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計“井底”的灣灣們,認爲那茶葉蛋依舊是百多年前的滋味吧

璞因挲果 2024-04-26 09:35:10

還記得早幾年台灣的美食學院教授高志斌曾在綜藝節目中說“大陸人民吃不起茶葉蛋”,瞬間在網絡上引起了軒然大波,也爲我們貢獻了一個經年不衰的梗。

可以說高志斌的茶葉蛋梗和台灣“名嘴”黃世聰的榨菜梗成了彎彎井底蛙的最真實寫照。也難怪當初新加坡總理夫人在臉書上PO出的“綠蛙”圖片引起國內網友的共鳴,紛紛贊何晶這“筍”太高級。

不不過,事後精明的黃世聰畢竟賺到一箱涪陵榨菜,相對來說高志斌就有點慘了。2019年一度因爲島內蛋價漲幅太高,使得台灣人都幾乎買不到茶葉蛋了。

看吧,叫囂著大陸吃不起茶葉蛋的台灣,竟然也吃不到蛋了。而雞蛋短缺對于台灣的茶葉蛋市場影響也是相當大的。這事兒讓台灣的媒體很是操心,畢竟有“茶葉蛋梗”在前,這事對台灣人來說還是相當打臉的。再加上,台灣人對于茶葉蛋還是有著相當深厚的感情的。

台灣的茶葉蛋普及于50年代。當國民黨退守台灣島後,也爲台灣帶來了各地的風味,而茶葉蛋就是最接地氣、受歡迎的小吃之一。漸漸的,茶葉蛋在台灣占據了車站,景區等各類商圈,連日本舶來的7-11便利店若沒有茶葉蛋,都不好意思說說自己貼心接地氣了。

數十年的發展中,台灣誕生了好幾個著名的茶葉蛋商家,最有名的當屬經營了60年的日月潭宣光寺的阿婆茶葉蛋了。阿婆家的茶葉蛋以用料地道,功夫到家出名,它吸引的不單單是慕名而來的島內客戶,還有來自大陸的觀光客。因此她家的茶葉蛋在兩岸知名度都相當的高。

除了阿婆家的茶葉蛋,頭城鎮的將軍茶葉蛋和台南的所長茶葉蛋也是台灣人日常喜歡打卡的所在。

對于台灣人來說,茶葉蛋就好比沙縣的便面扁肉、蘭州的拉面和老北京的炸醬面一般。是他們日常飲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只不過,不管台灣的文化或是血脈傳承,終究根源還在大陸,因此這小小的一顆茶葉蛋追根朔源,也是源自于中華的傳統美食文化。

據傳,茶葉與蛋結緣最早的習俗來自于明代的蘇杭地區。

明代文學家田汝成曾在他的作品《西湖浏覽志》中提到,當時蘇杭地區有個習俗,每每到了立夏時節,人們總會向鄰居討要些陳年的老茶來熬制“七家茶”給家中的小孩子喝。估計,這是舊時傳統的防暑降溫的習慣了。只不過初夏時節雞蛋的産量往往較平時更高,在沒有很好的存儲條件的情況下,人們便將雞蛋跟那茶葉熬煮到一起吃掉,既清涼又營養,還別有一番風味。漸漸的,這熬制茶葉蛋的習慣就這麽保留下來,並傳播開來了。

只是這始于明朝,來自民間的茶葉蛋到了清朝時期,竟搖身一變成了清宮中的奢侈品。

乾隆某次朝中早會時曾關懷大學士汪由敦是否吃過早餐了。汪大學士隨口說吃了四個茶葉蛋,竟將乾隆也震住了,乾隆驚訝地問:“你居然一頓早餐就花了四十兩銀子?”汪大學士這才想起,皇上並不知民間物價,估摸著哪個內官管事的又虛報物價了。但是這事也不好直接向皇上戳破啊,只好含糊道“臣吃的是外面普通的便宜貨啊,哪敢跟皇上您吃的精選名茶熬制的茶葉蛋相比啊。”這事兒才這麽揭過了,卻也把這位老學士嚇出一身冷汗。

據傳在清光緒時期,宮廷中茶葉蛋的價格已經被哄擡到一顆三、四十兩銀子了。這等奢侈品茶葉蛋連當時的皇帝都不太舍得吃,自然也不便更是不敢戳破個中緣由了。因此,每每皇帝問起,大多都識時務的敷衍過去。即便是光緒皇帝的老師,在皇帝問起時,也只能無奈地解釋“我也只能在祭祀大典時才偶爾吃吃,平時都不敢吃。”

估摸著在清代敢明目張膽炫富的也只有大文豪袁牧了,他在《隨園食單》中記載“雞蛋百個,用鹽以亮,粗茶葉煮,兩支線香爲度。如蛋五十個,只用五錢鹽,照數加減,可做點心。”

不知道清代的皇帝們見他這般炫富有何感想。

也難怪台灣人總覺得我們吃不起茶葉蛋了,小約估摸著彎彎對大陸的認知,或許還停留在百多年前吧。認知這般停滯落後,也難怪曾經同爲亞洲四小龍的新加坡人都嘲笑彎彎們是那留在井底的“箭毒蛙”了。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