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績:唐朝第一位詩人,能喝五鬥的“鬥酒學士”

無心隨墨 2024-03-21 08:50:16

曾經讀過一篇唐傳奇,題目叫《古鏡記》,作者和主人公名爲王度,裏面也提到了他還有一個弟弟,名爲王績。這雖是一篇傳奇小說,但也是有曆史依據的,他的“傳奇”中,世人都知道是有政治慨歎的。王度的《古鏡記》被稱爲“第一篇興起的唐傳奇”,而他弟弟王績也被人稱之爲“唐朝第一個詩人”,我很是好奇,這是一個怎樣的家庭,怎麽總愛占第一呢。後來才知道,他們屬于河汾王氏,這是一個名人輩出的大家族,後來名傳千古的王勃,也是出自這一個大家族。

王績(585—644),表字無功,自號東臯子,绛州龍門人,他有個兄長,就是前面提到的那位大儒王度。據說他十五歲時,曾前往京城拜見楊素,被人稱爲“神仙童子”。隋朝大業末年,舉孝廉,授秘書省正字,開始做官。可是他不願在朝做官,找了個有病的理由,要辭職。後來他又被授予六合縣丞之職。誰知道這個酒鬼因爲天天醉酒耽誤公務,實在幹不下去了,又看天下大亂,也不想繼續幹下去了,又找了個有病的老理由,連夜跑路了,邊跑還邊感歎:“老天的大網已經張開,我可去哪裏呢?”回到老家不久,又跑到河北一帶去了。

進入唐朝,武德五年(622),高祖李淵下诏征用隋朝舊臣,王績只能無奈的在金馬門待诏。他有一個弟弟叫王靜,並不了解自己的哥,竟然問王績:“你這樣應該很開心吧!”王績苦笑說:“這點俸祿,又境地蕭索,不過也夠買三升酒喝了,勉強滿意吧。”江國公陳叔達聽說後,笑著說:“三升酒可留不住王先生。”特意下令每天給他一鬥酒。王績也因此有了一個“鬥酒學士”的名號。

太宗時期,他的另一個哥哥王凝得罪了朝廷裏有大人物,因此他們兄弟幾人皆不得重用,他又想起那個老理由,托病辭職回家了。七年後,貞觀十一年,因爲家裏貧窮,快揭不開鍋了,又赴選爲太樂丞。可是不到兩年,又挂冠而歸,自撰墓志銘後不久死去,享年六十歲。

王績歸隱期間,最喜歡做的事就是喝酒,能五鬥不醉,可見這位“鬥酒學士”名副其實。歸隱東臯後他還交了一位新朋友仲長子光。這位仲長先生,字不曜,也是爲隱士,不結婚也沒房子,開始爲人做傭人來生活,後來棲身渚河,賣藥爲業,自稱“河渚老人”,平時也就養養凫雁,種種草藥。又通《易經》,善占蔔,也善飲。王績有了這樣的好朋友,也才有了真正的酒友,常一起暢飲。

王度愛好廣泛,最有名的還是飲酒、彈琴和寫詩。飲酒自不必多說,他的琴藝很不錯,曾經改編名曲《山水操》,受到世人認可。而他的詩歌,不同于當時流行的齊梁詩風,尤其是他的山水田園詩,樸素自然,意境渾厚。清朝的翁方綱曾評價說:“以真率疏淺之格,入初唐諸家中,如鸢鳳群飛,忽逢野鹿,正是不可多得也。”他也被認爲是五言律詩的奠基人。如他的代表作《東臯野望》,已經是一首比較合格的五言律詩了。

王績也經常被人稱爲“唐朝第一個詩人”,這麽說,其實是有些牽強的,當時跨隋唐兩個時代的詩人何其多,就連李世民這個帝王,不也是一個跨時代的詩人嗎?但要說詩歌的影響力,說他是第一,似乎又說的過去,他開“風氣之先”,對于矯正齊梁詩風是有貢獻的,還別說對五律的奠基作用,相信魏征、虞世南、李百藥,包括李世民等人,是不會有意見的吧,更別提他又得到了辛文房《唐才子傳》的認證呢。

1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