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這則故事深刻闡釋了家庭教育究竟該如何實施

此生讀寫伴 2024-04-25 22:08:48

文\常清君

常清君導讀:

古代人究竟如何生活,雖然那個時代沒有攝影器材拍攝下來的紀錄片之類的影像照片資料,然而浩如煙海的古代典籍,包括官家正史、文人筆記、散文、遊記、雜錄,以及各類古典小說中,記述了古代諸如人情世事、風土民俗、衣食住行、時令節日、休閑娛樂、經營買賣、求學執教、家庭教育、天文地理、動物花木、景致器皿、民間掌故、離奇案例、街巷傳聞等等方面的內容,可謂包羅萬象的古代世間百態。

常清君遂以“古代世間百態”原創系列與大家一起探究了解感受。

家庭是社會組成的重要細胞,父母則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終身的老師。而家風是一個家族代代相傳沿襲下來的體現家族成員精神風貌、道德品質、審美格調、處世方法和整體氣質的家族文化風格,是每個個體成長的精神足印。

中華傳統十分注重家庭教育和家風傳承,常清君以“古代典籍中的家庭教育”系列,將古代這些有關家庭教育的故事展示給大家,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啓迪和幫助。

古代典籍中的家庭教育系列

謝安的夫人很重視兒子的教育,有一次她忍不住質問謝安:“怎麽從來沒見過您教育兒子呢?”

謝安回答說:“我平常其實就在用自身的一言一行來教育兒子呀!”

常清君點評:

這則故事出自南朝時期劉義慶編撰的《世說新語》中。

謝安,320年-385年,字安石,陳郡陽夏(今河南省周口市太康縣)人,東晉時期傑出政治家、著名學者。他是太常謝裒的第三子、鎮西將軍謝尚的從弟。東晉孝武帝太元十年即公元385年,謝安病逝,享年六十六歲,獲贈太傅、廬陵郡公,谥號“文靖”。

謝安的夫人重視兒子的教育,當然是一件好事,不過在她看來,所謂的家庭教育,就是特意把孩子叫到自己面前來,對孩子說:“把其他的事情都給我暫時放下,我現在要對你進行家庭教育,講一些如何爲人處世的道理,你可要認真仔細聽好了”雲雲。

其實,真正有效的家庭教育,應該如春雨一樣,就像唐代詩人杜甫在《春夜喜雨》中寫的那樣:“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其實,孩子常常不是按照你所說的那樣去做的,而是按照你平時所做的那樣去做的。

如果一個家長,口口聲聲叫孩子要努力奮鬥,認真學習,自己卻不去找份工作,當啃老一族,天天打麻將,玩遊戲,你說這種教育有用嗎?

孩子不是傻子,其實有可能在孩子面前當傻子的是其父母。

高爾基說:“愛孩子,這是母雞也會做的事情。但是要善于教育他們,這確是一門高深的藝術。”

所謂“言傳不如身教”,謝安正因爲充分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不是采取的給孩子們大講所謂道理,而是采取以平時自己的一言一行潛移默化的教育影響孩子們。

事實勝于雄辯,這個辦法證明是有效的,謝安的兩個兒子,即謝瑤和謝琰,一個成爲了東晉的重要大臣,一位成爲了東晉的重要將領。

常清君雲:

潤物細無聲,一言一行皆教育。

常清君用心用情寫好每一篇原創文章,期待著您的關注、點贊和評論

原創作品,如若轉載等,請標明文章作者、出處等信息,在此誠謝!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