止一次跟老十三胤祥,跟鄭春華講自己要被廢了。而且第二次被廢前,他確實也起兵了,給老四胤禛的理由也是兔子急了也咬人。

就像一個殺手一樣,在關鍵時刻怎麽可能會丟掉自己的“刀”?

也就是說,太子胤礽跟鄭春華的私情被撞破後,他應該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回住處拿自己的“關防大印”,而不是跑到老四胤禛那訴苦。

畢竟,連老十三胤祥都能想到,此時的太子胤礽估計要造反,從而勸他:

“只要你不謀反、不叛亂,就算是有天大的事兒,我和四哥都保著您!”

更讓人想不到的是,太子胤礽就這麽跟著老十三胤祥耗到了半夜十二點。聽到鍾聲響起後,他突然猛擡頭,眼神中透露出一絲邪惡,隨後便情緒激動了,說:

“我大難臨頭了,要麽今晚,要麽明兒個,我就要被廢了!”

這就奇怪了,他不回自己住處,任由康熙帝派李德全到處找人而不得。而且,偏偏在半夜十二點時向老十三胤祥托付家人,更巧合的是,這個點恰恰是淩普出兵的時刻。

七、

難道太子胤礽有先見之明,能預料到有人陷害他,僞造太子調兵手谕出兵?

對!

因爲隨後的他故意拉著老十三胤祥到荒郊野外散布,制造自己不在場的證據,這其實也是旱澇保收的一種手法。

如果淩普成了,那毫無疑問,太子胤礽將會提前登基當皇上,兵變成功。如果淩普失敗,那自己就裝瘋賣傻,將計就計。

怎麽就將計就計了?

很簡單,他早就知道老大胤禔魇鎮自己的事,之所以遲遲沒動作,其實就是等這一天。要知道,連老三胤祉都知道太子胤礽身邊,那個傻瓜太監是臥底,太子會不知道?

“皇阿瑪只要問問二哥宮裏的那個傻瓜太監就知道,大哥給他銀子、古玩,叫他把一個什麽東西藏在二哥的枕頭裏……”

堂堂的太子,偏偏留著一個傻瓜太監在身邊,是太監傻,還是他傻?

所以,太子胤礽知道自己身邊有臥底,也知道這個臥底在搞自己的關防大印。所以,他才玩了一出將計就計,若成了,自己是最大受益者,沒成,那就是自己被魇鎮,迷糊了,況且手谕也不是自己寫的啊。

事實上,後來的康熙帝確實給他平反了,重新立爲了太子,還給了個理由:

“事後看來,他的那些事情,有些是捕風捉影、純屬子虛;有的呢,則是遭了別人的魇鎮,才會心智失常、行爲怪悖!”

而太子胤礽呢,也只字不提假調兵手谕的事,稀裏糊塗的就將這件事給掩蓋過去了。

八、

而太子胤礽的計謀之所以沒有得逞,一個很大的原因,便是沒有注意到康熙帝還有狼覃這支秘密軍隊存在。

那麽,太子胤礽第二次起兵的時候,狼覃部隊去哪了呢?

當時康熙帝下了兩道密旨,一道給老四胤禛,讓他去聯絡隆科多,控制步兵統領衙門,及時監視太子胤禛及其黨羽的行蹤,一旦有變,立馬捉拿。

另一道密旨給了老十四胤禵,讓他去布置西山銳健營和豐台大營,同時監視熱河駐軍,和密雲駐軍的動靜。一旦這兩支部隊擅自行動,立馬解除淩普和耿索圖的兵權。

爲啥沒狼覃部隊的事?

當然沒有啊,前面說了啊,他是康熙帝的私人武裝,不出意外的話,此時的狼覃部隊正跟著康熙帝下江南呢,當然,前提是這支部隊還存在。

那麽,等到康熙帝駕崩的時候,這支神秘的狼覃部隊又去哪了?

