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慘敗當陽,孫權伸出橄榄枝,諸葛亮爲何沒有加入東吳

樂觀的清風拂柳 2024-05-16 20:38:45

身高八尺,儀表堂堂的諸葛亮第一次來到東吳就促成了孫劉聯盟,爲接下來的赤壁之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其過人的膽識和出色的外交能力得到了東吳群臣的賞識,甚至有不少吳國大臣希望將他從劉備身邊挖走。

當時的劉備被曹擦打得丟盔棄甲,當陽一戰,只剩下幾十騎倉皇逃走。反觀東吳,兵精糧足,上下一心,政治環境明顯要比前者好很多,對于初入職場的白領精英來說是很有吸引力的。

那麽問題來了,諸葛亮爲什麽沒有加入東吳集團呢?

說到底,還是和諸葛亮的志向有關。

諸葛亮早在隆中時,就經常以管仲樂毅自比,這兩人不僅是文武全才,而且得到了君王的絕對信任,能夠不受任何幹擾地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也最終成就了一番功業。

管仲輔佐齊桓公一匡天下,九合諸侯,樂毅則是幫助弱小的燕國擊敗了強大的齊國。

諸葛亮需要的是正是君主的絕對信任,好讓自己放手一搏,而這是孫權絕對給不了的。

孫權爲人忌刻雄猜,從來沒有一個臣子能讓他完全放心。

比如赤壁之戰時,周瑜請求給他五萬兵馬迎戰曹操的二十萬大軍,孫權只給了三萬,而且戰事一結束,就收回了周瑜大都督的權力,僅讓他帶領一萬兵馬。

從孫策時就加入東吳的張昭是群臣裏面資格最老的,他在孫權剛剛繼位時率先表示臣服,讓政權得以平穩過渡,可以說是功不可沒,卻始終不能獲得相位。

陸遜就更慘了,破劉備,戰曹休,屢立大功,最後僅僅是因爲勸谏孫權不要廢長立幼,就被逼迫自殺。

以諸葛亮的敏銳通達,自然不會屈身于孫權這樣的霸主之下。

劉備就不一樣了,他遇到諸葛亮時正處于事業的草創階段,武有關張張雲等擁有萬夫不當之勇的將才,但文卻只有孫乾簡雍,按照司馬徽的說法他們僅僅是白面秀才而已。

在這個群體裏,諸葛亮的能力是最爲出類拔萃的,劉備作爲一個志在天下的人必定會委以重用。

而諸葛亮也確實沒讓劉備失望,劉備自從奪得荊州江南四郡以來,諸葛亮就把一切打理地井井有條,之後不管是劉備西取益州還是關羽北伐襄樊,從來沒有因爲兵力不足而困擾過,關羽甚至還一度占據優勢,威震華夏,讓枭雄曹操生出移都的打算。

正是看到了諸葛亮出色的安邦理國的才能,劉備才會在臨終之際托孤于他,並說出君才十倍曹丕,劉禅如若不才,可取而代之的心腹之言。

最終曆史給了諸葛亮一個可以充分施展才華的大舞台,他六出祁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雖然是出師未捷,但誰也無法否定他的才幹和品德。

人活一輩子,重要的是過程,一時的成敗在曆史的長河裏只是過眼雲煙,這大概也是三國英雄曆經千年卻依舊栩栩如生的原因。

0 阅读:21

樂觀的清風拂柳

簡介:文史小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