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會理想與小米,雷諾的選擇很務實

禾顔閱車 2024-05-08 11:31:38

【導語:和中國車企合作目前已經成爲不少歐洲車企的必選項。歐洲市場上排名第一和第二的大衆和Stellantis都已經入股了中國的新勢力車企。最近,有外媒報道,法國汽車制造商雷諾已經和中國本土兩家新勢力理想和小米展開會談,爲雷諾引入這兩家車企的新能源和智能聯網技術打開了一扇合作的大門。】

撰文|張大川、編輯|禾 子

雷諾在中國將有新的盟友?

在雷諾的電動車規劃中,Ampere是現任雷諾CEO 盧卡·德梅奧(Luca de Meo)的最重要的政績。但是這個去年被從雷諾集團拆分出來,並在今年尋求以100億歐元上市的電動車企業目前正面臨比較大的挑戰。事實上,無論是從如今全球電動車市場的大行情來看,還是從雷諾自身電動車技術儲備來看,都無法支持雷諾汽車爲Ampere制定的如此高的估值。而要改變現有的局面,對于雷諾汽車來說只有一條捷徑:和中國車企合作。

理想和小米是目前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上的佼佼者。無論是理想還是小米,對于現在的雷諾汽車來說,都能夠産生立竿見影的效果。

理想汽車已經完成了增程式和純電動兩個賽道的布局。從表面上來看,歐洲消費者更加喜歡插電式混動技術,但這也不排除是因爲全球主要跨國車企集團並不提供增程式技術供消費者選擇。更低的成本以及更加簡單的構造,在國內市場上能夠得到消費者喜歡的增程式技術在歐洲市場不見得完全沒有任何機會。此外,理想通過發布MEGA車型在5C超充領域也頗有心得。相比于在底盤上堆疊電池,充電12分鍾續航增加500公裏的5C超充,同樣也是雷諾汽車希望獲得的。

小米汽車的首款轎跑車型小米SU7大獲成功。對于雷諾來說,如果能夠把小米SU7引入歐洲市場,其在歐洲的競爭力不容小觑。更不要說小米背後的生態鏈以及小米在手機領域積累的打造操作系統的能力,這些能力都是雷諾這樣的傳統車企所不具備的。

2023年,雷諾和日産進行了分家,離開了日産-雷諾-三菱聯盟。對于雷諾來說,有兩個問題擺在面前亟需解決:

1、相比于燃油車,電動車是一個更加需要規模效應來攤薄成本的領域。而沒有了和日産以及三菱的聯盟之後,雷諾依靠自己的電動車體量很難負擔得起包括純電動平台、智能駕駛輔助以及車聯網等多項前瞻技術的研發。即便雷諾有足夠的資金投入,之後雷諾在電動車不大的銷量將使得未來雷諾電動車的單車成本很高。這種情況下,引入理想或者小米的成熟技術,不僅沒有研發失敗的風險,而且能夠即插即用,短時間內就可以投放市場。

2、之前雷諾和日産的分家協議種,雙方商定日産將以不超過6億歐元的出資收購Ampere至多15%的股份。不過這個是以雷諾對Ampere“80-100億歐元”的估值推算而得到的。如果最終Ampere以一個較低的IPO價格上市,那麽無論日産減少現金投入,或者其以同等的現金就可以持有更大股份,影響力甚至大過雷諾,都是雷諾不願意看到的。所以爲Ampere找到有實力的幫手,提升其估值前景也是雷諾必須要做的事情。

雷諾和中國車企的合作何去何從

雖然雷諾和東風的專注在乘用車領域的合資企業東風雷諾已經終止了運營,和華晨金杯的合資公司早在2021年年底就已經申請破産重整,但是雷諾和國內車企的合作一直在穩步推進:

一方面,雷諾、東風和日産組建的易捷特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爲雷諾設計和生産的純電車型 Dacia Spring(達契亞春天)憑借較低的價格,在歐洲市場非常受歡迎。而對于雷諾來說,從設計到生産都在國內進行,雷諾等于是貼牌生産,因此無需投入太大的精力。考慮到國內非常有競爭力的電動車供應鏈成本和制造成本,在這個項目上,雷諾無疑是躺賺。而由于歐洲需求旺盛,Dacia Spring一直是中國出口量排名第二的電動車車型。

另一方面,雷諾和吉利也有很多合作。雷諾不僅將旗下的內燃機部門剝離出來,和吉利/沃爾沃合並的內燃機集團進行了整合,成立各自持股50%的HORSE 公司,專門用來打造適應未來節能減排需要的下一代混動系統。同時雷諾也讓吉利入股了其在韓國的工廠,並引入了吉利的CMA架構和相關的混動技術。

在電池方面,雷諾也是動作連連,其以五年40-120 GWh動力電池訂單換得遠景動力耗資20億歐元在法國杜埃建設超級電池工廠;同時雷諾和國內的甯德時代和欣旺達也有重要合作。雷諾在今年日內瓦車展首發的,對于公司有著重要戰略意義的全新電動車——雷諾5 E-Tech,使用的就是遠景動力的電池。

中國車企借機實現全球布局

對于中國車企自身來說,如今也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隨著雷諾尋求理想/小米的技術,歐洲主要車企和中國車企基本都已經有了合作關系:大衆入股小鵬、Stellantis入股零跑;極氪的SEA浩瀚平台已經開始反哺Smart和沃爾沃;奧迪則將和智己合作。利用手中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技術的先發優勢,通過反向合資和授權,爲中國車企在全球市場爭取到更大的收益,這已經成爲現實。

歐洲車企正在紛紛尋求和國內車企的合作。

如今歐盟對于中國電動車的態度非常矛盾:一方面,它們忌憚中國電動車巨大的成本和産品力優勢,深怕中國電動車大舉入侵歐洲爭奪了它們的市場份額和工作機會。短期來看,它們很難通過自己的努力,完成對中國新能源汽車在競爭力方面的反超。爲此歐盟甚至不惜中國反制,而大概率將祭出懲罰性關稅的武器。

另一方面,它們也希望能夠通過和中國車企的合作,獲得中國的電動車技術,借此來實現在全球市場的布局。畢竟它們要面對的對手不僅是中國車企,還有諸如美系、日韓系等。在更廣闊的全球市場爭取更大的市場銷量也是歐系車企的主要任務。同時,像大衆、奔馳、寶馬這樣的德國車企還有難以割舍的自身在中國市場龐大的利益,每年都會向中國出口不少車型。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車企手中便有了籌碼,不能僅僅向外資車企輸出技術而收取技術轉讓費,如何尋求那些跨國車企手中的籌碼,來爲自己實現全球化布局打下堅實的基礎,將是每一個自主品牌需要考慮的事項。中國車企在新能源汽車以及智能化領域的優勢,可能會被外資車企通過幾代車型的開發而趕上,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裏面,建立起全球範圍內的品牌號召力,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點評

雷諾尋求和理想/小米這樣的國內新勢力車企的合作,既在意料之外,卻又是情理之中。當前,Stellantis正在和零跑合作,有望引入零跑T03在歐洲當地生産,屆時Dacia Spring在歐洲市場的優勢將不會那麽明顯。在這種情況下,雷諾除了要積極研發新一代電動車外,如果和理想以及小米這樣的國內新勢力頭部車企的合作,將是其維護自己在歐洲電動車市場地位的關鍵舉措。

(本文系《禾顔閱車》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0 阅读:13

禾顔閱車

簡介:資深汽車專家及媒體人顔光明老師打造的內容傳播平台