雖然在劇中沒有提到他們的歸宿,書中也沒講,但不妨礙我們推斷一番:

第一種可能,狼覃畢竟跟康熙帝是同齡人,康熙帝歲數在清朝算是活的比較長了。想必狼覃再能活,到康熙六十一年也已七十多了,就算還活著,也根本沒辦法再帶兵。如果他的部隊還是沿用過去的兵士,一直沒有補充的話,那這些兵全都是老兵了,難以爲繼。

所以,最大的原因是這支部隊已經不複存在,狼覃去世,或者告老還鄉,部隊便解散了。

九、

再有,狼覃部隊畢竟是秘密部隊,一旦在熱河展示過一次後,也就失去了其震懾作用,和存在的意義。

所以,熱河八大山莊被圍事件後,狼覃部隊已經失去了神秘面紗,康熙帝也就沒有繼續維護的必要。那很有可能,其中的一部分兵士編入了禦前侍衛,一部分編入其他部隊,剩下的一部分轉業回家了。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更大的可能,那就是狼覃部隊依然存在,至于首領還是不是狼覃,則需要打個問號。

大家還記得劇中經常出現的送水和拉糞的隊伍不?

這一支神秘部隊,平時的任務是從西山護送泉水到京城,同時也會轉運京城內的糞桶出去。部隊的編制差不多一千人,大部分人馬駐紮在西山,小部分在城內。

而康熙帝每天都會將一張綠牌秘密放在糞車或拉水的空車帶出,回頭這支部隊再將綠牌帶回京城。如果哪一天西山的部隊沒有接到綠牌,那就證明京城有變,他們就會立馬出發進京。

所以,在康熙帝病重,並傳令隆科多京城戒嚴,關閉九門之前,已經秘密將這支部隊召喚到了身邊,就駐紮在暢春園附近。

那麽,這支部隊在康熙帝駕崩後,新皇上即位前,由誰控制呢?

張廷玉!

要知道,熱河事變時,去聯絡狼覃部隊進駐的,也是張廷玉:

“張廷玉,傳令狼覃,進駐八大山莊!”

而張廷玉在雍正帝即位當晚,不顧老八胤禩他們的反對,執意控制他們的底氣,一方面來自于禦前侍衛,另一方面則來自于這支部隊。

十、

雖說張廷玉手握一份可以置隆科多于死地的聖旨,但若沒有強大的武力支撐,就算是皇上坐在隆科多面前,他也可以不認啊,比如八王議政逼宮。

所以,隆科多能乖乖聽張廷玉話的關鍵,並不是張五哥、圖裏琛和德楞泰幾個禦前侍衛能控制的住的。更重要的是,他身邊就有這麽一支特種部隊,以一當十的存在。

這也是老八胤禩、老九胤禟和老十胤誐,只敢嚷嚷張廷玉是何居心,是越權謀政,是圖謀亂政,只敢勸他回頭是岸,卻不敢跟他動硬的原因所在。

那麽,雍正帝即位後,這支部隊又去哪了呢?

粘杆兒處!

事實上,這個組織在雍正帝尚未即位的時候,就已經存在。在老四胤禛追繳戶部欠款的時候,名義上派粘杆兒處的人給太子胤礽粘知了,其實也在暗中監視著太子。

等到自己即位之後,更是增強了這個組織,其中兵士的來源,很大一部分就來自于這個神秘的狼覃部隊。只不過,這時候的部隊首領已經換成了圖裏琛,在他當欽差大人去查山西諾敏案時,就有提到:

“來人啊,把你們的上衣統統剝去……這些人都是百戰之余,皇上命我從萬馬千軍中挑出來的,充實宮掖宿衛,又稱粘杆處衛士。”

這也是老八胤禩後來玩八王議政逼宮時,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因爲他只想著控制步兵統領衙門和豐台大營了,卻忽略了皇上身邊還有這麽一支秘密軍隊。只要圖裏琛一聲令下,收拾大殿裏面的幾個王爺,還是綽綽有余的。

當然,這是後話了,咱們有機會再給展開詳細講講。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看《雍正王朝》,你會發現不一樣的樂趣,喜歡就請關注吧!

1 阅读:200
评论列表
  • 2024-04-27 18:20

    計謀再多,沒有武裝是不行的。即便不傳位老四,邬思道已經和老四做好了當李世民的准備,“事情反轉也亦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