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曆史常識之古典文明⑤羅馬與拜占庭

搬磚泱夏 2024-04-03 22:51:26

羅馬帝國

羅馬帝國是古代一個興起于亞平甯半島的帝國,爲古羅馬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于羅馬共和國衰落後興起。公元前27年,屋大維鏟除了政敵,從元老院手中奪取了羅馬的軍政大權,自稱元首,創建羅馬帝國。此後羅馬帝國不斷向外擴張,于公元98至180年的五賢帝時代達到鼎盛,占有歐、亞、非三洲的大片領土,經濟繁榮,社會穩定。3世紀起,帝國趨向衰落,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爲西羅馬帝國和東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亡476年;而東羅馬帝國就是赫赫有名的拜占庭帝國,1453年被奧斯曼帝國所滅。

恺撒

恺撒是古羅馬優秀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出身于羅馬貴族世家,年輕時便從政從軍,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聲望漸高,權力日大。當時羅馬的共和政體已是江河日下,于是恺撒與當時兩位權貴克拉蘇和龐培組成“三頭同盟”。克拉蘇戰死後,意欲獨裁的恺撒同維護元老院的龐培産生了激烈的沖突。公元前50年,元老院欲趁恺撒遠征高盧時沒收他的兵權,恺撒聞訊立即回師,于公元前49年在羅馬與龐培決戰,結果大勝。恺撒從此獨攬大權,成爲羅馬的獨裁者。公元前44年,恺撒被反對派刺殺。

奧古斯都屋大維

屋大維,恺撒的養子和繼承人,羅馬帝國的開國皇帝。在打敗了諸多政敵後,公元前27年,自稱元首的屋大維創建羅馬帝國,獨裁長達43年。在他的統治下,羅馬結束了長期的內戰,社會趨于穩定。屋大維在羅馬廣建娛樂設施,並組織起一個龐大的帝國交通網,創建了世界上第一支消防隊。他還成爲文藝人才的保護神,一大批文學、藝術、建築人才受到了他的賞識和器重。公元前28年,屋大維接受了“奧古斯都”(即神聖、至尊之意)的稱號。屋大維死後,羅馬人將他列入神的行列,並將每年8月命名爲“奧古斯都月”。

斯巴達克起義

斯巴達克起義是古羅馬境內爆發的一次由角鬥士斯巴達克領導的規模空前絕後的奴隸大起義,起義軍的主力是一批奴隸角鬥士。公元前73年,由于不堪忍受殘酷的壓迫,斯巴達克率領同伴發動了起義,很快得到廣大奴隸和貧苦人民的響應,起義隊伍不斷壯大,屢屢給前來圍剿的羅馬軍隊以沉重打擊。然而,由于敵人的過分強大及起義者自身的局限,公元前71年,斯巴達克戰死,起義軍主力覆滅,但余部輾轉于意大利山區,持續奮戰數年。這次起義沉重地打擊了羅馬的奴隸制度和奴隸主勢力, 用兵如神的斯巴達克也在世界軍事史上名垂千古。

基督教

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由耶稣基督在1世紀創立。基督教吸收了猶太教的“上帝”和“基督”等概念,以“盡心盡意盡力愛上帝”和“愛人如己”爲思想核心。同時以猶太教聖經爲《舊約全書》,以福音書、書信集、使徒行傳和啓示錄爲《新約全書》。創立之初,基督教被羅馬貴族視爲異端邪說,教徒受到殘酷迫害。392年,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包括許多羅馬貴族都開始信奉基督教,羅馬皇帝君狄奧西多一世將基督教確立爲羅馬國教。自此,基督教開始在歐洲迅速傳播。後來,隨著羅馬帝國的分裂,基督教分成天主教和東正教兩派。

天主教

受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的影響,基督教內部也出現了分裂。以羅馬爲核心的拉丁語派和以君士坦丁堡爲核心的希臘語派就教權和教義問題展開了長期的爭論。1054年,基督教正式分裂,拉丁語派自稱天主教,希臘語派自稱東正教。天主教信奉天主與耶稣,尊瑪麗亞爲聖母,推崇“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的觀念。在“黑暗中世紀”,天主教憑借其權威地位滲入西歐社會生活各個方面,造成深遠影響。後隨著歐洲殖民者向海外擴張,天主教得以向歐洲以外的地區廣泛傳播。時至今日,它依然在西方社會精神生活中具有重要意義。東正教,亦稱“正教”,還可稱“希臘正教”。1453年拜占庭帝國滅亡後,俄羅斯等斯拉夫語系國家相繼脫離君士坦丁堡的管轄,建立自主教會。目前東正教信徒主要分布在東南歐、巴爾幹、小亞西亞等地區。

羅馬帝國的分裂

羅馬帝國在經曆了五賢帝時代的輝煌後,于3世紀陷入危機。此時的羅馬帝國內憂外患:統治階級爲了爭奪統治權而互相傾軋,國無甯日;日耳曼人和波斯人分別在帝國東西邊境上虎視眈眈,給帝國的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脅。雖然君士坦丁大帝在位期間,羅馬出現了難得的安甯局面,但他死後,國家又重新陷入混亂。395年,羅馬帝國統一時期的最後一位皇帝狄奧西多一世在病逝前將國家一分爲二,東部以君士坦丁堡爲首都,交給其長子,史稱東羅馬帝國;西部仍以羅馬爲首都,交給其幼子,史稱西羅馬帝國。

日耳曼人大遷徙

日耳曼人原是居住在波羅的海和北海一帶的由多個部落組成的民族,其領土南部鄰近羅馬帝國,以多瑙河和萊茵河爲國界線。4世紀末,由于領土被西遷的匈奴人占據,日耳曼人開始大量湧入羅馬帝國境內,從而掀起了一場日耳曼人大遷徙運動。這次大遷徙曆時200多年,遷徙範圍包括歐洲和北非的大片地區。在大遷徙中充當先鋒的是哥特人。哥特人本身分爲東西兩部分,西哥特人于410年攻陷並劫掠了羅馬城,而東哥特人在476年廢黜了西羅馬皇帝。通過大遷徙,日耳曼人在西羅馬帝國的土地上廣泛建立政權,翻開了歐洲曆史的新篇章。

拜占庭帝國

拜占庭帝國即東羅馬帝國,是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後,以君士坦丁堡爲首都的帝國。其實,拜占庭帝國的文化近于希臘式。信奉的宗教是希臘語派的東正教。雖然帝國民衆的民族成分很複雜,但拜占庭人一直以羅馬人後裔自居。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拜占庭帝國也就名正言順地繼承了羅馬帝國的正統地位。由于境內民族衆多,拜占庭人將羅馬文化傳統與其他民族文化相融合,創造出獨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東西方交流方面,拜占庭也發揮過重要作用。1453年,拜占庭帝國爲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所滅。

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

查士丁尼,東羅馬帝國皇帝,526至565年在位。在位期間,查士丁尼一邊確立東正教的權威地位,加強中央集權,編纂帝國法典;一邊集中力量解除外患。即位不久,他就向波斯宣戰;529年,東羅馬帝國大勝波斯軍,迫使波斯在532年與東羅馬帝國簽訂和約;隨後東羅馬軍又在534年滅亡了非洲的達爾旺王國,占領了非洲大片土地。查士丁尼不僅消除了帝國邊境的威脅,還擴大了帝國的版圖,再現了羅馬帝國的輝煌,因此他的統治期也被稱爲東羅馬帝國的“第一次黃金時代”。

來源:《世界曆史常識》(劉永升 主編)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